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三年级腊月二十三作文)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三年级腊月二十三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19 09:12:28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三年级腊月二十三作文)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一】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风俗,现在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日,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日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日,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日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风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二】

不知怎的,那一天的情景始终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那天是腊月二十四,一大早起来,我们就赶回了老家甘垛,因为今天是传统节日——送灶日,又叫小年夜,据说春节就是从这一天拉开序幕的。下车后,我立刻忘记了烦恼,只记得这几个字——自由,轻松。我缠着爷爷奶奶给我准备了一大堆的干草和芦苇,只盼着天快点黑,好让我早点点燃它们,尽情地玩个够。

盼呀盼呀,终于等到天黑了,我飞快地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点起了火,并不停地往火堆里加干草,院子被火照得通明,爷爷先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放到火上焚烧。嘴里还大声祷告着: “今年又到二十四,敬送灶君上西天。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爸爸、妈妈、二爷爷、二奶奶和姑妈、姑父一起围着火堆说说笑笑。这时,我一拍脑门,飞也似的奔向家里。把小狗来来抱了出来,因为我怕它冻着,我要让它和我们一起烤烤火,暖暖身子。二爷爷看着我那调皮样,笑嘻嘻地对我说;“曈曈,你能抱着小来从这火上跳过去吗?”我转头用眼神询问妈妈可不可以,妈妈含笑点了点头,于是我抱起小来后退了几步,起跑,腾空,啊!我抱着小来跳过来了!我们一家人笑得前俯后仰,这时候,爸爸笑着对我说:“跳火堆就代表着来年不管做什么都会像这火堆一样的旺!”我问妈妈是真的吗?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并向全家发出了号召:“来,让我们大家一起跳,让我们全家来年红红火火!”……

大火烧完后,我们意犹未尽地又放起了焰火“哧”只见许多颗火珠飞上了天,然后“啪”的一声,绽开了无数的焰花,蓝的、红的、黄的`……美丽无比。看得我眼花缭乱,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本以为可以在乡下待上一晚,但我这个如意算盘打错了,任我说尽了好话,还是被老妈一手拉回了高邮,不过我还是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三】

小时候,画在腕上的手表不会转动,却悄悄带走了时光。只留下,一段被称之为青春的岁月,深深的存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的回忆里...

一转眼,岁月如梦,一去不回头。今回首,年少的路,一次次的停留,一次次的追逐,一次次的定格。轻轻的,悄悄的,静静的,不知不觉的,我已成年了。于是,面临着全新的自己,有所感慨:“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

时光蹁阡,于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岁月又翻过了一页。翻新的不仅仅只是时间,还有我点点滴滴的年华。无法觉察,无据可询。一辗转,年过二十!于此,心里不再存有幻想、梦想,青年的我,开始依据有了思想、理想。逐渐的'脱离了稚气的年纪,逐渐的追寻着成长的意兴,心也多了几份沉稳,开始有了心事,有了故事。

关于年少时代,我有说不完的话题。可是,花花世界,鸳鸯蝴蝶。再美,也敌不过似水流年。于是,今天,我是最后一次总结。就要告别二十三岁的最后一天,所有的一切往事,都将随即远逝。

今年的我,喜欢了安静,习惯了沉默。喜欢又习惯了静默的回忆,即便有时胡思乱想,可总是猝不及防又意犹未尽的惦记一些人和事。渐渐学会了口是心非,无论自己有多么的在乎,无奈总会假装笑着说:没关系、无所谓!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我也会坦然的面对!难道,这就是一个人的成熟?兴许,这是现在我的真实写照吧!

过往的种种经历,脑海,此刻空空荡荡。心情不留余地的迷离,有时很安静,一直很安静,心却并不冷静。总会歇斯底里的咆哮,总会无厘头的狂奔,是不想按时的长大?还是害怕成长的烦恼?我也不知道,其实,我不是不想长大,不是害怕烦恼,却真是:越长大越烦恼,越烦恼越思考。

多少次,暗暗告诉自己:别怕孤单!别怕伤害!其实,我并不害怕孤单,只是害怕不眠的夜里,竟没有一个人可以想念。哪怕只是一个陌路人舍与的微笑,也能足以勾起丝丝的暖意。其实,我并不害怕伤害,只是害怕忧伤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哪怕只是静静的聆听也好。最怕没有星星的夜,那样,我会觉得更寂寞。最怕所无广袤的天,那样,我会觉得很空虚。尽管白天不懂夜的黑,那是一种心境、一种意境。也许,这也是同龄人的感触吧!

