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回延安场景作文怎么写(回延安作文600字初二)

回延安场景作文怎么写(回延安作文600字初二)

更新时间:2023-05-16 23:18:24
回延安场景作文怎么写(回延安作文600字初二)

回延安场景作文怎么写【一】

十月三日天气晴朗,我们开车从临潼出发。进入铜川后,高速公路上已是车水马龙,两旁群山环绕,一路穿过山谷、隧道、桥梁蜿蜒前行。

中午,我们来到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一道壮观的瀑布呈现在眼前:灰黄色的大瀑布,巨浪翻滚,涛声如雷。瀑布溅起的水雾把游人的衣服都打湿了,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形成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美丽极了!

傍晚,我们来到南泥湾。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前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晚上我们赶到了延安宝塔山下住宿。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们就来到枣园革命旧址。大门旁边,一队身背腰鼓,腰系红绸的安塞腰鼓队员,向我们微笑着。他们的形象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我们随着导游参观了当年领袖们居住的窑洞,的窑洞里两个书柜,一张床,一张木桌,几张木椅,那么的简陋。在这样的环境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走进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一排排的长椅是那样的古老,到现在也有70余年啦。大礼堂是中国共产党七大会址,会标和朱总司令的像挂在中间,两侧斜挂三面党旗。游人纷纷站上讲台拍照留念。

下午,我们去游览宝塔山。登上巍巍宝塔山,视野开阔,滚滚延河水和群山环绕的延安尽收眼底。宋代古塔,见证了延安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宝塔下合影留念。宝塔山下的纪念品都是红色文化,主席像章、十大元帅、陕北刺绣、革命歌曲光盘等等,一切都证明这里是革命圣地。

我们看宝塔山,看枣园,看杨家岭,听导游介绍杨家坪、南泥湾,越发怀念老一辈领袖们,他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经过万里长征来到延安,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为革命积蓄力量13年,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接着又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我想,延安精神是一种人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依靠集体的力量,自己动手求生存,取得胜利的精神。我们应当世代发扬光大这种精神:面对艰难险阻,艰苦卓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回延安场景作文怎么写【二】

今天早上是被巨大的雷声所惊醒的,西安下很大的雨,一扫前几日闷热的感觉,因此可以静下心来回忆“五一”那次甜蜜的延安保育院旅程,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期末复习的严厉,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拖到了今天。下面我就把那几天的行程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我们那次旅行从西安出发,直奔延安,玩了三天,第一天就去了大剧院观看了《延安保育院》舞剧票我们是在网上买的,刚来到门口,向里面看去,瞬间有一种穿越了一样的感觉,仿佛自己来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门口的礼仪小姐也热情的'过来向我讲解延安保育院的历史以及剧场的展示,剧场十分气派,舞台看起来是采用国际先进水平制作的,在观看的时候无论是声音还是视觉效果都十分清晰、逼真

正式的演出到了中午了,所有的座位都被坐满了,空无一席,舞台的展示效果是非常不错,演出刚开始是回家,那些因战争被收留的孩子在这里幸福生活。第二幕是成长,院长和保育员们帮助孩子打开心结,保育院浓浓的爱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就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第三幕是转移,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上级指示,保育院所有人员必须立即转移。第四幕是东渡,宏远面对着滔滔河水,他和同伴们声嘶力竭的喊出了内心深藏已久的妈妈,生命永远地消失了,但许许多多像放羊老人、保育院院长和保育员一样前赴后继的无名英雄们,却用无私的大爱唤醒了新中国黎明的曙光。红色的土地从此闪耀出不朽的光辉,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者无数的后来者奋勇前行。

回延安场景作文怎么写【三】

影片中的周总理,很多时候都是眼含热泪的。因为对雪夜急行途中一碗小米饭的回味,因为对保护自己撤离而牺牲的战士的追忆,因为对延安人民不舍的牵挂,因为时局对人民生活影响的担忧。

所以,尽管从飞机上下来,看到那么多人热情的迎来送往,但依然难以消减总理近乡情怯的忧思,因为这不是游子的回归,是肩负重责一代伟人对人民饱含炽热情感的寄望。

曾七十多次扮演周恩来总理的特型演员刘劲,饰演过从二十三岁到七十三岁整整五十年不同阶段的总理形象,因而对总理的心境与情绪有着常人难以察觉的理解和认知,此次担任导演,将周恩来回延安的22小时,讲的细致入微且感人至深,同时,在四个时空交错的叙事线索中,以泪眼与牵挂,打通历史与现实。

小米饭是周总理在这场回访中最感人的道具,时空也随着几场饭局而转换总理在出发前,两个咸菜一碗白粥的饭桌,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在以往的理解中,总理的早餐即使不够丰盛但也不至于如此简单。再次吃饭,已经是和老邻居老乡亲老朋友的重逢之后,这些满面沧桑的老人,在鞋底敲完烟袋锅,直接蹲在了地上,开始了自己和总理的这顿盛宴,总理说小米饭真香,是回味26年前那场雪夜里曹家大嫂给做的米饭,而这些老乡觉得饭香,则是因为太久没有吃饱饭的缘故,时空此时开始几经跳转。

一饭之恩其实并不单单是曹大嫂给行军途中总理的一碗小米饭,代表更多的是延安百姓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曹家正是这千千万万百姓中的一员饿了给米饭,儿子去参军。所以总理才会念念不忘,因为26年前百姓让自己吃饱了出发,但26年过去,这里的百姓依然吃不饱小米饭,而参军的儿子,早早的为了保护自己而牺牲了生命。

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也就有了总理和地方人员再吃一顿饭的戏份,是的,他要听到地方官员的保证让粮食产量翻倍之后,才能放下担忧从容离开,总理一直都是充满忧虑的,但更坚信祖国必然强大。

看总理给已经八十多岁变成曹奶奶的曹大嫂戴上眼镜,是泪点崩溃的节点,《周恩来回延安》就是在总理这种日常举动里让人感受真切情感的,这一点恰是这部影片的特质所在伟人,并非时刻都在开天辟地的巨变之中行走,寻常举动显得更加真实。

影片的最后,时空跳转到现在,我们在镜头中看到了发生巨变的延安,同时对延安精神有了深切体会,周恩来回延安,是对传统的一场慰问,更是对复兴之路的回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