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有纪念馆的作文(纪念馆作文八百字)

有纪念馆的作文(纪念馆作文八百字)

更新时间:2023-11-25 19:23:23
有纪念馆的作文(纪念馆作文八百字)

有纪念馆的作文【一】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一进门,就看见了墙上的红旗下印着:铭记历史 . 缅怀先烈 . 珍爱和平 . 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大字。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张南京大屠的图片前,爸爸跟我说:“那是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疯狂的屠平民长达四十多天,害了三十余万人。”我在心里想:我特别憎恨日本人,因为他们害了无数中国同胞。这一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而后又来到了第二展厅,这里是红色文化展览馆。这里主要收藏了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图片。在这里,有一段话让我记忆很深,“让我们将红色的记忆留存,回忆那逝去的时光,永远记住那个年代,带给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第三展厅和第四展厅,它们分别是古代民俗博物馆和历代钱币陈列馆。

通过这次参观,我到了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他们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都能英勇斗争 . 保家卫国。而今天我们坐在这样明亮的教室里,一定要好 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有纪念馆的作文【二】

在新学期的第二个星期三,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爱心影片《海洋天堂》。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但却打动了每个同学,也荡涤了每个同学的心灵……

一个平凡的父亲靠着海洋馆微薄的工资,撑起了一个家。不幸,自己却患上了癌症。于是,他带着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四处奔波,为他找一个栖身之处。经过一波三折,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住处。于是,他安心的去了,去到了儿子向往的海洋天堂……

伴随着沉重而又带着而悲伤的音乐,电影结束了,可同学们的思绪仍旧没有结束,他们仍沉醉在伤感的电影之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我托着腮帮,思考着“父爱”到底是什么?

是坚实的臂膀,是严厉的眼神,还是……不,都不是!父爱是变幻的,他可以是刚强,他也可以是似水的温柔,他更可以是任性的孩子气。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我也有这么一个父亲,他爱哭,爱笑,也爱闹。就在不久前,我与父亲大吵了一架,我恨他,我已经长大了,不想总在他的臂弯下生活,我躺在床上抽泣,不觉枕边已被泪水浸湿。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鸟。13年来一直与父亲住在同一个笼子里,而对面就是一片自由,我拍拍翅膀,要飞,可笼孔太小,欲飞却飞不出。第二天,父亲又拉着我逗我笑,可我并没有解气,不想理他。他就像一个小孩子,噘着嘴,闷闷不乐。

其实,这就是父爱,平凡而又不平凡,每一个父亲都是一样的,愿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一切。父亲,您辛苦了!

有纪念馆的作文【三】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六十年代初,铁人从甘肃玉门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支援祖国石油建设。许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肝胆誓言,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天当房,地当床”,用人拉肩扛的手段,搬运钻井设备;用盆端桶提的方法取得油井开钻所需要要的水资源;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而毫不犹豫得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他就是用这种铁一样的身体和意志,让中国把贫油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他带领一群铁一样的队伍建成了年产5000万吨的大油田,他书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篇章!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纪念馆的作文【四】

我们坐在车上,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就要去参观三河坝纪念馆了。

我们来到了纪念馆,首先我们先进去参观纪念馆,有些同学还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看了一会儿后,老师叫我们出来排队,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里纪念馆,接着,同学们来到了纪念碑前,纪念碑约有十五米,我们仪仗队就站在两边。接着,主持人说:“瞻仰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仪式现在开始!”首先是仪仗队演奏,和放鞭炮。接着三鞠躬。这些英雄使我很受感动。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穷人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勇敢地同敌人搏斗,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下一代神多么可过上幸福生活,他们舍生忘地战斗,用鲜和宝贵的生命换来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社会!

从三河坝纪念馆的返校途中,我内心还在赞叹那些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将来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有纪念馆的作文【五】

“穿过河流是海洋,穿过海洋是远方,站在心的方向,张开爱的翅膀……”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海洋天堂》,想到那如海洋般深阔的父爱。

本片讲了:大福在6岁时被查出患有自闭症,爸妈不相信大福得了这种“怪病”,爸爸因无法接受选择了逃避与沉默。妈妈在几年间一个人带着大福尝试各种方法治疗,大福依然没有一点变化。妈妈带大福来到北京寻找治疗办法,期待大福能够康复的爸爸,在看到依旧如此的.大福,爸爸还是选择了沉默。面对丈夫的沉默无独立承受压力的妈妈带着大福来到海边,本想带着大福一起离开,却最终独自一人离去,留下了大福。爸爸本想把大福送到疗养院,由于对妻子的亏欠,最终不忍大福受苦,将大福带回了家,决定自己面对现实,独立抚养。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带着大福再次来到北京。在专业机构老师的帮助下大福掌握了生活的技能取得了进步。然而在大福21岁那年,父亲查出自己肝癌晚期,于是父亲便开始努力地让大福学会生活自理,还不断地帮他找一个自己后可以有人照顾的地方。

