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湖北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湖北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28 00:27:16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湖北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一】

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耐人寻味,唯一不变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是最美的,它的月光能够照亮整片天空,为每一个想家的人指明方向。

我们福州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中秋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福州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了,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福州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福州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有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于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有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亚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二】

我爱用文明装饰属于自己的天空,幽蓝纯净或有淡淡的云,那是天空对大地的微笑。我爱用文明的火花装饰繁茂的树叶,燃起来了,如枯叶蝶般飘落,那是树叶对大地的赞美。我爱用文明之风来鼓舞愈盛的蒲公英,满天飞舞,那是蒲公英送给大地最好的礼物。爱文明,爱它的洁白,爱它的激情,爱它带给人类无形的影响力。

爱国——文明之开端

在古代,有像杜甫、李白这样的爱国人士,而他们也为我们所敬仰。回首历史的剪影,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总会让人咬牙切齿,但那些革命伟人也会让人心生敬意。是——,是他们为我们亲爱的祖国增添了一层强有力的保护层,让祖国不受任何外来袭击,风吹雨打。历史的长河汩汩流淌,英雄的鲜渗入时间的孔隙,而文明之志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对此,让我最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家乡——湖北省。因为它,让我明白了爱国的内在;因为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自豪;因为它,让我懂得了一个省的文明精神之所在。在这里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武汉二七纪念馆”等就是最好的印证。故此乃文明湖北之精神所在!

生态——文明之发展

文明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湖北省坚持将环境保护融入全省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基础不断加强。在乡村,青山绿水,鸟鸣虫叫;草丰水美,风细柳斜;流水人家,榆柳娉婷。不仅如此,当你来到湖北宜昌,就会看到街道旁花朵齐放,树木忽郁,楼房建筑布局对称,显示了典型的中国风。此外,湖北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核心,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前者是要我们从节约做起,其中最典型的乃节约用水。曹雪芹先生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从过去到现在,我不明白其含义,也不明白一个语言圣手为何这样比喻天下的女子?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皆从水中来,人类也不例外。目前,我省针对严重的水污染,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江河湖库得到休养生息,所以这是湖北省为什么“优于水,也忧于水”的原因了。曾和朋友来到湖北荆州,看到洪湖上争鲜夺艳的荷花,让我对明天充满了无限向往,此乃文明之美!

素养——文明之内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认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当代,人们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湖北省第十次党x会对我们青少年寄予了希望,希望我们为文明湖北作贡献。对于我的认知,讲卫生是关键,但现如今,有许多车主好把垃圾从车内扔到车外,从而造成了“繁花似锦”的局面。众人皆知,向车窗外随意抛物,既影响市客市貌,又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故武汉市城管部门规定,“车窗抛物”每次处罚50元,很显然,处罚非目的,倡导文明风尚才是其应有的意义。“忆过去,宜昌满地皆‘繁花’;看现在,宜昌美丽赛三亚”。此乃文明之外在与内在并兼。

Engding

我常常把这几句话放到嘴边: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遨游;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的家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而湖北省这个大家园满足了我那贪婪的“”。

文明湖北,看它展现自己的绝世风采;文明湖北,看它在文明的大地上做着文明的事。

朋友,争做一个文明的人,让自己的家园变的更文明。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三】

新的一年来,朋友们都换上新衣服脱下旧衣服。在人们的一天天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买烟花爆竹的小摊子出来做生意;买糖果点心的出来做生意;买福字对联的也出来做生意。大家纷纷上街购置年货,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天晚上,是不是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凑热闹,手里拿着小鞭炮,往地上扔去,还的大地疼得毕毕剥剥的叫着。各家各户把灯打开,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再吃团圆饭;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说说笑话,讲讲故事,看看电视,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首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难忘的旧年;温暖的春风,给笑容满面的人们送来新年。我们又长一岁。家家户户敞开门窗,让大年初一的气息吹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我又大一岁,我因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的身上下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绝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和对我的期望。祝:大家新年快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四】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五】

端午节快到了,说起端午节的习俗各地都不一样,但总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在我们家乡每到此时就会有很多习俗,比如门口插艾、吃煮鸡蛋煮大蒜,讲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饺、然后就是在手腕脚腕上系五彩绳,脖子上挂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脐抹雄黄酒。

端午节的前一天大人们就到地里拔回一些艾插在门上,听老年人说,端午节拔回的艾菌驱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门口上,既起到菌作用,又能避邪驱鬼魅。现在在城里,一到这个时候一些山区的农民就会在野地里拔一些艾到城里卖给城里人赚钱,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的坡坡岭岭上到处长的都有,到了端午节你在地里检一些长的又粗又壮的艾拔下来,拿回家插在门上就行了。

