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美味的烤红薯日记三百字)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美味的烤红薯日记三百字)

更新时间:2024-06-07 12:19:27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美味的烤红薯日记三百字)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一】

10月2日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住在商丘的爷爷奶奶家。第二天,我和哥哥还有爸爸、妈妈一行四人,来到了商丘县古城游览。

从高高的城门下走过,仿佛一下就走进了古代。一进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太多,太挤了。放眼望去,眼前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很像古代的闹市。街道两侧都是一些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在银行、烩面馆、服装店、装饰品店、烟酒商店门头上都挂着古色古香的匾牌和像古代酒店挂的旗子。更有意思的是,在别的城市都是白底蓝字的中国移动公司的牌匾,在这里,也换成了黑底金字的草书牌匾,真可谓“古为今用”了。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出了南门,咱们就来到了南湖。我听见这个名字,感到很好玩儿。你想,杭州有一个西湖。这商丘又来了一个南湖,你说东湖和北湖去哪里了?

虽然,南湖没有西湖那么美,那么大。但是,南湖还是挺漂亮的。南湖的水清澈见底犹如镜子一般。湖中还有许多人在高兴地玩手划船。听爸爸讲,这湖水,原来是起着防护作用的护城河,现在,却变成了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恐怕,老祖先修建城墙和护城河时,做梦也想不到吧……

这就是,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商丘古城,和美丽的南湖!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二】

傍晚卫校门口的街道,寂静,幽暗,清冷,而烤红薯的味道却总能不定期的穿过深深地秋,又不紧不慢地飘啊,飘啊……寒冬的夜幕。

它往来于街摊小炒、烧烤的刺激,穿梭在红男绿女的酒气脂粉味里,似乎有些另类地兀自飘来,直入鼻腔。有时即使才刚饭后不久,那散至四处的香味,亦能勾起一股强烈的食欲。热乎乎的买来一个,慢慢的剥开已烤的焦黄的外皮,轻轻地咬一口,软软甜甜的,骤然,心感温暖。一份朴素的踏实,也随着那半透明的内瓤在嗓子眼吞咽下去的一刹,仿佛一双大手,安安稳稳地扶着你,陪你汇入川流不息的夜市、人迹……

常见到卖烤红薯的是一位满头白发,已近古稀,身形瘦小但腰板硬朗的大爷。若要仔细推敲,我和大爷应该是算熟人的。因为我见他推着笨重的烤红薯的车子,走街串巷已经多年了。

多年来,每每碰见大爷,他总耐心的守护在他改制的烤红薯专属的大铁炉子旁。在秋冬,在这条或熙熙攘攘或冷冷清清的小街道,忙乎在生计上。

生活中是不乏常常碰面的两个人,却始终没有交集的情形的。我和大爷的缘分便是如此了。

大爷的烤红薯从来都是一个味儿,它不是那种干面的,若忍不住一大口就会噎的脖子伸的老长,眼珠子圆瞪的品种。记得有一次和大爷寒暄过几句,他每年的生红薯都是来自于同一地方的。怪不得呢,不变,始终如一的口感。就如同大爷朴实的笑,一抹流泻在冬日的暖阳。

其实以前我是不能吃红薯板栗等食物的,胃酸,一吃它们必胃痛。但总有抵挡不住诱惑时,结果,身体受罪也是有的。有时候,即便不吃,只喜欢热腾腾的捧一个在双手,暖暖的,很舒服的感觉。暖完手的红薯还可以慰劳别人的口福,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妙事。怀孕生孩子后,我的许多饮食习惯有了变化,红薯成了常吃的美食,也是其一了。

红薯,我不想考证或者追溯它的渊源和身世,我只知道它生长在泥土,和泥土朝夕相伴,相濡与沫。我知道,困难时期,它是很好的口粮,因它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体系,它是一家人希望的象征。我知道它的卑微,致使,我想起前几年去一个朋友的乡下老家,看着一堆堆在墙角的尚带着新鲜泥土的红薯,我嚷着要弄些来吃,朋友的母亲笑着,忿忿然又不屑一顾地说:现在,家里的猪都不吃了呀。是啊,我知道,我的孩子也是说什么连尝尝都不愿意的。纵然,它已卸下了果腹糊口的重任,纵然,它较之那些农药化肥超标的蔬菜水果少了令人担忧的对健康的污染和侵害,还有着这样那样的药用价值和对身体有益的功效……我不知道这种味道的涟漪,还能在这座城市的湖心荡漾多久,多远?

