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中国脊梁记叙文作文)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中国脊梁记叙文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17:28:11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中国脊梁记叙文作文)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一】

我们读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再次感受到了伟大来自平凡。

一位漆工做了一件好事:在一次为人漆船的过程中,不声不响地将船上漏洞补好了。而这一平凡的举动,最终却救了几个年轻人的生命。

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当“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震撼杭城、感动中国的时候,他的姐姐说了这样一段话:吴斌一生很平凡,他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人们记住了他。船主与漆工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

首先,莫以善小而不为。漆工是在做生意。从一般意义上讲,船主委托漆船,我保质保量,按时漆好,就完成了任务。船上的漏洞是在漆船的过程中发现的,并不在交易合约内。漆工悄悄把它补好,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责任比金钱更重要。漆工进行的是有偿服务。发现漏洞,补没问题,提出加钱也顺理成章。但漆工想到的不是金钱,而是社会责任。修复船的隐患同样是他的职责。漆工的行为让我们肃然起敬。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孩子们平安归来,心头阴霾烟消云散。送一大笔钱表达感激之情是船主最原始也是最真诚的方法。漆工却用两句平淡的话婉言谢绝:“工钱已经给过了”,船的漏洞“那是顺便补的。”

两句平淡的话,揭示了漆工在平时的工作中,一贯低调助人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不计报酬,视信誉、责任为生命,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也深刻批判了金钱至上主义。救人生命,拒收一大笔钱,可见漆工的义利观符合当今时代精神,对金钱拜物教是有力鞭挞。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船主与漆工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社会真正富有的人,不是富可敌国的.富豪,不是沟壑难填的官,不是只会数钱的富二代,而是漆工。正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漆工”,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二】

“我,钱学森,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应届毕业生,我报考的志愿是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专业为飞机设计,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的专业能为祖国的独立和强盛打造最坚实的后盾……”这段气势磅薄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位坐在礼堂中的人。没错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脊梁——钱学森。

年轻的钱学森身上充满了干劲,他不甘让生他养他的祖国被列强们的铁蹄践踏,他选择了前去美国学习最尖端的技术,让中国也有自己的飞机,自己的火箭……于是他不顾英子的劝阻毅然决然的前去美国深造。虽然话剧中没有提到,但是我们都知道钱学森身为一名中国人刚刚来到美国时一定有着艰难的处境。美国人异样的眼光,语言的侮辱……这些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但是钱学森顶了下来——因为他知道他身上所背负的责任,报答自己伟大祖国的责任!他没有像其他留美的中国学生一样轻言放弃又或者是在美国花天酒地,而是在美国努力学习心无旁骛。正如话剧中所表演的,他终成为了最令教授骄傲的学生。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钱学森在和学术界的权威争论自己的观点,连美国人都闻风丧胆的教授在,在他理性的讲解下甘拜下风。我想: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钱学森对真理的渴望和敢于在权威面前表达自己见解的勇气。

钱学森在他的敢于求真努力刻苦下终于学有所成,而就在这时有两个选择出现在他的面前——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衣食无忧,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若是回到中国,贫穷、 对于一个科学家或许是无法忍受的。但是钱学森没有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没有忘记自己来美国的目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自己的祖国。但是钱学森回国的`路途却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曲折。由于他太过优秀美国政府也不惜放过这位人才,所以他一等就是5年,他和他爱人整整等待了5年时间。这对于一个身在他乡的游子是怎样的一种折磨。他坚强的精神支持着他,不论如何都要回到中国,回到自己的故乡。他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宁可回国受苦挨累,这是一颗怎样的爱国之心啊!

终于回到祖国,他立刻投奔到中国航天第一线。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他努力着,为中国的强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还记得他说没人知道我在干什么,连我的单位都是指一个编码罢了。我想:他不会介意的,反而会感到快乐骄傲与自豪。

“我,钱学森,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应届毕业生,我报考的志愿是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专业为飞机设计,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的专业能为祖国的独立和强盛打造最坚实的后盾……”这短话在结尾的时候又一次回旋在我们的耳边。但是这时我们的心态和刚刚开始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的心中充满的是感动、敬佩与惋惜。之所以惋惜是因为中国在不久之前失去了这样一位英雄,但是他会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百折不挠、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真心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会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许多同学都选择出国,但是看完了这个话剧我希望大家在出国之前应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出国,又应当带什么回来……”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三】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四】

一、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概述(1000左右

1、资本结构的涵义

2、公司治理的涵义

3、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理论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缺陷分析(2000左右

1、资产负债率偏低,偏好股权融资

2、流动负债水平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

3、国有企业国有股集中度较高,呈现出“一股独大”的特点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2000左右

1、大股东控制管理层任命,削弱代理权的竞争

2、企业经营财务风险增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降低

3、股权过度集中,中小股东参与权利有限

四、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强化治理的对策建议(2500左右

1、创建良好外部融资环境

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

3、调整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比例 4、建立和健全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高欢迎,高晓璐.中西方资本结构、股本结构差异分析与公司治理[J].财经研究,2005,(2:42

[2]李新渠,张正义,陈凝.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融资决策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3

[3]李东红.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经济问题探索[J],2004,(6:99-101 [4]贾辉艳.论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完善[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8:64-65

[5]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14-120

[6]赵一夫,田志宏.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及优化途径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268-273

[7]白继德,高亚峰.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J].甘肃科技2010,(26:117-120

[8]晏艳阳,韩洪.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趋势研究[J].统计研究,2001,(6:43-46

[9]苏艳丽,刘晶.我国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3-5

[10]曾宏,陈新桂,胡宇玲.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19-122

[11]洪青,公司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J].企业经济,2004(1:164-165

[12]姜曦,李青原.上市公司中资本结构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148-149

[13]桑自国.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3:111-112

[14]肖俊.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07,(11:134—135 [15]童年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10:136-140 [16]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72-73

[18]宋清华.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57—63 [19]郑长德.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1 [20]胡凤斌.资本结构及治理优化[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47-48

[21]肖作平.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1:72-77

[22]袁再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浅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5,(7:76-77 [23]刘社梅.论资本市场在改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2003,(11:24-27

中国的脊梁作文议论文提纲【五】

摘要 4-6

Abstract 6-7

第1章 绪论 9-16

1.1 研究背景 9-13

1.2 研究意义 13-15

1.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5-16

第2章 大唐海派风电项目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16-29

2.1 大唐海派风电项目概述 16-18

2.2 公司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情况 18-25

2.3 大唐海派风电项目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25-29

第3章 影响风电项目成本的因素分析 29-36

3.1 风电项目成本构成及特点 29-33

3.2 风电项目建设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33-36

第4章 大唐海派风电项目基本建设成本控制的完善措施 36-46

4.1 建立全面成本控制体系 36-39

4.2 设计优化与成本控制 39-41

4.3 推行标准成本及对标管理 41-44

4.4 合理使用各项优惠政策 44-46

结论 46-48

参考文献 48-50

致谢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