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高中作文菜市场)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高中作文菜市场)

更新时间:2023-05-09 21:02:55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高中作文菜市场)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一】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第一次,第一次滑冰,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包饺子。

星期六上午,学校举行了一次包饺子的活动课。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七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给了平均的水、面和肉馅。

开始和面了,老师让小组长来和面。她先向面上倒了半杯水,再用手揉成一个圆球,然后把这个圆球推成圆柱状。用手揪了一个个小圆球,随后用手把小圆球按成“铁饼”。面和好了,该擀皮了,小组长拿来擀面杖,一手拿“铁饼”,一手拿擀面杖,娴熟的擀了起来。不一会,好几十个完整的皮出来了。

开始包饺子了,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让我们跟着她做。我看着老师的动作,心想:包饺子原来这么简单呀!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刚一开始包,馅不是多就是少,像战场上的残兵败将,个个又都像丑小鸭。我又让老师包了一个饺子,然后按老师的方法包了一个,终于,一个有摸有样的饺子诞生了。按照这样的速度,两节课过去了,我们组一共包了64个饺子。

就这样,这64个饺子下了锅。我们苦苦等待了几十分钟,忽然,一阵香气飘到我们面前,老师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饺子,我们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虽然我们没有老师包得那么好看,但是吃起来还是特别香。

通过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二】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惯性思维认为所有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应该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当身边有一位朋友,他们的孩子是没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他们选择小学阶段由父母来教孩子相应的知识,有些科目请专业的教师来教,我从心底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当然也有所怀疑这样的方式是否存在弊端?

书中大江健三郎对于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阐述的观点是:为了与世界联结,进而反观自己,了解自己。

我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人活在这个社会中,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人总是与其他一些人相互联结的,首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还有就是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孩子去学校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学习知识。

关于学习知识,很多教育者们都提倡孩子自主学习,我在想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如何懂得自主学习?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学期从学习拼音开始,然后学习认字、写字,数学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被迫的学习,孩子们在期中和期末都要面临考试,对于考试家长和孩子都很紧张,分数考得好的孩子家长自然高兴,分数低的孩子家长心里不舒服,可能会对孩子各种批评,此刻想想自己也是这般焦虑的家长之一。

我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认字,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来的?在我小的时候我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只知道老师教认字我就认字,教写字就写字,很少去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认字,写字,读书?似乎就是应该做的,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这个学习上的主动性要从哪里来呢?我不记得小时候老师是否惩罚过抄写生字多少遍的事情,现在却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孩子写错了题,某老师会惩罚孩子写多少遍?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会有怎样的理解?有一次,我儿子有几个字写错了,他的堂姐建议多多抄写,我反问我侄女,对于惩罚抄写是否有效,他的回答是无效的,我很奇怪明知无效的方法却仍然选择,其实这样一个惯性的思维,因为她以前也是被老师和家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过,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不能用惯用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最近还有一个问题使我很纠结,儿子期末考试考得不是很好,孩子爸爸觉得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他要求孩子在这个暑期把学习过的课文都默写,对于这件事情,我开始不是很同意,当然我开始是心疼孩子,也有一些觉得不妥的地方,只是似乎说不出来,通过看了《学校在窗外》,我似乎有点明白,背多少书,写多少遍也只是让孩子在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这样的默写意义在哪?孩子通过默写只是会多写几个字,多背诵几篇文章,那么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是被我们一点点破坏掉呢?

这些问题我还需要慢慢的去思考学习,或许在《学校在窗外》这本书可以帮助我找到答案,我要继续细细读下去。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三】

卖菜大姐什么时候见到都在笑,做买卖也不像生意人,卖菜的时候掐零要整,挑好的卖给顾客,不好的留给自己吃。多数的时候,还会给你多搭点。如果看你买的鱼,买完菜就会问有香菜吗?没有就顺便搭几根香菜。憨厚实在的大姐赢得了买菜顾客的好感,每天一大三轮车的菜,早早的'就卖完了,晚去一会儿就抢不到。

卖菜大姐是下岗工人,夫妻双双从街道小工厂下岗后,老公找了个保安的活儿,大姐试着找了好几份工作,都因为年龄大,没有技术,干的活儿不挣钱还特别的累而作罢。后来,就自己买了个三轮车,每天早上6点多从菜市场批完菜,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十几里路赶回来卖。一晃十一个年头,大姐风雨不动的就这样坚持下来。今年儿子考上大学,妻子还包了红包,给卖菜大姐庆贺。

