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红色精神永驻心间的作文)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红色精神永驻心间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18 18:34:56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红色精神永驻心间的作文)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一】

“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近日,战略支援部队某部结合“坚定改革强军意志、投身改革强军实践”主题实践活动安排,积极开展“捧读红色经典,领悟使命担当”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让全体官兵领悟红色基因,培育战斗精神,打牢献身国防、矢志军营的坚定信念。

交流活动中,该站6名官兵从《诗人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长征》《苦难辉煌》《红岩》等6部红色经典书籍中汲取精神养分,提炼精神内涵,分别以“瞻仰领袖风采、当好革命传人”“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苦难之后,方知辉煌”“沂蒙精神 永放光芒”等为题,围绕读书学习过程中收获与全体官兵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引得全场上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个个红色的故事、一次次深情的讲述、一句句振奋的呼号,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名官兵,现场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并引起了全场官兵的广泛共鸣。

捧读红色经典,领悟使命担当。受到现场氛围影响,官兵们纷纷起身上前,为大家讲述了此次交流学习中的感悟和心得,并就自己所知道的红色故事与官兵进行分享,现场不时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该站教导员李亮在总结时说道: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不能忘记,作为红军传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继续为改革强军事业奉献青春。

为深化教育效果、强化官兵感情认识,在该团旧址举办“回望团建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让官兵以身临历史遗迹,感受艰苦岁月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官兵继承传统、牢记初衷、恪守承诺,始终保持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据了解,此次读书交流活动,该团给基层营连共计发放《忠诚与背叛》《亮剑》《遵义!遵义!》《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长征》等红色书籍几百余册,并在团政工网开设“红色经典”读书专栏供官兵阅读。还充分利用宣传展栏,军营广播等载体,开展“学典型、助成长”主题征文活动,激励官兵多读书、读好书,使官兵进一步了解我党、我军的发展史,鼓励官兵学习先进事迹,争当红色传人。目前,读红色书籍在该团已蔚然成风,成了官兵们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持续将主题教育贯彻到官兵们日常生活中去,坚定信念,做一批对党和团队的忠诚战士。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二】

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翻越18座山脉,走过600里茫茫草地,跨过24条河流,经历大小300多次战斗。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

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极其艰辛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天上有飞机、背后有枪炮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

今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了,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永远不可遗忘的峥嵘岁月,是恢弘史诗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源泉,长征精神应当永远传承。

在长征的那段岁月里,家书是那段历史的最好注解,也是长征精神的最好见证。“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然如此爱太北,但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必要之行动为原则。”这是八路军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左权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每每读到这样的家书,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慨。长征路上很多革命先烈留下了家书,一封封泛黄的家书,虽有的字迹模糊,字里行间记录的却是对家人、国家浓厚的爱。

“母亲,请你们相信,我不是一个无感情的白痴和缺少理智盲动青年;希望你们相信,我有我的伟大的事业,不要对我过于担心和幻想;更诚恳的请求你们,坚决地执行我对家庭每个人的计划,这才是家庭的光明和远大的一条前途。”这样的家书还有很多,每一封“绝笔”都是“绝情”的,舍弃小家,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只因为他们忠于人民忠于信仰;只因为他们坚强不屈,永不言弃;只因为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只因为他们舍己为人,相互鼓励。这是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华民族和约14亿人民进行新的长征,这是中华民族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长征。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长征精神,2021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有很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面临种种危机与挑战,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和信仰的支撑,我们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发扬新的长征精神。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心怀希望和光明,义无反顾地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以非凡的意志成就了一段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史诗。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承和发扬新的长征精神,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我们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砥砺意志,团结奋斗,继往开来。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涵养我们的民族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化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种红军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人民我们应该牢记于心,最近我看了《王二小》这部电影,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王二小少年英雄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王二小是一个放牛的孩子,他和我们一样拥有美好的童年,但他的命运却和我们截然不同。

