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中外电影比较英文论文)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中外电影比较英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30 00:34:50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中外电影比较英文论文)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一】

即使处在阴沟里,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的这句话应该是对《亡诗社》最好的注解。在所有以浪漫化思想为主旨的电影中,《亡诗社》是少有的能将理想与激情推到极致,并且没有过于乌托邦化,依旧与社会现实相契合的电影。

它以一群师生的微观视角去折射宏观下人们的精神诉求,用不讨巧的戏剧结构却成功将影片主题推至高潮,完美展现了以一场浪漫主义的盛宴。

与其他以师生为主要人物形象的电影中相比,基汀老师的人物性格是较为单一的,但是编剧和导演更多的是将基汀老师塑造成类似耶稣的传道者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行事方式赋予人物足够的厚度,并以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故事背景给予基汀老师这个人物足够的说服力,保持人物形象浪漫化的过程中不与现实脱节。

当一个水般的体制内出现一个活跃的变数时,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对面。在所有表达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的电影中,新思想的出现总是先面临着受旧秩序压迫的局面。如《搏击俱乐部》中的泰勒,《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一样,基汀老师就是第一个对固有权威发起挑战的变数。但是和泰勒的暴力,马修的被动不同,基汀通过删减代表着传统思维的课本化解旧体制在学生心中的威信,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思想的创造力,用春雨润无声的方式,将浪漫主义思想渗透进这个腐朽的体制,希望在下一代的身上播种出新的活力。

承载影片主旨的道具也富含了浪漫主义气息,从基汀老师朗诵的诗歌到尼尔热爱的戏剧,从湖畔的草地到山洞里的灯光,电影中这一切诗意化的设置都暗示着浪漫主义就在学生们年轻的管里涌动着。

《亡诗社》与耶稣受难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也赋予了影片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从卡梅伦的告密与犹大背叛相似,到基汀老师被开除与耶稣之相吻合,再到最后基汀老师出现后学生们站上课桌向固有权威反抗与耶稣复活广布福音的象征意义一致,这一意象的代入体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预示着这只是希望的开始而不是结局。

而尼尔作为殉道者的身份则推动着影片中后段的小高潮,他带着戏剧中的草帽赤身站在漫天大雪前,用代表着上一辈权威的武器结束生命来呼喊出他对理想的追求,意味着他超脱了肉体的束缚如《飞越疯人院》中的麦克墨菲一样达到了精神层面的自由,用殉道的方式使影片主旨悲剧性的升华。尼尔殉道前的最后一笑,是对他心中浪漫思想最绚烂的阐释。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二】

看完的时候是深夜,蹑手蹑脚地走到洗手间洗漱。过道里的灯光很暗,拐角处荧光绿色的安全通道标识十分显眼。脑海里瞬间闪过电影最后的那片幽暗的树林,雾蒙蒙的,笼罩着两个等待被救赎的人。

就像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生游戏,缺点是你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在哪里。

设想,当你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生浩劫,却在第二天醒来看到了同样的送给你的千纸鹤,听到了一样的对白,你甚至知道即将发生的事,并且在下一秒就得到了验证。

会紧张得不知所措吧。

你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可怕的梦魇。而接下去发生的所有都在轻声而坚定地告诉你:这不是梦。你依然不耐烦妹妹递来的手套,依然收到独特而漂亮的玫瑰,你依然喜欢讨厌着同样的人。你甚至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一切事情就该这样。可你最后发现自己依旧逃不过灾难般不断重复的这一天。

虽然故事的主线是反校园霸凌,但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更多值得注意的方面。主人公在不断地重复中经历了许多阶段,怀疑过,绝望过,最后又如找到方向一般重获新生。

嗯,在我看来,结局是一种救赎般的新生。

现实生活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很多。

和眼前最好的伙伴心照不宣的秘密,每个人都藏着一些不愿让对方知道的事。

所谓女孩子的友情,即使是整天在一起的小团体,相互之间也存在价值地位的差异。故事里的琳,因为性格原因几乎可以被视为四个人里最有话语权的一个。而女主萨姆因为和琳看似更加亲切的友情,让她从一个曾经的“书呆子”到现在有了自己要好的伙伴,并且还和很多女生倾慕的酷男孩谈起了恋爱。而当争吵发生,当她开始选择去正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一切仿佛才刚刚开始。

