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作文)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14:01:19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作文)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一】

昨天,我们一家三口和大姨、姐姐5个人,吃好晚饭,已最快的速度抵达猜谜语现场,因为我们听爸爸说今天有猜谜语活动,如果猜中了,还有奖品呢!

到了那里,猜谜语现场的领奖台还没人,但在猜谜语的人已经很多了,人们站在那有的抬头张望,看看是什么谜面;有的低头沉思,在思考是什么谜底;有的手上拿着一张纸,记着几号和答案。时间到了,大家纷纷的去排队,争着说答案,生怕自己猜出来的答案被人捷足先登了,那场面别提多热闹,我被挤到一边,一气之下索性退出来,不领了。于是,我们派代表去领奖,不一会儿,爸爸和大姨已经领了很多奖品,我们回过头来,想再去猜几个,可是很多谜面都被人揭去了,但姐姐还想猜,我们只好去张望人家手里没猜出来的谜面,“百年老屋”猜一作家,姐姐一下就猜中了,飞也似的跑过去领奖,可是人家早领去了,她只好灰溜溜地回来,又一个“点点成金”打一字,我们连忙打电话给姨夫,姨夫说是“全”,我们几个开心地立刻叫姐姐,姐姐说我已领来了,我们问她怎么知道答案的,她说别人猜出了答案,但我却比他跑的快,听了后,我们四个捧腹大笑,真看不出姐姐还有这么一手啊。

我们猜完了谜语,便去放孔明灯,我从来没有放过孔明灯,只见大姨从袋子里拿出来,仔细一看,就是一个罩,还有一块就像蜡烛油一样的东西,我纳闷:就这样的东西能飞上去?大姨把蜡烛油一样的东西固定在铅丝上,用打火机点燃了,由于风大,点了好一会儿才点燃,大姨又叫我们每个人拿着罩的角落,避免把罩点着了,火烧了一会儿,罩慢慢地鼓起来,性急地妈妈说:“可以放了吗?”大姨说:“不行,你怎么这么心急?要全鼓起来。”看看差不多了,大姨让我们一起托着孔明灯,孔明灯就像一个气球,大概热气充足了,它有些飘飘然了,突然它离开了我们的手心,飞了起来,像一只轻盈的蝴蝶,朝空中飞去,那姿势真优雅,真美。孔明灯渐渐地远去了,没过多久,就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只好起步决定离开。

啊!开始放烟花了,那烟花可真漂亮,有的就像是一朵朵绽放的野菊花;有的像下起了流星雨;还有的像仙女的彩绸,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盼望着明年元宵的到来。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二】

元宵节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龙泉广场看花灯。

到了龙泉广场,眼前一亮,简直是灯的海洋,四周一颗颗垂柳银装素裹,中间一个个花灯美丽如画。随着人群我们慢慢前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整齐、亮丽的五彩树,每棵树上都挂满了彩灯,有银色的、紫色的、绿色的、粉色的,美丽极了,一条条绿色的柳枝寓意着春的到来,一朵朵粉红的嫩芽寓意着春的希望,随着灯光闪烁,有的像雪花一样飘飘洒洒,有的像春雨一样慢慢落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象征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和谐、兴旺的好年景。远远望去,真奇怪,怎么还有淙淙流水的小溪,啊,原来又是灯的魅力,一串串银色的彩灯有节奏的闪烁,就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从高处流下来。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广场中央,各大企业的参展花灯,工艺精美,让我们有点目不暇接,简直是美不胜收,有的以宣传为主题,有的以祝福为主题,花灯式样多种多样,造型别致,美观新颖,各有特色:有玲珑剔透的宫灯,有活灵活现的走马灯,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灯,有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灯……

在众多的花灯里,我最喜爱的还是我校——红旗楼小学的京剧脸谱灯:在一个方形底座上,闪烁的彩色串灯勾出了一个立体的“春”字,代表我们学校是哺育祖国希望的摇篮。“春”字两侧是两条欢快跳跃的金鱼,象征这我们的国家“连年有余”、“繁荣昌盛”;“春”字的'下方是旋转的走马灯,印刻着我国传统京剧脸谱,展示了我校宏扬和传承京剧国粹的校园文化特色;守在“春”旁边的是活泼可爱的兔宝宝,瞧,它们在给大家拜年呢!我校的灯不仅造型美,灯光美,音乐也美。

您听,一曲曲韵味十足的京剧段子也在陪您赏花灯呢!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

今年的花灯又是怎样的呢?我带着好奇,走进人群中,欣赏花灯。哇!一个个花灯让人目不暇接。看,第一个就是有几个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小兔子,今年是兔年,这几个小兔子就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迎接新的自己。咦,看那个,几个小灯笼围着一个大灯笼转,那个大灯笼上写着“新年好”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充满着新年味儿。再看看那个,有一只帆在大海上,与海浪搏斗,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艰难险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取得胜利。看看前面那个,一只大肥鱼嘴里含着一颗明珠,鱼鳞闪闪发光,嘴巴一张一合,象征着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年年有余。

嘿,那有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熊正向大家拜年咧!在三只可爱的小熊前面,有一对金童玉女手拿一幅春联上面写着“喜气洋洋迎春到,欢欢喜喜过大年。”还有很多花灯如:鱼跃龙门,孔雀开屏,城市风光。大家都赞不绝口的夸道,有些人拿着手机,照相机和花灯合影,小弟弟,小妹妹则拿着小灯笼玩,老奶奶,老爷爷,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元宵节真热闹啊!它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要迎接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新的自己和新鲜的事物。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学习事业更上一层楼!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四】

一大早,我就起床去买元宵,买的是芝麻陷是我的最爱。这些元宵下锅时一个一个被妈妈倒在锅里,好像那一个一个的小朋友在跳水似的圆溜溜的。

经过五分钟的等待,元宵终于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个,啊,真好吃!我先咬了一小口让芝麻流入我的嘴里,然后把整个元宵都吃了下去。刚刚入嘴时滑滑的,咬了一下,啊QQ的,真好吃!我一口气吃了八个!

