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断舍离作文范文(以断舍离为主题的作文)

断舍离作文范文(以断舍离为主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6-14 23:20:11
断舍离作文范文(以断舍离为主题的作文)

断舍离作文范文【一】

一早起来,就听到客厅里母亲在因为某件物品的去留抱怨父亲。母亲认为有些东西是还可以用的,却已经被父亲扔掉了,心里觉得有些可惜。事实上,那些物品已经闲置了很久,再被用到的几率确实非常低。

这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断舍离!“断舍离”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断舍离”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山下英子举例说,她曾下定决心学英语,订了一年的英语教材,但一直没学推积在家里,每次看到那些教材,都倍感压力,后来干脆收了起来。过了很久再次看到,她毫不犹豫地把所有教材处理了,心里只觉得痛快极了。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选择。对于一些搁置了很久的东西,总舍不得丢弃,留着却又发觉多余,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就像是有一双非常喜欢的新鞋子,买的时候只注重外表的漂亮,没想到穿在脚上时间久了会磨脚,因此不可能再穿了,但是扔掉又觉得可惜。所以,每每打开鞋柜都会抱怨几句自己当初冲动的消费,顺势自责一下没穿两次的新鞋子就这样浪费了,进而导致心情也郁闷上一阵儿。这个时候,倒不如干脆一点,直接丢掉。也许丢掉的那一刻心有不舍,但是过后就不需要再为偶尔一次的错误消费,无穷无尽地自责,这样一想,心情却是舒畅的。

但是想到母亲勤俭节约了大半辈子,现在让她学会“断舍离”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过将家中堆积的那些无用之物若都能忍心丢弃,我想家里定能整洁的多。

只是,这还需要母亲自己说服自己,慢慢的学会舍与得。

断舍离作文范文【二】

从“俯瞰漂浮于太空中的整个地球”这个视角,而非世界地图的视角来构想世界,以更大的格局来俯瞰世界局势,不断调整自身所处的位置。

断舍离作文范文【三】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通俗的理解,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舍离作文范文【四】

哈佛商学院在经过很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在凌乱肮脏中。结论是: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罪是不快乐!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通过整理家中的物品,该扔的东西就扔,不用的东西让它离开,让心理空间自由,人生由此变得开心!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所谓断舍离,便是主角与物品的相处方式。

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断绝想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物品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除了物品之外,每个人都可能还会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一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绪、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关系、左顾右盼反复为难的选择,也会在经常缠绕着我们,烦着我们,让我们不快乐。

判断一件物品或者一段情感该不该断舍离的标准就是,它是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这里,可以用一个坐标来理解。

在关系轴里,分清“我要用”和“可以用”。比如家里的厨房有一双一次性筷子,显然它是可以用的,但是我现在并不需要,就该果断地“舍”。既然最终都要舍,那么下次去外边吃饭时,就不要再多拿一次性筷子了,让它出现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此为“断”。

在时间轴里,分清“当下用”和“留着用”。为了活得快乐,每一个人都要去适时地活在当下,那些以后未来可能用得着的,可以收纳在一个整理箱内,腾出空间。在眼前出现的,只需要是当下用的。是为“离”。

活在这场人生风雨中,一切过往都是心路历程,那些曾经的不断、不舍、不离,都会在生命成长中变成一堆一堆垃圾。不仅无法腾出新的空间来盛载新的正能量和积极的生活理念,而且,原有的各个通道和回路种种淤堵和不通。身体和情绪的能量不畅通,无法新陈代谢,旧的出不去,新的进不来,身体怎么好得了?情绪怎么好得了?

断舍离是一种自在的境界。人与物品的关系,其实是隐喻人与生活的关系。断舍离可以清心自在、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快乐的生活,享自由舒畅的人生。由此,整个精神面貌、心灵成长,从上到下焕然一新。

心若不动,烦恼枉然,心更像是一面镜子,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浮云来往不着痕迹。没有人可以生活在别处,所以,断纠缠,舍固执,离烦恼,活好生命的此时、此地、此刻。

面对人世的纷纷扰扰,需要从内心的觉知和慈悲去活好生命的这一场缘起,不纠缠、不对立、不悲观。用生命中的那些温暖光明的信念和力量,化解生活中的愤怒、浮躁、不安、沉浮,活出生命的自在力、决断力、爱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