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写偏题怎么老实交代(作文写偏题了怎么拉回来)

作文写偏题怎么老实交代(作文写偏题了怎么拉回来)

更新时间:2023-05-20 07:08:48
作文写偏题怎么老实交代(作文写偏题了怎么拉回来)

作文写偏题怎么老实交代【一】

“比什么呢?”卡通猫问。梅花鹿沉思片刻,便说:“你们比身高吧!”卡通猫听了,如闪电般奔向房间,他知道自己不及老实狗高,所以特意穿上高跟鞋,然后,又飞快地跑出去。可就在他跑出来时,“啪”的一声,鞋跟断了。卡通猫又急又气,可已经来不及了。梅花鹿端详了一会儿,对卡通猫说:“差不多,你半斤,他八两。”

卡通猫又好气又好笑:“哎呀,我们比的是身高呀!你怎么搞到重量上去了?”梅花鹿懒得说。

“不行!我们要比漂亮!”卡通猫大声喊。这时,小兔来了,他问:“你们能帮我找一下我的围巾吗?”卡通猫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正忙着呢!”梅花鹿摇摇头,说:“卡通猫呀,外表漂亮有什么用?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卡通猫听了,惭愧极了,于是,他灰溜溜地跑走了。

作文写偏题怎么老实交代【二】

人人都说他老实,上班老实守纪,为人老实诚恳。在他的世界里,做好本分的事,经营一个和睦的家,谦让一个好强的老婆,养育一对不省心的儿女。一切,都如唐僧在悟空划定的辟邪圈里运转,从未越轨半步,哪怕只是一点点想法。

年少的记忆里,父亲在家言语不多,像一头永不疲惫的牛,在家里家外忙碌。下班回家,拉过一个小木凳,在院前吧啦吧啦几口旱烟,余光仍在扫视着家里是否有需要他做的活儿。偶有小朋友过来,绕在他的膝盖边玩耍,父亲总是憨憨地将他们举起,逗得孩子发出银玲般的笑,然后满意地跑开。邻里间有需求,自不用多说,力大无比的父亲总是跑在最前,扛起最重的活。至今记得有一天夜里,父亲回来告诉母亲,说今晚学校开会,校长在大会上表扬了某某某搬走了一颗影响学校形象的巨石。母亲出离地愤怒了,因为弄走巨石的人是我父亲,但校长却不明就理地把表扬给了别人。在一旁做作业的我,也在内心嘀咕,明明是你做的,为何不说,为何自己受累却要让别人抢占风头,为何要做那个老实人。再一联系平时,我的眼前就拼凑起了这样的画面,老实巴交地埋头做事,再苦再累不抱怨的,从未给领导递一根烟,从未给领导送一次礼的,就是他,我的父亲,我那并不能给我带来骄傲的父亲。甚至,我开始羡慕那些别家的孩子,有一个圆滑处世,会溜须拍马,和领导称兄道弟,懂得迎来送往的父亲。

但羡慕终归是羡慕,父亲终不会因为母亲的埋怨,我们的虚荣而改变他的处世哲学。多年后,我已经站上了讲台,父亲也早已退休。闲不住的他在学校寻得一份花工的差事,于是,便有了每天和我一起早起上班的日子。很多次,我在讲台上撕扯着喉咙,父亲在窗外推着除草机劳作,那轰隆隆的声音总让我忍不住瞧上一眼。烈日下的父亲,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如老农一般挥汗如雨,黝黑的肌肤灼伤了我的眼睛。铃声一响,我奔出教室,厉声地对他吼道,你看这样的暑天,还有几个人像你一样,你就不怕中暑,一个月给你多少钱,让你这样卖命?父亲拉过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揩去挂在眼帘上的汗珠,振振有词地说,拿钱做事,做事就要做好。除了递上一瓶水,我真拿这个一辈子老实巴交的.他没有办法。为什么?为什么他就不会聪明一点?为什么他除了老实,就只剩老实呢?

但,也就在最近这半年里,我开始用异样的眼光去看我这老实的父亲。母亲去北京带小陶子了,家里只剩下了我,和这个没有过多言语的父亲。我,每日忙于上班,早出晚归。而父亲,终因上了年纪,不再和我一起穿梭于徐家坝的校园。一日傍晚,我接到邻里电话,焦急地询问我父亲在哪儿,我平静地回答,他能在哪儿,不是在家,就是在外散步。邻里大概意思是今天不见我父亲一起散步,心里觉得放心不下。我飞奔在回家的路上,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看见我那父亲,跟着一大群同龄男男女女在校园的操场,悠闲地踱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而身旁的那些老妇,甚至笑弯了腰。就这样,我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想惊扰,只愿追随。一直来到家门前,我戏谑地问,老人家今天心情挺好?父亲憨憨地答,吃饱穿暖没烦忧,哪哪都好。

是的,我这老实的父亲,一生信奉的不就是活得简单自在而知满足吗?三餐可以无肉,衣物只需蔽体,上床就能酣眠。比起那些在物欲世界里沉浮,在功名利禄里进退的人来说,父亲的生活是乏味的,父亲的思维简单的。但,当我看到那些人,那些曾在宦海中极尽一生之力,在红尘里招蜂引蝶,拈花惹草,老来却孤零零地在操场上郁郁独行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欣然地承认,父亲的处世哲学,简单,却又充满了智慧。

作文写偏题怎么老实交代【三】

缘何?因为老实人诚实、忠厚,一板一眼,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聪明人机智、敏锐,做人做事爱多一个心眼,在苦干实干的基础上,再来个“巧干”,其效益不是自然就上去了么?由此看来,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大背景里,天道要“酬”的“勤”,一定会酬给聪明之人。

你看,从古及今,得成就者,出人头地者,一定是聪明之人。得人怜惜叹惋者,往往是默默无闻的老实人。

浩瀚壮阔的煌煌史书,谁给老实人留下一席之地。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绝对是人精,聪明透顶,不言他们。只说两个人:一是那个贫民出身的陈涉,在与人佣耕之时,就满怀“鸿鹄之志”。大泽乡起义之初,他能想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招式,聚起戍众,揭竿起义,也能想出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还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的策略,获得民意以听其指挥,其聪明之举,令人钦佩,试问老实人能做得到吗?再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他从小失父,贩履织席为业。还在幼儿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其叔父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后来,他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在乱世中广纳人才,招兵买马,兴复汉室。能说其不聪明吗?

综上所述,聪明人的成功,缘自聪明人的谋略与智慧,远非只知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线老实人所能企及。

老实人总是吃亏。此话虽不能涵盖所有老实人的最终结局,但也是对若干人事的不完全归纳。全社会一边在倡导踏实做事、老实为人,一边在奖掖和提携那些投机取巧、不按常规出牌的聪明者,两重标准两种价值观,就像某些人在台上所讲和台下所为,书本上和现实中的巨大反差。此风不改,让我们教育者如何去从事“教育”,如何去让那些心地纯洁的学生口服心服?看来,全社会都该来反思“老实”与“聪明”背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