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游览国子监太学门作文(初中参观北京国子监孔庙作文500字)

游览国子监太学门作文(初中参观北京国子监孔庙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11-12 06:10:22
游览国子监太学门作文(初中参观北京国子监孔庙作文500字)

游览国子监太学门作文【一】

很早就久仰韩寒《三重门》的大名,于是在高三的某个平常的下午,当我在书店偶遇它时,便情不自禁地把它领回了我的家。

深夜,我坐在床上,轻轻地翻开了它的扉页。深吸一口气,开始细读起来。小说的开头,韩寒便展示出了他独特的文学功力和始终未变的犀利。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用主人公林雨翔的口道出了他对中国现今教育的种种不满。在后记中他说道:“至于韩寒是哪路小混混,这里有一篇我曾发在《新民晚报》上的文章可以证明,韩寒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反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那篇《穿着棉袄洗澡》的文章即是他“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观点的佐证。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当韩寒入选《时代周刊》“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而引发的舆论狂潮时,有人如是评论:“在中国比韩寒的思想更有深度,见解更到位的资深媒体人有很多,可为什么最终他成为了‘公民代表’?我想关键在于他的敢想敢说。”曾自嘲为“与生俱有反叛功能”的韩寒,或许没有想到在他写完《三重门》的若干年后,会因这个“天赋”而为众人瞩目。

一直到小说的末尾才终于在字面形式上出现“三重门”。那个时候是主人公在面临退学困境之时,三幢整齐排列的教学楼前后相通,形成了三重门。主人公面对着它,在内心问自己:高一背了处分,还能不能升高二。对于以学生为职业的主人公而言,这样的问题十分严峻。当时的他内心迷茫无助、焦虑害怕,或许当写完这部小说后不久就退学的韩寒也有些许与主人公相同的感受吧。读到这里的时候,看见主人公挣扎在学业和情感的困境里“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内心顿生许多的同情和心痛。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与书中主人公一样不得不面对的三重门,或跨过、或转身,瞬间便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风景。

有时候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兜兜转转,到底是为了什么?每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便会安慰自己说:“我又不是大哲人,想不通就算了。”在《三重门 》里,在实际上没有做什么事的主人公身上,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看见自己的影子。林雨翔不是个例,他在兜兜转转地找寻自己的位置,他就是生活。他的故事恰如一个邀请,我们都是贵宾。

点评:当年的新概念作文,韩寒一战成名。少年作家,却异常的犀利。韩式黑色幽默,在90后的心中始终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从一开始到现在,别人总是喜欢把他和郭敬明拿来作比较,但是不同方向不同风格的两个人确实没有可比性。大爱韩寒!

游览国子监太学门作文【二】

林雨翔的经历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学业,生活,恋爱处处不得意。但转念一想,当今又有几人能在三重门中活得潇潇洒洒呢?

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人的烦恼。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时刻刻都在三重门中迂回、周旋。

无疑林雨翔的经历激起了各时代人的.共鸣。或许,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吧。你适应了,不过多一个教育的牺牲品;你尝试去改变,却难于上青天。

很庆幸我在大学,而且经历了那些炼狱依旧有着一个清醒的头脑。大学的包容性很强,我不是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但却依旧要去改变——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吧。

读完《三重门》后,我感受更多的是郁闷与惆怅。作者把一个消极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丢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无限地延伸。

这是一个消极的包袱,但韩寒本人又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火。那桀骜不驯的个性,沉着老调的笔锋和打碎枷锁换得自由的辉煌人生为我指明了方向。

我,曾经而且现在依旧是在三重门中苦苦挣扎的人。每天为学业,生活,恋爱种种琐碎的是冥思苦想半天。我没有韩寒的黑色幽默,没有世故的思想,没有愤世嫉俗的满腔热……

可我有的是另一些东西。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清晰的人生目标,宏远的理想,头脑中既定的方案,已然付出的行动和唤醒内心潜能的钥匙……成功的航帆已启程,我万事俱备。加上对文学的天分,我如虎添翼。

既是此,幸运之神也来垂青,何苦之有?

苦尽甘来,我的时代就要到来!