卖菜大姐卖的菜质量好,西红柿都是本地产地,掰开各个都带砂;黄瓜也是土生土长的,滋味特别浓。生姜如何看有没有被硫磺熏过、葱头什么品种的好吃,蘸酱吃的水萝卜什么样的不辣。卖菜大姐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顾客,就连妻子饭桌常说的口头禅都是,这个生菜发甜口,好吃,卖菜大姐特意给留的,诸如此类。卖菜卖的与顾客成了朋友,有了亲情,这不得不算卖菜大姐实在憨厚换来的。

昨天下班早,难得与妻子一起去卖菜,正好卖菜大姐还没有收摊,就在剩下的菜里挑了几个茄子和一把油菜。卖菜大姐新换了个电动三轮车,高兴的向妻子说这电动车快,骑起来还省力。妻子说:“早就给你说换电动的,这次怎么想开了。”卖菜大姐笑着说:“我想着多装点菜,多挣点钱,这不儿子自从上了大学,感觉有点吃力了呢。”妻子忙问:“为啥?”卖菜大姐说:“学费啊,刚开学就交了一万二,这不又寄过去三千,孩子还不怎么舍得花钱,这日子有点紧巴。”妻子说:“你以后也要算计一下,卖菜的时候别再那么大手大脚。”卖菜大姐笑着说:“不在那么一点,我多装点菜,什么都有了。”

“大姐一个月卖菜的收入也就是2、3千块钱,老公当保安一个月也就2千多,还有老人要养,儿子上大学的学费要负担,真的很不容易。”回家的路上,妻子对我说。想起一句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作为平凡的人,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希望通过努力让生活更加的美好和幸福。卖菜大姐是城市里惯见的普通百姓,她对人真诚实在,饱含感情的生活着、努力着。她用真情温暖着靠近的人,用真诚影响着别人对生活的态度。有的时候,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妻子总是说:“你看卖菜大姐,生活多难,可大姐总是乐呵呵的。”

人生总是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比如下岗失业、生病等等,有些改变能够把握,而有些改变,根本无法左右。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生活下去。如果在这种艰难生活中,还能保持本真不变,初衷不改,尤为可贵。默守一隅的卖菜大姐无疑是坚强生活的榜样,她温暖的笑着扛起生活的艰难,真诚的对待别人,真挚的生活每一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与别人交集,有的人送给别人温暖,有的人却给予别人冷酷,而一个人珍贵的品质,就是坚持那些正直的品性,用真情实感感染别人,让生活更加的美好,让社会更加充满真情。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四】

“卖菜了,卖菜了……”又是那位阿姨在吆喝。

我走到她的菜摊前望了几眼。阿姨见了,笑眯眯地对我说:“宝贝,今天买什么?”“今天买两个黄瓜,两斤螺螺。”“好的,今天就吃这么多?今天的南瓜很甜,要不要来一斤?”唉,我的心就是软,看到她笑眯眯的神情,心就软下来了:“好吧!来一斤吧!”她可能还嫌少,眼睛又笑成缝说:“今天韭菜嫩呢,要不要来半斤?”我见菜多,便推辞说:“今天菜太多了!”她有点遗憾地说:“中午吃不完晚上也可以吃嘛!”我怕她又给我推荐蔬菜,连忙问:“一共多少钱?”她算了一下说:“七块六角算你七块五角吧!”

回到家,我连忙告诉妈妈:“妈妈,今天买这么多菜不能怪我!那个阿姨推荐我买这些的。”“哪位阿姨啊?”“就是那位短头发,有点蓬蓬的,衣服蛮朴素的阿姨。”“哦,妈妈告诉你,那位阿姨的老伴患了白病,需要钱治疗。她叫你买她的菜,以后你不要推辞,就算是献一份爱心吧!”“妈妈你每天都去买她家菜吗?”“当然啰,每天都去买。有一次,阿姨三天没来,第四天来了。她问我,三天到谁家买菜的?我开玩笑说,三天没吃饭,等你过来买菜呢!把阿姨逗得乐呵呵地笑!”