和原本最亲密的家人日渐筑起的围墙,对自认为多余的关心的厌烦,亲人之间的陌生和疏离。

就像曾经因为一次争吵而用指甲油在门口划下的线,你也再没想到她就真的不再靠近。也许真的是害怕你的厌烦吧。很多时候父母不能理解你的需要,无奈而只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这时你反而不能理解。

仔细想的话也许是很笨拙的爱了吧。

还有恋人。

那句话说,你喜欢的人可能不是你喜欢的人。年少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去喜欢一些光环,一些被覆盖,被涂抹了粉色气泡的臆想。也许是为了朋友的羡慕,也许只是因为害怕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便大人也依旧如此。可能要经历时间的冲刷,很久以后我们才会去注意到那些一直默默陪伴着等待着自己的人吧。

真实的生活一次就过,既然如此,就去更多地感受这个世界吧。

感谢那些能让自己感受到温暖的事物,就像醒来的每一个清晨,柔软得仿佛融进枕头了的梦。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三】

今天看了一部很棒的片子,以至于现在还兴致勃勃,激动地不能入眠。在没有查看任何本片评论及背景的情况下写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因为怕被左右掉一些直观的印象,先入为主总是让我们失去很多珍贵的感觉。

片名如题目《十二怒汉》。讲述的是一个由12人组成的陪审团对一个疑似儿子谋父亲的案件的裁决。一九五几年的片子,黑白,场景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房间,其实当一部电影只有一个这样的场景时,你就可以感觉到导演的自信。近100分钟吧(确切时间不定,因为此刻的激动,也没有再回头看一遍,只是粗略估计),12个男人都在这个空间中,甚至一开始你都会觉得拥挤,每个人都在做各自的事,有些眼花缭乱。人物(除了两个人最后交换姓名)甚至都没有名字,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从事各种职业(建筑师、推销员……),不同的社会背景,生长环境等等诸多不同点的人,他们聚集在这个房间,裁决一个18岁的少年是否该被送上电椅(不是很清楚美国的法律,应该是刑的裁决吧)。最初的设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今天是今年最热的一天”.炎热,让人感觉烦躁不安,而他们所处的空间是一个会议室,唯一的风扇坏了,房间被锁上,以留给这12个陪审人员充分不受干扰的空间。在进入这个空间以前,庭审告一段落,法官的话也非常重要,虽然这位法官显得很不耐烦这样“显而易见”的案件。但他依然提出了两种结果,一个便是男孩背叛有罪,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另一个便是男孩无罪释放,但若判断有误,就是放走了一个将来可能对社会有潜在破坏力的人犯。这样两个结果,如果交给我们,当所有证据都将矛头指向男孩时,我们会如何做判断?

男主角,他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当其他人走进会议室,为天气的炎热烦躁时,他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风景,应该是在思考。而接下来,众人便开始展开了精彩的故事。男主角认为判男孩有罪的证据存在问题,而其他的11个人,从一开始的一致反对,到一步步被说服,甚至是说服彼此,最终走向12个人的统一,判定无罪。这并不是一个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故事,但却是从少数者的思考开始的。烦躁的天气让其他11个人作出的判断更多的带有早些结束的念头,更不遑其中还有急着去看球赛的兴奋的棒球迷等等不负责的人。但,争论既然开始,当然要有一个结束。其中精彩的推断、主角的冷静与坚持、以及每个人直接的互动都非常精彩,就不一一详述。

而我最欣赏的是男主角的一个概念,“我们应该有合理的怀疑”.没有人看到事发的真正经过,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个男孩可能是无罪的,甚至一切为男孩辩驳的理由都不能完全的、毫无疑义的肯定。但,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判定一个人有罪,不论这个人之前做过什么,出自怎样的社会背景,这些都不能成为一个人必然成为罪犯的理由。没有什么是必然的。