游览国子监太学门作文【三】

《三重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十年了,我才有机会读它,可见韩寒所说不假。我的确是由于父母很看重学习的缘故,过去很少读小说,像《三重门》这样被许多人称之为遗毒学生的书,自然是读不到。按理说我读了这本书后应成为韩寒的粉丝,因为过去我的处境和韩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的确,我过去也反对我的父母不让我读小说,如今也这么认为,唯一的区别是我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认为韩寒的《三重门》思想的确深刻,但还是有些偏颇。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取材制度让许多学习不行但能力出众或有其他天赋的同学淹没在人海之中。打个比方,如果我是菲尔普斯,甭说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会去几次,我只会把去游泳池的时间贡献给补课。如此看来,高考制度问题很大,但能否找出别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吗?我觉得不可能。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可是,社会选择人才需要标准,需要比较,如何才能让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树同学去得到社会的认可呢?很难。打个比方,你说你业务能力强,想有一个业务能力大赛让你脱颖而出,可这很明显不现实。其一,让还未走向社会的同学去比拼业务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业务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还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么多的弊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太多,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住洋房,开宝马,怎么办?于是,高考这样的竞争机制就诞生了,高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只要你去努力,就会成功。唯一不好的是那些像韩寒一样的金子大部分都不能像韩寒一样发光。可这赖不到高考身上,这些人不发光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找到“文化课学习”和“潜能开发”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些人没有像韩寒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说到底,尽管高考制度有太多的弊端,但从中国的国情看,这个制度是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归好,缺点还是不少。正如韩寒在《三重门》中所抱怨的那样,如今的教育过于僵化。举个例子,曹禺的《雷雨》,这篇话剧其实怎么看都行,但老师和教参就是要让你板的理解为社会的黑暗什么的,我就认为雷雨反应的是命运不可阻挡,不可战胜这一主题,但考试时如果这样答,肯定就错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僵化的教育其实是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陷入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对我们思想的成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场化,花钱进重点就像过去的男子进妓院一样稀松平常。最后再报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给官员配好车一样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点?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适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毒害。学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门》,看了你们会更叛逆,会被遗毒,当然,如果非要看的话,还是先看看我这篇伪书评,得到免疫保护后,再去看《三重门》。

游览国子监太学门作文【四】

大巴车停在了胡同口,我们就看见路牌上写着“国子监街”。这条街道颇具特色,两边的树木参天,翠意盎然,脚下青色的石板路不偏不倚,通向远方。整个胡同两边的红墙青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天气睛朗,游人置身于不绝于耳的蝉鸣声中,走在遮天蔽日的古树下,可以感觉到一片清凉。

从导游的解说中我了解到,从元朝开始,国子监就是全国最高学府,这里培养了无数的国家栋梁。历代的很多状元、探花、榜眼都曾在这里学习,在这里聆听谆谆教诲,“国子监”三个字顿时在我心里变得神圣起来。沿着街道走了不一会儿,一座高大的牌坊伫立在了眼前。朱红色的柱子,精美绝伦的飞檐,在精细花纹包围的正中间,用庄严的楷书写着“国子监”三个鎏金大字。

再向前几步,入了国子监,一道富丽堂皇的大门令人眼前一亮,红墙黄瓦,典型的皇家风格。这道门由三扇拱门组成,中间一道大的,两旁两道小的石拱门。石拱门上面巧夺天工地雕刻着绮丽的花纹,大拱门的正上方,汉白玉匾额上刻着四个大字“园嵩教泽”。我得知,这三道门是很有讲究的,正中的拱门进入时只能走一国之君,九五之尊的`皇上,而出来时只能走金榜题名的状元,另外两道小拱门,则左为探花,右为榜眼。我也从正中的拱门过了一遍,想象古时状元的气宇轩昂,真是风光极了。

整个国子监给人的是一种幽静清凉之感,仿佛这里只能容纳莘莘学子的朗朗书声,只能容纳如古树般深沉又若渴的年青人。

再向前走,上几步汉白玉石阶,“辟雍殿”就在眼前。看这个大殿的名字就应该清楚,辟雍、辟雍,能不能告别平庸就全看在这儿的表现了。没错,这里就是古代科考的最后一关——殿试的所在地了!由于辟雍殿不对外开放,我就只能隔着玻璃,怀着崇敬的心情看金灿灿的、遥不可及的龙椅了。

关于辟雍殿的建造还有一段趣闻。辟雍殿是在乾隆年间建造的,因为柱子有阻碍之意,乾隆皇帝认为与国家的未来栋梁在学识上的沟通不应有任何阻碍,于是就下令,整个辟雍殿不得使用一根柱子!这可一下子难倒了所有的建筑师。如此恢宏的大殿,不用一根柱子支撑,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偏偏就有人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人就是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原来,他让人把屋顶修成了六边形,利用边角处的三角形的稳定性,没有使用一根柱子就使辟雍殿稳如泰山地矗立在人们面前。所以说,今天我们眼前的辟雍殿也可谓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小奇迹了。

接下来,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过了金榜桥,踏了题名砖,欣赏了雅兴池的荷花,还在古树下为自己的学业祈了福。

从国子监出来,我感到自己像受了一次净化,一次洗礼,有一种恍如隔世的奇妙感觉。不知道我能不能像那些曾经在这里学习的古人一样,学识渊博,金榜题名。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声: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