我和妈妈一边看一边哭,为大福的不幸更为他爸爸的那份浓浓的爱而感动,爸爸那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保护儿子,分分秒秒为儿子着想,给孩子一个精神上的依托,让我十分感动。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真正的为残疾儿童着想?有多少人在实施“我为人人”的高尚行为?片中父亲把孩子托给孤儿院,孤儿院嫌他大,送到敬老院,又嫌他小。没有一个地方能接受他这样的病人。父亲不得不自己照顾孩子,直到自己患病而。

在我们身边,父亲的爱都是默默的,不像妈妈那样全部能够从脸上看到,但是爸爸呢,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只能用心去感受。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对爸爸说过一句关心的话,我也说不出口,也许有些关心与祝福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只要彼此能够感受到,爸爸应该能够感受到吧!

有纪念馆的作文【六】

就在星星在夜空当起值班时,我们班就在教室看了一部叫《海洋天堂》的电影。看完之后,我既感动又同情。

感动是因为父亲对儿子无尽的爱,为了自己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愿意付出一切。在自己临走前,还放心不下,为儿子安排好一切。

大福的不幸让人充满了同情。虽然大福很不幸,但是他也享受到了许多的爱,邻居的爱,朋友的爱,老师的爱都慷慨无私的给予大福。邻居柴姨及时经常的关心,让这个被阴云笼罩的家庭投射来一缕温暖的阳光;玲玲和大福“同是天涯沦落人”,一样不幸的经历让他们互相怜惜,用关爱温暖彼此的心灵;大福从前的校长,时时刻刻在记挂着大福这个苦命的孩子,及时年老体弱也没有忘记大福,也要为他找到一个安身之所。这一切,不由的让人感叹:爱,是人类最高贵的共同语言!大爱无疆!

大福学会了自理生活,生活还在继续,爱还在继续。爱是无处不在的。善于接受爱的同时,我们应该回报一些。回报爱才是更高的境界。因为那时心中不仅仅只是自己,大爱无边!

有纪念馆的作文【七】

他们,前世一定不是人,所以才会和动物和自然这么亲近,才会无法和人沟通,无法成为“正常的人”。而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出生在哪里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出生在中国,也许只有一个发展方向:智障,弱智。

电影很感人,最后又被感动了。好像我每次看此类题材的片子都会被其中的骨肉情深,手足之情等等打动。综合起来,从记录片到虚构,也看过一些类似题材了。记录片《远山的呼唤》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千里迢迢去蒙古找寻治疗的方法;传记电影《自闭历程》一个自闭女孩如何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教育家;印度《我的名字叫罕》自闭罕和美国的泛反恐政策做斗争;和中国《海洋天堂》这个孤独症孩子如何学会自立。

说实话,从上述所有自闭症的表现来看,文章扮演的自闭症更像是弱智。不过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有点不正常。中国的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天赋,倒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值得反思的。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对特殊群体的专业护理,和社会的救助体系。

演员的表现都还是不错。李连杰和文章都很突破。亲情拿捏的也比较到位。就几本电影折射出来的综合比较,中国孩子其实不输在社会制度,(全世界范围里对自闭症的治疗和教育都很空白,也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是输在家长,或者更正确的说,是输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上。其实片中从海洋馆的领导到邻居,从萍水相逢的玲玲到专家,对文章都是伸出了关爱的手的。只是文章最后学会自立的前提是爸爸再也不能照顾他了,所以想了各种办法来教育他自立。

这里不由得对比起美国的两个电影和印度的电影。都是不容易教的孩子,家长们从小就让孩子尽量早的自立,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教他们融入社会。不同的国家的父母,面对孩子是自闭后,反应大同小异。从无法接受到被迫接受,到如何去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最成功的起劲为止还是坦普教授的妈妈和阿姨。鉴于坦普教授如今的成就和自理能力,她有足够的资本去各地现身说法,为自闭症的治疗研究提供科学数据。虚构的人物罕妈妈,面对儿子的自闭,她选择的是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发觉儿子身上的特长因材施教,罕也是要自食其力的。而同样虚构的中国自闭症孩子长成怎样了?真让人心惊肉跳,21岁了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没有指责片中父母的意思,这个大概代表了中国的教育思想,只是真的让人心惊肉跳,这样的孩子,只是个弱智。

后来因为爸爸自知没多久的命,所以临集训了儿子,儿子最后全盘学会了。虽然笨拙却是会的。虽然也许是电影为了安慰观众而设置的,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早干嘛去了?早这么教育了,说不准儿子还能成个材呢!

哦,对了,我还是要再强调一下,文章扮演的大福更像智障,不是自闭。或者,只是因为投胎在中国又投胎做人,让他从一个应该具有某个特长的自闭者变成了一个弱智。真是悲哀。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