关于吃粽子、鸡蛋、大蒜,小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用意,后来我才明白主要是纪念屈原。据《读齐谐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罗江,人们听说后竞相划船来救他,但为时已晚,人们为了缅怀他,每到这一天,就会向江里投煮熟的鸡蛋、大蒜和用竹筒装着的江米,让屈原的在天之灵享用,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进江里的江米常常被蛟龙偷吃,有一个聪明人就把江米包进棕叶里,再用五彩线捆上,蛟龙害怕这种东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后来人们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叶或者苇叶包成各种各样的粽子,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求富祈祥的风俗。

关于佩戴香包、抹雄黄酒习俗。小时候听老年人说是为了避邪,其实不然,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初,女人们剪“彩”叠“福”,用软布裁制成“老寿星”、老虎、蒜头等小包包,包里装上香草、薄荷、杨杞枝、艾草等中草药,给小孩带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药制成雄黄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脐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虫的侵袭。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佩戴芳香药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污浊气味的侵袭,《楚辞.离》:“扈江离御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另据书载,汉代疫疠流行,“温气毒疠,千户灭门”,人们用薰草等7种药物,制成香囊“佩之可以疠”,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们佩戴芳香药物香囊,与当时防疠流行有一定的关系。

另据现代有些专家研究称,佩戴药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状态,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间习俗都有一定的出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也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六】

家乡湖北的春节就是和我们深圳的春节不一样。春节大多数都是从小年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是湖北过年要做的那些事儿。

虽然,我回老家湖北过年只是那一次,可以说是个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就是那一次家乡过年气氛,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二十三,送盏灯就是指送劳苦功高的灶王爷,当地人是说灶王爷也要回天庭和家人团聚,看来呀这过年连神仙也不能免俗。所以叫做送盏灯。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春节里最忙碌的一天。按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着除陈布新的涵义,其中索用意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都随着灰尘扫出门。大家更忙了!我也帮忙开始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和花园;掸拂尘垢蜘蛛网。到处都洋溢着欢喜迎新春的喜悦之情。

除夕之夜。一出门,香味扑鼻,处处都洋溢的新年的气氛。一家人都围聚在一座上,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和所见所闻,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一家团圆的乐趣。烟花、鞭炮声毫不断绝,不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午夜12点,大家一起数着一年中最后的几秒,匆匆度过。那一刹,天空顿时明亮了许多,烟花在空中一朵朵的绽放着,鞭炮在一旁当附衬,衬托出了那份只属于新年的热闹。

初一,一早就有着很多街坊邻居来到家中,要跟姑姑一起去各个邻居家、朋友家,挨个拜年。

到了初八,舞龙队舞狮队等业余文艺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习惯于城市繁忙劳累的生活男女老少们就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来观赏国粹精华。小伙们举着龙灯在狮子头上拥着狮子走遍街道,把春节的喜气洋洋带便那里的每一个角落。上窜下跳,前滚后翻,在我们面前那是耍尽了他们那十八般武艺。

没一会功夫,就要回到城市,春节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就结束了。家乡,虽没有深圳如此发达。但,那里有着深圳没有的东西。

家乡的习俗作文湖北咸安【七】

期待已久的中秋终于来到了。我可是等的快化作“望月石”了!

这天晚上全家人刚吃完晚饭后天就黑了这时奶奶拿来一只升罗里面装满了麦子在中间插了一股香四周围也插满了一种叫亮晶晶的香然后在蜡签上插了两支蜡烛于是奶奶点燃了蜡烛和香我觉得非常好奇问道:“奶奶这是什么香啊怎么好玩?”奶奶回答道:“这亮晶晶香啊意味着出门不遭受风雨而且还能去除灾害。”我看了看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奶奶又端上来了早上买的苹果、月饼、梨等东西。我正做在椅子上望着天上那圆圆的月亮。突然月亮一下子消失了我觉得非常奇怪便大声说道:“月亮怎么不见了它去那里了?”爸爸笑着说:“傻孩子因为今天是阴天啊所以月亮出来了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我无意间看见了放在桌子上的东西于是伸出手想要拿月饼就在我刚要碰到的一瞬间爷爷说道:“别动那月饼不是我们自己吃的是给月亮公公吃的月亮公公吃饱了我们出门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后就又坐在椅子上望着天上希望月亮能重新出来再让我看着它。同时我又想:我们家乡的中秋节竟有这么多习俗我还是头一回知道呢!我还想: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家乡的中秋节风俗都进行完成之后,一看时间已经很晚了,立刻被妈妈赶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