红薯经常吃到的不外乎蒸烤后的直接食用和蒸熟捣泥做丸子几种食法。蒸,在水汽的蒸发过程中未免淡了些许红薯的原味,炸,掺杂着其他配料,就似乎给一个清新单纯的小姑娘,强行套上一件花里胡俏的外衣,说不出哪不合适,但看着别扭,吃着也腻腻歪歪的。而烤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它自身的原滋原味。那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则是在烘烤的过程中,从炉口的缝隙肆意弥散的那股浓浓的香甜。若遇几个人一起围拢在摊前挑挑选选的时候,寒冷的日子,冰凉的身体一忽儿就热乎乎的,继而,在离开时,就带着恋恋不舍的感情了。

暮色里,小巷,炉火,老人,脑海里不时回想着儿时冬天的晚上,一家人围炉叙事的情景。走过去,那远远飘来的红薯香,就像静静等候在老屋的双亲,一份家的气息,温暖,和味道。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商丘市,她坐落在美丽的黄河古道旁。商丘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古代文哲大师庄周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这里是先商、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上古时期,燧人氏、高辛氏、“五帝”中的颛顼、帝喾都在这里生息。她地处河南的最东端,豫、鲁、苏、皖四省的结合部,是河南的东大门,也是河南距我国东部沿海城市较近的一座城市。

我是1972年出生在商丘的民权县,我一直生活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我是亲眼看着它一步步长大的。它像一棵小树,一天天枝繁叶茂,终于长成今天这样一棵参天大树,扎根在商丘这片沃土;它更像一个孩子,一天天发育成熟,终于成为一名仪表堂堂的壮汉,屹立在沃野千里的豫东大地上。

童年时代,有一首童谣在我那偏远的乡村流传:“麻籽叶,包黄土,小官来到民权县,大官来到归德府。”归德府就是现在的商丘。白胡子爷爷对我说:“商丘可大哩,管上四县、下四县,咱民权县的县官就归商丘府官管着哩!”

有一次,父亲去商丘办事情,回来时给妈妈买了新衣服,给我买了几块用玻璃纸包裹的洋糖。父亲向我描述商丘之行的印象,他说:“商丘的街很宽,商丘的楼很高,商丘的店铺好多!”语言贫乏的父亲无法向我描绘商丘的繁荣,最后咂吧着嘴说:“等你长大了,我领你去商丘转转,你就知道商丘有多好啦!”

直到1983年秋天,我才第一次来到商丘。那是我随父母迁户到商丘,刚放下行李便去验证父亲的描述有多大真实性。我这个从乡旮旯里走出来的庄稼娃子,面对那一条条仅有十几米宽的街道,留给我的感受却是宽广和豪华;我这个看惯了乡间土墙茅顶小屋的农村丫头,仰望街道两旁一座座具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自然也深感其高大和巍峨。小楼下层是商店,高高的柜台后面是摆满各色货物的货架,比起乡间的杂货铺自然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路过西闸口,蓦地响起火车汽笛声,吓了我一个愣怔,那满载着机械、煤炭和建筑材料的列车从我面前呼啸而过,震得脚下的地面直摇动,使我更亲身体验到家乡前进的脚步。走进商丘第四中学新建的校舍,就连那宽大的玻璃窗和如炽的日光灯也令我激动不已,第一堂作文课我居然诗情大发,写了一首长长的抒情诗赞美商丘。至今我还记得其中的两行诗句:“生在商丘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我感到骄傲,做一名商丘人,我感到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商丘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中国最长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在此相交,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与天水至连云港的310国道在此交汇,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高速以及济南至广州高速在此交叉,形成了多十字交通枢纽。这里地理、区位、交通优势在我国名列前茅,屈指可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商丘大地,但是真正迈开大步向前冲却是在90年代之后。三年试验区建设使商丘人完成一个换脑工程,当京九机遇降临商丘时,无论是商丘的决策者还是商丘的群众都强烈地感到,商丘大发展的时机来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和一份宏伟的蓝图提了出来:“抓住京九机遇,营造大型城市!开通二环路,建设大商丘!”经过两年多艰苦奋战,以二环路为中心的城市框架搭起来了。京九铁路的建成更给商丘扎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商丘真的要变样了!