我不是学法律的,但是我知道法律上有一个概念——疑罪从无。以前并不能十分的赞同,但看过这部片子后,对这个概念却有很强烈的认识。当一个人可能犯了罪,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指证时,判定他是无罪的。我想,这是我们之所以称自己为高级动物的理由。可能这句话说得大了,但我直观的感受就是如此。我们是人,在我们无法确认时宁愿给予信任,宁可把它想得美好些,这是我们应该为人有的认知。试想,如果我们坚持人性本恶,那么我们认知世界的角度将会怎样?这个世界将会被蒙上一层怎样的颜色?即使我们嘴上总是对现世充满抱怨,但试问问你骨子里那流动的鲜,你不希望这个世界美好些?你不希望好人多一些?我们都明白答案,而这可能就是那个“善”字。我不是喜欢套用“爱”、“善”这些词汇的人,甚至我都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词汇,因为害怕一不小心就说大说多了一些东西。但这一刻我想就是这样的,正因为我们心中有那个字所以我们定下这样的法律,为每一条生命负责。这样的法律证明我们是一个人,活生生。

这是一部好电影,有太多可说的,节奏的掌控,矛盾的处理,人物的塑造……很多很多,但我最想说的是我感触最深的这些。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看到这样一部老电影,是我们的运气。叹服于导演与编剧的才华,感谢他们在那样的年代为我们保留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便是思考吧,思考着的我们才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将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希望将这样的珍贵分享给每一个人。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四】

一好教练可以带出一支好球队,卡特上任的第一天就给队员签订合同,这些傲慢的.队员却不服,可教练的威言谁敢不服,不服从的可以走。每天都要强制的训练,在卡特的带领下他们打出十七连胜。

可球打得再好,这些傲慢经常逃课孩子考不上大学又有什么用呢。他不顾学校和家长的反对,把体育馆门锁起来,让队员们到图书馆学习。队员不服从,他说“你们想国你们的未来吗,里士满中学每年能毕业的只有百分之五十,能上大学的只有百分之六,就是说你们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的出去了不是坐牢就是被枪,你们想过你们的未来了吗?

在教练的严管下他们文化成绩都达标了。他们打出十七连胜,在最后一场以2分输给另一支强队,他们失去了冠军,可他们赢得了掌声,他们得到的比冠军更重要,那就是拼博精神。从中可以学到责任,卡一开始就扛起责任。结果,十七连胜就是他想想要的结果。尊言,他们大比分领先对手时他告诫队员不要戏弄他们。一个教练把这些傲慢的孩子从黑暗走向光明,就象最后一个队员所说的“谢谢你,先生,是你拯救了我”。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五】

《亡诗社》是一部美国电影,讲述的是在教师基廷的影响下,一群中学生如何反抗那些压抑、束缚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故事。电影的结局是基廷先生被学校辞退,所有的学生都站在课桌上用基廷老师教给他们的方式向基廷老师告别,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所有的激动都化成了一句话: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站起来。

故事发生在美国威尔顿预备学院,这所学校在美国有着辉煌的历史,80%的学生能考入世界名牌大学,基廷先生就是一个毕业于该校又刚刚回到该校任教的新教师。在基廷先生进班上课前,另外两位教师已经上了两节课,一位通过单调的、重复的、一遍遍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农夫”这个词语;另一位通过布置20道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并且恐吓学生如果完不成作业就要受到惩罚。

这就是这所学校常规的教学方式——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运用惩罚和机械训练的教学管理方式。就在这时,基廷老师来了,他没有让学生记硬背,而是把学生带到陈列着已故校友照片的大厅,让学生通过观看一张张发黄的照片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短暂,他说:“照片上的他们也曾雄心勃勃,但他们都化为了灰尘,总有一天,这个房间里的所有人也会像他们一样,停止呼吸,手脚冰凉地去。”在基廷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领悟到生命是短暂的,他们原本平静的心波澜起伏起来,他们终于明白,要想让生命有意义,只有“抓住今天”。“抓住今天”,才能让生命超越凡俗。于是,“抓住今天”便走入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许多学生的座右铭。

课堂上,基廷先生勇敢地挑战传统教学方式,打破按部就班的讲解方式,让学生撕掉课本中无用的前言部分,并且鼓励孩子们:“撕吧,你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尽情咀嚼,咀嚼文学的滋味……”