听完妈妈的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愿意帮助这位为生活而努力的阿姨!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五】

今天,叔叔他们来我家玩,这可把我乐坏了,又可以享受一顿美餐了。饭菜陆续端上了桌,爸爸看了看说:“这些菜太油腻,弄点下酒的凉菜吧!” 我看妈妈离不开,就自告奋勇地说:“我去买吧! ”在路上我心里暗暗想:反正老师也有说过要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要帮助家长多做事。

来到市场,我在第一个卖黄瓜的柜台前停住了脚。我心里怦怦直跳,平时是妈妈上前问价,这次我自已来问价真不敢呀,最后我还是鼓足勇气上向问价。“阿姨一斤黄瓜多少钱?卖黄瓜阿姨热情地说: ”一斤二元钱。这黄瓜多好呀!“阿姨看我犹豫不定,又说:”一斤少算两毛。“我刚想上前买,突然想起妈妈常说,买东西要多走几家,才会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于是我又向走去。最后我看到里 面最好的黄瓜才1。6元,就了挑最好的买了二斤。

回到家,我把菜交给妈妈,并向妈妈讲述了一遍买菜的经过。妈妈高兴地看着我说:”好, 好,我儿子会买菜了!“听了妈妈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六】

价值的根源在于同情。同情亦即感同身受。人生下来,了解世界的方法是同情。从同情、从感同身受,一步步脱离认知上的自我中心,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世界,去掌握世界的普遍性。

在教育领域中,讨论价值,讨论善,是危险的事情。教育者很容易把特定价值、善,甚至把爱、同情本身,当作既定的美德来宣扬。这样,价值、善、爱与同情,都会沦为教条。学校应该思辨价值,但不能宣扬特定价值。因为价值、善、爱与同情,必须发自内心,绝不能也无法外加。价值、善、爱与同情,只要来自外加,都无法内化为人的主体经验,而使人信守不渝。

价值与善一经强加,人容易变得伪善。爱与同情,尤其不能公众化。爱与同情是个人内在的东西,只有属于个人,爱与同情才可能出自内心,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从人的内心慢慢萌芽,慢慢成长,慢慢学习,爱与同情才能随着年岁逐渐成熟。教育者不能揠苗助长。

以上三段援引于黄武雄先生的著作《学校在窗外》。它使我对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产生了思考。在众多公开课的听课经验中,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总是要动很多心思设计出一些与文本有关的思维升华,借以彰显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如讲到自然保护区,会总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讲到地震,会提升到“我们要保护环境”等等诸如此类的思辨方向。到后来,讲到什么主题,学生居然能自己总结出“我们应该如何如何”了,貌似教师教育的成效可观。可是各位同仁勿忘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这种告知、训练而得来的结论未必是他们感同身受体验出来的,未必是真情实感。由此,黄武雄先生继续剖析道:

由于同情是世间一切价值、善与爱的根源,教育者能做而且该做的只是选取镜头,让镜头聚焦在世间那些挣扎奋斗,或受苦无依的人身上,让学习者把自己投射到那些人物身上,由自己内心去同情,去思辨,去发展他的价值。教育者只能从学校在窗外读后感旁协助讨论与思辨的进行,不能越俎代庖,替学习者做结论,替学习者建立他们的世界观。

诚哉斯言。教育,不拘是什么学科的教育,都要注意适时适性。教育者的角色是引导、影响、守望,精心培育静待花开,而不是揠苗助长,强制花开。

关于在学校卖菜的作文【七】

今天是冬至,我们在笔畅学校包饺子,我很高兴。

我带来了碗、筷子、面杖和面板。徐老师准备了面粉、肉馅和面团。开始包饺子了,老师拿出面团,搓成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面条。然后拽成了许多均匀的小面团,分给了同学们。我先把小面团揉成两个小圆球,再轻轻地按一下,接着拿出擀面杖。老师说:“要擀四周,不要擀中间。”我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最后,一个圆圆的、中间厚、四周薄的面片就擀成了。

徐老师在我们的面片上放了一些香香的肉馅。我把面片对折了一下,沿着面片的边缘一点一点地捏,而馅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我往里捏,它就往外面挤,急得我都快要火冒三丈了。不过,最后我还是把它捏好了。我看了看其他几个同学的饺子,有的无精打采,像个懒汉躺在面板上;有的像一架火箭;有的像个包子;还有的像一个乌龟。真是千奇百怪!

饺子煮好了,一股浓浓的香味飘进了教室。教室里满是饺子的香气,我恨不得一口把饺子都吃完。

今天,我不只是吃了饺子,还了解了饺子的历史。今天的包饺子课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