登上商丘火车南站主楼,顺着宽阔的南京路极目向西望去,我蓦然发现,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正降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古城和新城像两只巨大的翅膀,横贯东西的南京路则像鸟的脊背,新建的商丘火车南站则像一只凤头,正高昂在碧空蓝天之下,作展翅欲飞状!睢阳古城借助深厚的文化积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同时吸纳高新技术开发高效农业;梁园新城借助交通优势,新建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商贸城和专业市场,使这里成为现代化商贸中心。整个商丘已成为外商开发的热点,它像一只刚出窝的鸟儿,每日都在生长出一片片新的羽翼。有经济学家分析,这种以新城带老城、以交通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将给商丘城市的迅速膨胀带来更大的自由和更快的速度。商丘,这只在京九铁路建设中诞生的金凤凰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展翅飞翔,越飞越高!昔日的梁园将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春风沐浴下再度展现辉煌!”

商丘在迅速地发展着、膨胀着。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我不知道商丘到底吸引多少外资,我只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新型建筑在田野里诞生,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向四面八方延伸着。商丘的巨变让每名商丘人感慨,我从广东回乡探亲数次,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动人的美景。我深切地感受到,当年的商丘小城这只丑小鸭,如今已变成一只羽毛丰满的白天鹅了。

再过几天,我们迎来祖国母亲60周年华诞,我们老百姓迎来富足的好日子。欣喜,在于变化。我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我的家乡商丘会进一步加快崛起的步伐。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四】

连日的雨让秋的脚步加快了,温度骤然下降,在这凉凉的烟雨清晨,我走进南湖。

下了公交车,从湖南北行,“商丘古城”四个大字镶在带有精美图案的牌坊上,鲜亮醒目,金色大字苍劲有力,规范端正。我和儿子走近张巡祠,祠前小桥流水,柳荫依依。从大门内望,院内大殿庄严肃穆,宏伟壮观,张巡花香悬挂在正堂中央,香台摆在大殿中供人们焚香祭奠。这个祠堂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保卫雎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眼眸回旋,张巡、许远带领六千多士兵和敌人十三万人拼,后因众寡悬殊,粮尽援绝而失败。一个祠堂能承载多少历史沧桑,在人们祭奠故人时又在思考什么?记得去年春天来这里,桃花盛开,蜂蝶嘤嗡,绿草茵茵,游人如织。这会儿有点冷清,是因秋雨秋风的凉,也因我们母子来得太早的缘故吧。

离开张巡祠,走向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坐落在湖中央,只有一座长长的桥连接到湖岸,也连接着悠远的历史变迁到现今的落寞凄冷。周围的院墙遮挡不住座座房屋,亭台楼阁掩映树间,烟雾迷蒙给书院增添几分神秘。隔水望去,依稀听得千年前范仲淹指导学生写作时淳淳教导、抑扬顿挫的声音,看到头戴礼帽、身穿长衫的学生彻夜苦读四书五经的摸样。在繁华的闹市区 建造这个书院,为达官贵人、勤读书生提供一个幽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先生的教导下,一个个书生博取功名,走上了为官惠民之路。

应天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并且位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足见当时书院的壮观、读书人之多、书香的浓厚。靖康国难时,金兵南下,中原沦陷,学子南迁,应天书院自此没落。明嘉靖、清乾隆分别重建,但均不及往日的辉煌。而今已是人去物非,楼宇空寞,凄然荒凉。

沿着曲曲折折的花间小路继续前行,一个大路从护城河和南湖之间穿过,延伸前方,路两旁卖零食的、小饰品的、刻字的、画画的、打气球的、台球的.应有尽有。再往里,就是一个大型游乐场,暑天酷热,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乐,大人们坐在湖边纳凉。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湖边回响,惊起鸟儿飞旋。

游人渐渐多起来,在湖边漫步的、坐着的、伫立的,更有人站在水浅处,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顶端绑上一个小网,从湖中捞鱼。今天不知怎么了,一条条鱼露出水面张着嘴喝水,人们很容易就捞出几条来。

抬眼间,城门就在眼前,曰:拱阳门,以一座大桥和南湖相连,桥下是护城河,桥上石狮栩栩如生。城楼和城墙均用蓝色砖瓦砌成,经历岁月的侵蚀,砖风化破损很多。弓形的城门已没有门,可以畅通无阻。城墙厚重,这样厚厚的城墙在古代挡住了多少次千军万马的侵入,免去了多少光剑影,保护着城内人们的安全。

南湖偏安一偶,人们在忙完繁杂的工作和家务之余,逃开城市的喧扰,来到这里,让心门轻轻打开,释放惆怅和感伤,纳进空气的清爽、花儿的清香,享受一份静谧,沉淀一下思想,观烟光云影,听鸟儿鸣唱,和草木结情,让惬意、满足、幸福浸染心房。