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吃了好吃的元宵!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五】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寻着春意阑珊的气息,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早早吃了汤圆,来到长治县东贾村,加入了赏花灯的“洪流”。这里真是欢乐的海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里真是灯的世界,不计其数的花灯齐聚在这里,好一派祥和而又繁华的景象啊!

买上票,我便和老爸老妈过了“重兵把守”的检票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仿佛迈开大步昂着头走过了,真像个打了胜仗的将军。哇!好逼真的一条巨龙!巨龙腾云驾雾,高高在上,巨龙盘旋着,栩栩如生的样子让人望而生畏。续续向前走,唉!这不是小鲤鱼跳龙门吗?看!一条小鲸鱼乘风破浪来到龙门。它告诉我们有恒心,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哎!婷婷,快看!”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我的天哪!那么大一颗白菜,上面还趴着一只螳螂和七星瓢虫,如果我能吃上这样“无污染,零添加”的有机食品该有多好啊!走到尽头时,竟看到“小白兔拔萝卜”的场景,哈!真有趣!

赏灯的人熙熙攘攘,大家纷纷在漂亮的花灯下拍照合影,一个女孩和她的爸爸在“玫瑰之约”下拍了照,呵,这父女之情真让人感动!

观赏了这么多的花灯,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四大名著”的花灯:《西游记》中孙悟空偷仙桃的场景仿佛定格在那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吕布等英雄豪杰骑着马,手拿兵器,英勇奋战的样子让我“胆战心惊”;《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著名片段让人历历在目;《红楼梦》中贾宝玉真是美玉无瑕,这组花灯包涵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伟大!

月亮渐渐升起,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赏灯的人们还是络绎不绝,各种色彩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啊!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六】

星期三晚上,总工会举行猜谜活动。

我们一家三口赶到那边已经快七时了。一进去,就看见里面人流如织了。场地四周挂了许多灯笼,灯笼的每面都写着各种各样的谜语。爸爸告诉我,灯谜这种说法就是这样来的。不仅灯笼上有谜,而且墙上也有谜语。人们对着谜语,有的在用手机查找答案,有的在认真思考,有的在纸上写答案,还有的和别人在一起讨论。

许多简单的谜语都被别人猜对了答案,我们好不容易猜出了个“道路研讨会”,我们的答案是“坐而论道”,意思是讨论道路怎么建造。我们迅速地写好答案,快速交给工作人员。当工作人员说正确的时候,我非常开心。

别看平时我们猜的谜语很简单,但是到像这样真正猜谜的时候就感到难了。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七】

看,农发行制作的花灯前聚集了很多人,只见上面是一朵雪白的大棉花,中间是一个红红的大灯笼,两边是堆满了粮食的粮仓。一位老爷爷看着花灯乐呵呵地说:“这个花灯可真有意义呀!”

前面的花灯更有趣了,它是一朵很大的莲花,花瓣里装满了水果,有圆圆的大西瓜、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黄的菠萝……我看着都要流口水了!

莲花下面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我围着它把龙身看了个遍,它的两只眼睛像两盏小灯笼,显得炯炯有神!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两个金鱼灯,跟活的金鱼一样,各自回首对望着,瞧它们那神气的样子,好像在说:“咱俩谁美呀?”几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手拉手在灯前又蹦又跳,还有的孩子在灯前拍照呢!

看着看着,忽然发现前面黑压压一大片人,是什么灯把他们吸引过去了呢?我与妈妈挤过去一看,嗬!是两个娃娃抱着一棵摇钱树,在不停地摇呢,我仿佛看见树下落了一大堆的钱币,在闪闪发光,我又仿佛看见这些钱一下子都变成了崭新的书本,被汽车拖往贫困的山区……

“艺艺,快看多少猴子呦!”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联想,我一看,好家伙,旁边还有一棵结满桃子的大桃树,树上树下全是猴子。一只大猴子已经摘到了桃子,正大口大口地吃呢!一只懒猴坐在地上就摘到了桃子,还有几只干脆趴在树上一边摘一边吃。人们都在看着猴子,它们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又看见了孔雀开屏灯、凤凰灯、飞船灯、地球灯……真是应有尽有,形状各异。

街边还有许多卖花灯的,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可有趣了,两只小猴围着中间的玉米棒随着音乐灯爬上爬下。我要让这盏小灯笼照亮我的小房间,就像工人叔叔用美丽的彩灯照亮整个宿城一样!

闹红火是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八】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吃元宵是一个传统习俗,一般多在元宵节吃。“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04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耍龙灯

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洲、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舞狮子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又称送花灯,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种汉族传统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偷菜节

偷菜节,又称偷菜日,是流行于中国某些地方的传统习俗。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姓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迎紫姑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踩高跷

踩高跷亦作“ 踩高蹻 ”,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以前,每到农历正月,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一拨儿高跷人数不定,一般十几人。身量高的踩低跷,身量矮的踩高跷。表演者是传统戏装打扮。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肖恩、白蛇、唐僧、丑婆、姜子牙等艺术形象。由于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时有乐哏,一向为北京的人们所喜爱。

中国情人节

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另一个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