基廷老师就是这样,他的每次出现都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意想不到的挑战,无论是他带领学生感受时光短暂的方式,还是让学生撕掉课本上没用的前言。

在另一节课上,基廷老师忽然爬上讲台桌,高高地站在讲台桌上对学生们说:“知道我为什么站在这里吗?我要提醒自己,要换个方式看世界……读诗的时候也是这样,不要只考虑作者的想法,而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要寻找自己的声音,对于大部分声音不要盲从,要跳出去,要突破……”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了,他还鼓励学生一个个爬上课桌,站在课桌上,换个方式去看世界。

这就是基廷老师,这就是基廷老师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他引导学生寻找自己,透视自己,坦然面对自己,引领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在基廷老师的引领下,这群热沸腾的青年自发地重组了“亡诗社”,在一个人迹罕至的石穴里朗诵,让诗歌像蜂蜜一样从舌尖上滴下来,让生命在这一刻尽情地释放。

在基廷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变了,慢慢地变了。托德变了,这个最初胆小怕事、有着朗诵障碍的孩子终于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他勇敢地扔掉了爸爸妈妈连续送了两年的一模一样的生日礼物;纳克斯用“抓住今天”暗暗给自己鼓劲,大胆地向心爱的女孩克丽丝表达了爱意;查理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努旺达,在校刊上发表文章主张学校招收女生入校;尼尔发现了自己的梦想是演出,克服了一切阻力参加了演出……这所有的变化,都源于基廷老师对学生的启发,源于基廷老师对学生生命力的激发,在基廷老师的启发下,这群学生被感染了,这群被禁锢被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被感染了,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他们生命中的天性、梦想、勇气、爱情冉冉升起……但,尽管孩子们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但基廷老师仍然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当他按照他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时,校长说“我们有非常好的教学大纲”;当他试图把学生培养成为独立思想者时,同事说“把十六七岁的孩子培养成为独立思考者,天方夜谭”;当尼尔喜欢上表演后,尼尔的父亲阴沉着脸对基廷说“离我儿子远一点”……

基廷老师很孤独,他启迪了学生心中的梦想,但他却因尼尔的自而被迫离开了他喜欢的讲台。当他最后来到教室向学生告别的时候,让人激动的一幕出现了:孩子们不顾正在上课的诺伦校长连连发出的“开除”的警告,一个个站在课桌上,发自内心地向基廷告别:“船长,我的船长”。

孩子们站了起来,顶着来自校长的压力,冒着被开除的危险,他们自觉、自愿、主动地站了起来,这一行动表明他们摆脱了禁锢,学会了辨别,他们知道什么是值得尊敬的,什么是应该抛弃的,对于校长的要求,他们不再盲从,面对校长的恐吓,他们不再屈服,他们勇敢地“抓住今天”,在基廷老师走出教室门口的那一瞬间,孩子们用站在课桌上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基廷老师的热爱。

基廷老师被辞退是不幸的,但基廷老师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种植在孩子们心田里的.舒张个性的种子在他要离开的刹那绽放了出来。

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站起来,让站起来的人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解放尚且还在跪着的学生,不再牺牲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不再压抑他们的个性,不再只按照规定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背诵背诵再背诵、训练训练再训练,让学生站起来,让站起来的学生在看世界的同时也审视审视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特长,抓住今天,从今天做起,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站起来!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六】

《弱点》中讲述了一个大块头黑人的高中转变,在自身努力与众多好心人帮助下成长成一名学习优秀的橄榄球明星的故事。首先他是一位不幸而又幸运的人。作为一名黑人,他童年经历是如此不幸,以至于给他一生带来巨大阴影。虽然他结识这么多不三不四的人,又见识到这个社会的冷漠但是至少他的母亲教给了他一种乐观生活态度。再困难的生活,总是要过去的,闭上眼,一睁开世界就又会变成光明的。这种乐观的态度使他不幸童年生活中有着幸运。同时,他高中生活因智商、童年肤色等因素充满不幸。可是他身边有着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在贫民窖混日子的人他是如此幸运,他把握住了生命中的转折。