回望南湖,柳枝柔长,随秋风轻摆,几乎低垂至清清水面,湖水微波轻漾,清幽的湖水是否记得月儿皓洁的柔媚情怀?小舟轻荡,荡起千年的烟波,扬起岁月的风帆,又能承载几多历史的沧桑?岸边的垂柳日夜在湖畔眺望,是否盼到了夕阳下牧童归家?谁又在湖中采莲清唱,洒满情丝缕缕,收获颗颗莲子?谁又以枫叶赋诗,寄情远方?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五】

今天是国庆节的第一天,我、弟弟和爸爸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游玩。

咱们去第一个地方就是南湖古城墙。在南湖,我和弟弟在南湖上玩了水上步行球,能在水上行走的气球,里面能提供一定的氧气,但在里面呆的时间长了,就会缺氧。我和弟弟用的是一个可以两人用的步行球,咱们在里面步行前进,时而头朝下栽倒下来,时而被对方砸到,虽然出来时“遍体鳞伤”,但是乐趣无穷。

咱们第二个去的景点是张巡祠,那里有张巡的墓。在张巡祠的大堂里,有张巡和南霁云等英烈瓷做的像,旁边还有张巡为唐朝抗击安禄山部队的绘画,下面有石头做的介绍,传说张巡只有几千部队,却消灭了安禄山十几万的部队。

咱们第三个去的景点是应天书院。应天书院是范仲淹小时候学习和当官后讲学的地方,而且应天书院是宋朝四大名书院之一。

咱们第四个去的景点是阏伯台,那是中国第一个观星台。远古时代的阏伯台只是一个大土堆,后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整修,才变成现在的样子,高高的台阶上面建了祠庙。

咱们第五个去的景点是火的发源地--燧皇陵。燧皇陵传说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地方,有一届亚运会火炬的火种就是在这里取的。

最后,咱们结束旅行,回到温暖的家中。

商丘烤红薯的制作方法作文【六】

大年初二,我们乡下办年酒。听说许多亲戚要来我家做客,我兴奋不已,天蒙蒙亮就醒了。一大早,厨师叔叔们就忙开了,他们先在院子里用砖块搭起了两个土灶,听大人们说用土灶来烧菜,既方便又好吃。姐姐鬼点子最多了,她悄悄地告诉我,等会儿我们可以在灶膛里烤红薯吃。

吃着厨师叔叔们做的菜,我的\'心里想的却是那烤红薯。我时不时地小声催促着姐姐快点,姐姐却总是说再等等,再等等……等啊等,终于等到厨师叔叔们的菜都烧完了。姐姐这才带我来到土灶旁,借着在灶膛里零零星星的小火,我们用大钳子把几个胖乎乎的红薯放进了火堆中,并在上面放了些小木条。姐姐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慢慢等着吧,红薯可香了!”

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时间怎么这么漫长,我等不及了,好奇心驱使我把其中最小的一个给拿了出来,它小巧玲珑,比一比还没有我的拳头大呢,但因为它块头小,已经是一半生一半熟了,小红薯原先棕黄色的小外套现在也变得黑黑的了。听姐姐说半生不熟的红薯不好吃,我只好拿着钳子夹住那个小红薯,把它重新放进了炉灶中,继续等待……

不一会儿,一股香味就飘了出来,“好香啊!”我闭上眼睛美美地闻着,嘴里都是红薯甜甜糯糯的味道,一时间竟忘了给红薯翻身。“红薯快烤焦了!”在一旁的姐姐着急地大叫。她急忙从我手中抢过钳子,给几个大红薯翻了身,顺便把那个最小的拿了出来递给了我 “给!小馋猫!”我接过小红薯,不顾它全身滚烫滚烫的,三下五除二把它的小外套给脱了,一下子,露出金黄的果肉,散发着丝丝热气,啊,真香!我的口水差点儿都要滴下来了。管它烫不烫,尝了一口再说……啊!好甜、好香、好糯,那味道好得无法形容……就这样,我和姐姐边烤边吃,不一会儿所有的烤红薯都落入了我们的肚子。捧着圆滚滚的肚子,我和姐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两个都变成了“花脸猫”,看!脸上,嘴巴边上抹得黑一块、黄一块的。

直到今天,烤红薯那香甜的味儿,还一直留在我的嘴里,真想再来一次烤红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