随着“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道哪去了……”这首歌,电影开始了。二小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为八路军放哨。有一次,鬼子进山扫荡,王二小赶着牛群前去侦查情况。鬼子在山里迷了路,他们看到了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于是就问王二小,说:“小孩,知道卧虎沟怎么走吗?”王二小回答说:“知道。”鬼子说道:“你的,前面带路。”王二小说道:“我的妞还在山坡上呢。如果牛丢了,地主又要抽我鞭子了。”鬼子说:“牛大大的有,给皇军做事,没有人敢抽你鞭子。”王二小一边说:“好吧!”一边在心里想着:小鬼子有你们好看的。于是王二小领这鬼子在山里面转圈,小鬼子的队长起了疑心,拔出军刀威胁王二小,王二小心里很镇静,但他却装出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说道:“你不相信,还让我给你带路。”最后王二小终于把柜子引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中了埋伏,便把英勇的王二小刺在了大石头上。王二小就这样牺牲了,而那时王二小年仅十三岁。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王二小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也看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镇定自若,还看到了王二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不就是长征精神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感慨万千。我们生活在和平建设时期,拥有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是由无数条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懂得珍惜。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成长着,或许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却不知道奉献,也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没有体验老一辈的艰难生活,但我们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因此我们应该向王二小学习,严格的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认真的学习,做个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学生。

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让这些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心中!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四】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在启动仪式上,王德堂指出,支撑革命队伍完成长征壮举是我们应当继承发扬的长征精神,未成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希望全市广大未成年人要好好学习,用长征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充实自身,不怕吃苦,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和责任意识,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自长汀县中复村中小学的学生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让伟大的中国梦启航》《弘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国美梦》《长征精神薪火相传》等主题演讲,让同学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英烈们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勤奋学习,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争取早日做一名合格的红色传人、新时代的接班人。

此次活动由龙岩市委文明办主办,长汀县委文明办承办。主办方表示,为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市委文明办在红军长征出发地、红九军团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的长汀县中复村举办活动启动仪式,期望全市未成年人从小立志做红色传人,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才。

据悉,从8月起,市委文明办在全市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活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听老红军讲故事、学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更加深入的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五】

自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实施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中,红军长驱6.5万余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中共“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欢迎董老》一诗中对长征经历的回忆可谓刻骨铭心:“十年前共征鞭北,横断山云桥陵月。荒裔深入地不毛,雪岭高跻天距尺”。当红军在铁路、汽车路、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用脚难走的路之间穿行,经过了包括苗、壮、彝、白、藏、回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两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亲身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直至原始蒙昧时代的时空转换,大多数革命者真正懂得了“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要把不平衡的状态变到大体上平衡的状态,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这样一番道理。

另一方面,长征之路又涵盖了若干中华文化的标志地。舜帝南巡零陵、大禹导引岷江、姜太公垂钓渭滨、诸葛亮渡金沙、唐三藏西天取经、石达开遗恨大渡河……这些史实和传说,人们并不陌生,但精神漫游和身临其境,其收获不可同日而语。“晒经山巅晒经关,玄奘东还曝经篇。羊肠直上通霄汉,银星缀臂似游仙。说大圣,笑语欢。昼夜两越晒经山”——张爱萍《翻晒经山》,生动表现了在新的军事方针指引下,红军将士跳出敌军包围圈后,心中洋溢的积极乐观情绪。聂荣臻《吾非石达开》,更从大渡河畔石达开部全军覆灭与72年后红军胜利过河的古今对比中,揭示了红军超迈前贤的惊天神勇。诗中云:“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更从祖国壮丽山河的跋涉征程中、从现代战争奇观的英明塑造中,获得了救亡民族、重整河山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之“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到其《沁园春·雪》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字字千钧,句句铿锵。令人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对民族前景的无比自信。

安得倚天抽宝剑——这是一次探求马列真谛的铸魂之旅。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不懈求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民族之经典理论。

