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同步作文三年级下部编版(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同步作文 电子版)

同步作文三年级下部编版(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同步作文 电子版)

更新时间:2023-09-26 21:35:34
同步作文三年级下部编版(三年级上下册语文同步作文 电子版)

同步作文三年级下部编版【一】

莲池的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春临大地,花儿们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白的如雪,紫的像水晶……小草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莲池中的“小逗号”出来了,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大概是在找妈妈吧!莲池,莲池,当然有莲叶和莲花,可是现在只有莲叶。莲叶圆圆的,绿绿的,像个绿色的轮胎。

莲池之夏,更是热闹。青蛙在荷叶上唱着歌,这时荷叶已经不是荷叶了,成为了一个舞台。下一个节目是螃蟹耍大刀,螃蟹挥舞着它的大钳子,像在说:“快看我的大刀,多威风!”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全部展开了,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时,沉睡了许久的莲花也不甘示弱,展开了灿烂的笑脸。假山真是奇形怪状,有的像笨拙的河马,有的像鳄鱼看见了猎物,偷偷地跟在后面,还有的像一只正要飞翔的仙鹤……

莲池的金秋更加迷人。大树妈妈抖动着身子,树叶宝宝被抖了下来,落到莲池中,铺成了一张舒服的床。鱼儿只能在水底游戏,它们有的吐泡泡,有的比赛游泳,还有的在玩捉迷藏。

冬日的莲池有时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小动物们都冬眠了,莲池变得十分安静。

莲池时时都那么美丽,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风景呢?

同步作文三年级下部编版【二】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享誉省内外百年历史的名校。一年四季都很美,特别是春天。

一走进大门,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就是学校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和爱球。它足足有6米多高,差不多有两层楼房一样高,上面有着56个手拉手的小人,就如同56个民族大团结,旁边还有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竟相开放,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她们拥挤在一起,好像在比美呢!

我们的学校还是一个美丽的公园,那就是校园里最有代表性的——莲池。莲池的水清澈见底,清晰的可以看到里面奇形怪状的鹅卵石,一座座假山,有的像凶猛的老虎,有的像飞驰的骏马,还有的像威武的老虎,鱼儿从石头缝里游出来,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

春意盎然的校园给我们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辛勤的园丁---老师们在精心地备课,用心和汗水哺育我们这些花朵。

啊,春天给校园带来了生机,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回报老师的心和汗水……

同步作文三年级下部编版【三】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单元的4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一封信》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国工作,要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而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实际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她的心里话: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词后充分读文,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两封信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读中,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露西伤心的感受,特别是几名留守儿童。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和露西一样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回答:“是的'。”我话锋一转,接着问:“可是,爸爸在遥远的地方,当他读到这封信,会是什么感受?”“伤心、难受、不高兴、担心、不放心……”虽然很多词语的意思是重复的,但是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真挚的情感。然后学习第二封信,我让学生先找出信的内容后进行朗读指导,提问:“读着第二封信,你有什么感受?”很多学生说越读越开心了。

接着,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第一封信,让学生找出第二封信相对应的内容,对比阅读,抛出问题: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让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指名汇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第二封信能让爸爸放心,安心工作。第二个学生站起来,这是一个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但是站起来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蹭了半天,终于说出喜欢第一封,我继续鼓励他说出喜欢第一封信的原因,但是他说出的原因仍是让爸爸放心,与第一封信相反了。

另一个孩子举手了,这是一个有点懒散,学习不够积极,但表达还比较清楚流畅的孩子。他站起来,很明确地回答了他喜欢第一封信,孩子们又以为是他说错了,部分学生已按捺不住,有的甚至发出了“么、么”的质疑声。好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喜欢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欢第二封信才是正确的。我告诉他们: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能说出原因都是可以的。然后再次问站起的那位同学,你喜欢的是哪一封?他还是很肯定地回答:喜欢第一封。停顿了片刻,他接着说:“我的爸爸从小就没有照顾我,妈妈从小照顾我,很辛苦,我想让爸爸知道。”我突然感觉眼睛有点模糊,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曾意识到的,他真实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但接下来我有两点需要好好引导学生:

1、表扬孩子真实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大家平时要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父母的不在场,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因为孩子们都是农村的,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对孩子的照顾与陪伴。

通过引导,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虽不在身边照顾自己,但他们一样爱我自己,他们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你想做个怎样的孩子,不让爸爸妈妈总为你担心?孩子们现在能各抒已见,说出一些具体的想法。

通过《一封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到了: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对孩子们的思想、言行引导也才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