总不明白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潜意识告诉我:二十三岁并非是长大。现在才隐约的明白,兴许,年龄并不能说明什么,长大是一种认识,一种见识,是一步步迈向成熟的途径。于是,我照常守着自己的小天地,照样写着自己的小心情,照旧可以在自己的小角落傻傻的发呆。不会遮掩也不会躲避,因为,我已经学着长大了。所以,我跃跃欲试的期待着自己全新的改变。

二十岁三的最后一天,是开心?伤心?或许都有吧!不再去想长大后的孤单,也不再自寻成长中的烦恼,更不再探问未知的以后,索性不再怀旧从前。此刻,我带着自己爱的微笑,挥挥手,二十三岁,再见了!我相信,相信经过岁月的洗礼,我会活得更出色,过得更精彩!所以,请再给我春去秋来一个轮回,我便蜕变化蝶,飞得更美。

依侬/二十三岁的最后一天.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十几年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们从年幼走到了成熟,唯一不变的是心里那寸净土、那颗永不磨灭的童心。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大年,小女孩们喜欢穿着新新的花袄在一起哈哈笑着聊天,男孩则喜欢购买各种式样的烟花爆竹去开拓一片新天地。一进腊月,就有了年味,街头的彩灯开始耀眼,两旁的树木也缠绕了点点滴滴的坠灯。喝碗腊八粥年味愈更浓,心里永远装着那个腊八的故事,哦,原来腊八节就是“五谷丰登”呀。就是意味着到年末了就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来品尝,于是家家户户开始炸丸子、做酥肉、蒸着中间有红点的大馒头。小时候的我们就在锅灶前眼巴巴的流着口水和鼻涕等着大人们赏上一口,还没等到丸子炸好,流进嘴里的鼻涕咸咸的却更有丸子的'味道。

小孩急着去玩耍、大人忙着来割肉,小孩放个鞭炮、大人切片猪耳。新年的体现就是忙忙活活、快快乐乐,忙碌中充斥着喜悦,快乐中萦绕着韵味。吃个半饱,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出去找小伙伴们嬉戏,做着“贴锅饼”、“跳房子”、“摸瞎子”等一系列的小游戏,脸蛋上、头发上、新衣服上沾抹的全是土灰,一个个成了泥娃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视大笑,完全没有顾忌。再碰上有雪的新年,大家一起打雪仗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玩了游戏、吃了酥肉、贴了春联、放了烟花,新年的一天程序就算是走的差不多了,夜要深了,大人抱着一捆芝麻杆,洒在院子里,我们就跟在后面咯吱咯吱的踩着,妈妈说,撒上芝麻杆一是寻求一个好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其次是防着年兽,年兽一到过年就会跑出来祸害百姓,当它走进院子就会被踩到芝麻杆后发出的响声吓跑,人们方可寻得一片安宁。听着妈妈的讲解,回想着年兽的故事,看着春节的电视节目,就想着强撑开眼睛,熬上一整夜,因为春节注定是个不眠夜。

时光流转,我们终将老去,但心中永远藏着那片净土,那里充斥着新年的内涵,盛满了我们的乡愁。

腊月二十三风俗作文【五】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同时腊月二十三这天也被称为“小年”。

这天就是负责管理每家厨房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要回她娘家的时候,他们到大年三十才能回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烙饼吃,来送“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这一段时间里每家的厨房就没人管了,从这天开始每家都要忙碌的准备过年的东西了,听爷爷、奶奶说以前人们腊月二十四要扫房子,二十五人们都会为春节磨豆腐,二十六我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去买肉食品,二十七我们就会把过年的东西准备好,二十八、二十九我们就要为过年蒸馒头,到了三十人们就会熬夜等待新年的到来,当然这天最重要的就是放炮和吃饺子。

好了就写到这儿,我一会可要去祭拜灶王爷了,当然也祝大家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小年”。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