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失误的文案(写完作文发朋友圈的文案)

作文失误的文案(写完作文发朋友圈的文案)

更新时间:2023-05-08 03:25:39
作文失误的文案(写完作文发朋友圈的文案)

作文失误的文案【一】

叙事本应详细,但凡事皆须有“度”。如果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一视同仁地细细交代一番,那么就很有可能遇上以下这些缺憾:一是篇幅过长;二是在平均用力中淹没了重点,掩埋了高潮,总体感觉平平;三是叙事“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缺乏缓急相间、疾徐有致、详略得当的“节奏感”。叙述者是埋头“笔耕不辍”,难得喘息;而阅读者则一路追随而来,也是不得轻松。

要想改变这种双方受累、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关键在于学会适当的剪裁取舍,变“事无巨细,一视同仁”为“事分重轻,厚此薄彼”,即根据预设的文章立意,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择取“最具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展开来从容叙写,至于其它相对次要的环节,则或轻轻带过,或干脆潇洒剪掉。

如有一篇亲情主题的记叙文,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放学回家,恰遇父母“冷战”,无奈之下“我”只得到小吃摊上解决晚饭,结果食物中毒;神志恍惚之中,“我”看到父母拨打120,背“我”下楼,到医院后又为“我”忙这忙那;输液时,“我”又看到父母互相谦让、互相关怀体谅的情形;第二天醒来,父母对“我”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父母之间也是愈加体贴关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在原文中,不仅事件的四个主要阶段的情形都得到了充分展开,而且每一个小的环节也都交代得相当详细,结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却因为缺乏剪裁,效果并不见佳。其实,原文中有不少内容是大体相似的,比如“神志恍惚中”“输液时”“第二天醒来时”的所见所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妨择取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片断重点叙写,果断舍弃其它——如让“我”干脆就在神志恍惚中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

除上述问题之外,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还习惯于“大段式叙事”,甚至从头至尾一整段,结果导致叙事“眉目”不太清晰,缺乏“节奏感”,叙事笔法也显得不够成熟。针对于此,应该学会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自然段落”作些必要的切分,如此切分一下,文章不仅有了“眉目”,显了“节奏”,甚至还能透出些“从容叙事”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失误的文案【二】

叙事过程中或结束时抒发的感慨、议论太多或明显多余,也是记叙文叙事方面的“多发病症”之一。有作者直接站出来发表大段议论的,也有在人物对话中借某一人物之口“语重心长”般代言的。感慨、议论的“泛滥”不仅直接破坏了叙事的连贯性,甚至还冲淡了叙事,并最终影响了记叙文文体的鲜明性。要避免此类失误,切记一条原则:叙事、描写方是记叙文为文之“主业”,感慨、议论适时点到为止。

作文失误的文案【三】

有一篇这样的记叙文:起笔由“自习课上的.喧闹、神侃”叙起,然后转入“我和小宇之间关于足球的争执”,并由此引发“我和小宇关于文具盒的矛盾纠葛”,最后借“文具盒事件”传达友情主题。这样的记叙文实际上是前后叙述了几件彼此有牵连的事情,前者牵出后者,后者“登台上演”,前者淡出视线,一出连着一出,似乎是“好戏连连,精彩不断,跌宕起伏,相承紧密”,其实回望一下全篇便会发现,全文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而这将最终导致全文中心不明。究其原因,一是叙事之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二是叙事过程中又出现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失误。而解决之道便是——明确一个中心,锁定一个事件。

作文失误的文案【四】

昨天,我们从外婆家回来,因为妈妈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所以开门的任务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开好门,就把钥匙随手放在门口的玻璃架子上,没有还给妈妈,妈妈拿东西太累了,忘了把钥匙放在包里。

今天,我和妈妈做客回来已经六点半了,拿了好多别人送的礼物,气喘吁吁地爬上五楼,妈妈摸遍了整个包,也没找到钥匙,这才想起昨天没把钥匙放到包里,今天就进不了家了。我和妈妈大眼瞪小眼,傻掉了。只好又下楼开车去找爸爸拿,因为是春节,爸爸和几个朋友去茶室喝茶了。等我们赶到那个茶室,却找不到爸爸,打电话后才知道,这个茶室因为没位置了,他们又换了个地方。我和妈妈无可奈何,只好再开车去。拿到钥匙,我们回家爬上五楼时,累得都不想动弹了,妈妈坐在沙发上说她开车开得脚都麻掉了,我就干脆躺在门口的木地板上,不想起来了。真是累啊!

看来,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得吸取教训,平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认真,以免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很多的不便。

作文失误的文案【五】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成功和失败,有时一招不慎,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还记得那一次拔河比赛,我幸运地被选入拔河运动员的队伍,让我暗暗兴奋。在赛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鞋子也换成了摩擦力强的抓地鞋,我们还进行了准备赛。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比赛那天。我们信心十足地走上了比赛场地,只等待发令员那一声号令了。“开始!”发令员终于发令了。我们用力拔起来,啦啦队在使劲助威。我们先用了一半力气,正好能消耗他们的力气,我们的计划顺利进行。不出所料,一会儿他们没有刚才那样大的力气了,我们的双脚牢牢地抓住地面,他们根本不能把我们向前拉动一步。这时我们马上用尽全身之力,大举反攻。他们还在做无用的抵抗,就在他们离中线还有半步时,我突然踩上了一块异常光滑的石头,我一下子绊倒了,敌方乘虚而入,我们输了!

我觉得队员们一定会埋怨我:“你怎么这样……”可是,出乎我意料,大家都找原因,争取下一次成功!

我从这次比赛中明白,每个人的做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失败。失败并不可怕,我们一定要从失败中站起来。

作文失误的文案【六】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贯通始终的“主干事件”,而八九百字的短篇更是要求作者应该握紧“主干”展开叙述,少生旁逸斜出之笔。否则,将有损于叙事的集中性、连贯性,甚至是全文的中心。如在一篇母爱主题的记叙文中,作者着意叙述的事件是:母亲思儿心切,赶了几十里路来学校看“我”。可就在这“主干”之上,却有一个不小的“枝节”:行文中间

作者用一大段文字专门叙述了母亲捎来的妹妹的信,妹妹在信中鼓励“我”好好学习,而“我”也由衷感慨“有个妹妹真好!”这一旁生的“枝节”,不仅影响了“主干”的自然生长、简约精炼,而且还容易分散甚至误导观赏者关注的焦点。而驱除“枝节”干扰的根本在于:动笔前心有“主干”,过程中咬定“主干”,结束时回望“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