伍修权《历史转折》中云“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它描述了红军将士在面对军事失利的惨痛教训时认识到,照搬照抄洋教条,中国革命就会被彻底葬送。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所坚持的'“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战略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朱德《遵义会议》中言:“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后,红军卸下思想包袱,摈弃军事教条,演绎了四渡赤水、彝海会盟、飞夺泸定桥等一幕幕威武绮丽的战争诗篇。长征历经惊涛骇浪、一波三折,直至乘风破浪、波澜壮阔。于是,张宗逊《忆遵义战役负伤》中言:“泽东路线三军戴,胜利会师到渭阳。”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次承启革命经典的传薪之旅。任荣《浣溪沙·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言:“万里铁流辉史册,薪传踵武战歌洪。”在长征之前,中外历史上也曾有过亚历山大东征、汉武帝反击匈奴、蒙古军队西征、玻利瓦尔解放拉美等军事远征。但唯有红军的长征孕育出了如此之多的诗词佳作,铸成了永彪史册的军旅文化经典,为革命理想教育提供了绝佳教材。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言:“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它记叙了在敌人重兵进攻之时、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前,红军将士始终对党的领导和革命理性矢志不渝。萧华《长征组歌》中有经典诗句——“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更是对红军长征的“炼狱之旅”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我国自古至今的英雄主义经典,有勾践“卧薪尝胆”、岳飞“直捣黄龙”、秋瑾“要将乾坤力挽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奋斗和牺牲。长征则在民族命运危急的历史关头,树立了旷古未有的精神丰碑——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突破嘉陵江、战独树镇等著名战役所呈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为之后的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充足精神养料,更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如刘瑞龙《破阵子·红军长征五十周年》中言:“围追堵截成幻梦,铁流转战自英雄,豪气傲苍穹。”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六】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心中的红色精神优秀作文【七】

断断续续几年时间,笔者一直在拜读《毛泽东诗词》,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戎马的见证,也可以说这是整个红色经典的演变。诗词中包含了太多的红色革命、红色精神以及红色经典中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体现。像《沁园春·雪》中写的那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虽然他们有无数的辉煌但终化作尘土、成为过去,而我们要向前看,实力在发展当下最重要,故数人物还看今朝。又像“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地主鞭”则反映了农民翻身做主不畏强暴斗地主的豪迈激情。还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及“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或许有人会觉得《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成就高于红色经典的成分,它不像其他的所谓红色经典的书籍《红岩》、《林海雪原》一样,能够很好将红色经典的部分表现出来。但我总觉得《毛泽东诗词》确实跟随着红色经典成长的,从开始的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扬,到后来的革命的发展壮大、敌后根据地的形成。丛红军长征的艰苦到土改时农民的欢心鼓舞。一本诗词,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学伟人之诗,滋养浩然正气,塑造非凡人格,陶冶美好情操!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因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他辉煌的政治成就,使得人们没有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它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沁园春·雪》这首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而且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抗战前夕的《沁园春·雪》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其最先进的历史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这首词又以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被评论家称为“千古绝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直接向全国人民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另外,毛泽东的诗词中,也有一些是怀念友人或朋友赠答之作,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七律·答友人》等,但所寄之情也决非单纯的个人情感,而是时代精神的提炼,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包蕴寰宇的胸怀,突兀磅礴的气势,浪漫主义情怀

读《毛泽东诗词》最鲜明的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的是最新的唯物史观,这就使他的评古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大“气”,这一特点就是帝王诗人曹操,和以气魄宏大而著称的苏轼也无法向其背。

与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诗词的磅礴的气势。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千村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惊天动地,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毛泽东诗词》境界和气势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具有转动乾坤、拨动历史,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把地球写成“小小环球”,把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写成“有几只苍蝇碰壁”,《七律·长征》把红军长征中艰难的跋涉写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毛泽东的笔下,世界小得可以运于掌心,强暴势力变的不堪一击,战胜困难变得轻而一举,视若游戏。此种气魄比苏轼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还有过之。意境静中寓动,景物色彩明丽寓意深刻,场面波澜壮阔。

《毛泽东诗词》中的诗词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因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抒发的是整个时代的激情,尤其是他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他创作中至高无上的视点,纵横环宇的气势,形象生动的用典、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但在当代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古人没有达到的高度,填补了古诗词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空白。从这一点看《毛泽东诗词》既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又是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一座奇峰。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