其次他是一个常人。之所以说他是常人,是因为他有强大健壮的身躯、98分的保护意识但却在智商、学习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的弱点。我觉得,这就是常人。所有人在很多方面有自己天才的'一面,在很多方面有自己傻瓜的一面,世上没有天才,也没有傻瓜,有的只是常人。常人之间会有所不同,只是因为人们付出的努力(主要是为弥补弱点有很大差异。这位黑人最终的成功有上帝的眷顾,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努力。很多人看到的是最后他辉煌那一刻,但是如蝉一样,那一刻的辉煌,是由多少次艰苦的训练,多少次熬夜学习所换来的。

美国电影文化论文英语作文【七】

6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也许还没有适应新角色,思想充满了矛盾、茫然,不知所措。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这时候还谈幸福啊!怀着不屑一顾的感觉去看了,可结果却让我热沸腾。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inspird by a true story”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故事讲述了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Chris Gardner,从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尽父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该片获得20XX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整个故事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描述了当事人创业路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同时以当事人自己的口吻叙述了站在现在看过去的感受。

故事开始,主人公的第一句自白:“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饰演,在28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所以,他下定决心在有了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爸爸。但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靠卖一种骨密度扫描仪为生。他当初也有伟大梦想,不知道是科技发展太快,还是被人骗了,反正根本卖不出去。看到这里,心里不由生出一些酸楚,不仅也使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同样从事过业务员,也同样处在人生事业低谷时,为了一家人的生机,为了一两个单子四处奔波,四处碰壁。

有一个场景很有意思,似乎很呼应故事主题。主人公比较潦倒,只能把儿子送往华人开办的托儿所。不知道是不是想贬低华人在美国中的地位,我们暂不追究,在主人公离开托儿所时,墙上有个单词拼错了,happy在用作副词时,按规定应该把“y”变“i”加“ness”为“happiness”,可是墙上是“happyness”。一个小小的错误,主人公很较真,不断重复,影片也多次出现。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主人公很蹩脚,百无聊赖?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追求幸福的渴望和梦想。是的,每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追求自己目标的权利和希望,成功与否,这是源动力,正是这种动力才能将你带到胜利的彼岸,如果你有梦想,那就实现它吧!

当他知道做证券经纪人并不需要大学文凭,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时,就主动去找维特证券的经理Jay twistle,凭借自己的执着、非凡的妙语,并在一个小小的魔方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主人公通过早期当业务员与人沟通,才造就了他日后作为经纪人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每个人的成功经历不同,很多时候我们把一个人老大不小才取得一些成绩,形容为大器晚成,原因归结为时机不好,运气太差。但我觉得,成功早晚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也许正是你人生前一阶段的积累和沉淀才造就了现在的你。所以,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轻言放弃,现在的磨练正是你日后成功的资本。

主人公妻子因为不忍穷苦的生活,独自去了纽约。他和儿子亦因极度的贫穷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作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但是克里斯加德纳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有一个场景,主人公没有住处,毫无办法的他与儿子坐在地铁站内,他苦中作乐,挑逗着儿子,把周围想象成了一个森林,并带着儿子躲进了想象成山洞的厕所内。门外不断有咒骂声和捶打声,那是在敲门。看着躺在怀中睡着了的儿子,他紧紧地捂住儿子的耳朵,眼泪夺眶而出,晚上,在救济所昏暗的灯光下,他不断读书学习,必须通过实习阶段最后考试,还要修好维持父子二人生计的机器。白天,要游说客户,取得信任,帮他们理财。主人公又有了自己的独白:“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去捍卫它”。

不是有句话么:“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我们所处在困境或逆境当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主人公用行动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放松你的心情,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要悲天悯人,叫苦连天,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那我们何不用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每一天呢。美国作为当今的经济大国,是有其原因的,这离不开一群拼搏的美国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借鉴呢!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加德纳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里又有一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我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个很短的阶段叫做幸福”。注意他说的是很短的阶段。

懂事了,烦恼了;上学了,困惑了;工作了,迷茫了;恋爱了,笑过了;结婚了,哭过了。那么,是不是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