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青海省2019高考语文作文(历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青海省2019高考语文作文(历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21:46:58
青海省2019高考语文作文(历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青海省2019高考语文作文【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的路径?

长期以来,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用下学生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短期可以见效益的学科上。于是,语文这门需要长期付出,厚积薄发的学科自然就被渐渐冷落。加上繁重的作业致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教学的低效也磨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教学的实际看,必须立足于语文课堂,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增加学生课堂的阅读容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即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这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尽管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很重要的途径。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有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注意:只要一提起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提起俄罗斯民族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普希金的、托尔斯泰的小说;提起日耳曼民族文化,就会想到歌德、海涅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由此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一批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与时俱进,加强时代性,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量。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括革命传统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可以反映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依附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所以民族文化就蕴涵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直接与民族感情相联系,构成了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而且弘扬民族文化也不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因为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它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但问题又在于人的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不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外化的,对象化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也正是由于不易检测评价的原因,文学方面修养和典籍方面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

青海省2019高考语文作文【二】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岸边等船,当我迫不及待想荡舟西湖,踮起脚向湖心观望时,游船又偏偏姗姗来迟。真使我焦急不安啊。可这时富有魅力的西湖景色把我深深地吸引过去了。这天是阴天,围绕西湖的树木在浓雾中隐约可见。远处的山都被雾气吞没了,只露出个山头。平静的湖面白茫茫的,和苍茫的天空连成了一片,难分难辨。我此时才到“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写得实在恰到好处。我正被这景色迷住的时候,一艘船悄悄地靠岸了。我们兴冲冲地登上了船,机船开足马力向“三潭印月”驶去。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欢乐的浪花,我那颗欢乐的`心也随着浪花不停地跳动。

船靠岸了,我们登岸走上了岛上的九曲桥,扶着朱红色的桥栏,边走边饱览景色。“三潭印月”岛里还有湖,真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中红鲤鱼快乐地在水草丛中追逐游戏,人们投食取乐,可真是鱼乐人也乐。沿着九曲桥走一小会儿,便看见了题有“曲径通幽”的洞门,两侧的花墙,上面雕刻着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两只凤凰张着嘴在对唱;各种石花像真的一样,栩栩如生,争相吐艳。在九曲桥旁的湖中矗立着一座大假山。它就是享有盛名的九狮石。人说它有九个狮头,我很感兴趣地找起来,果真找到一个狮头,嘴里还含着“宝珠”,还找到几只在格斗的小狮。石头顶上的黄色草蓬,像雄狮头上的黄毛。它是那样的威武,确有山中之王的架式。

九曲桥末端是“御碑亭”,亭子正中是一块石碑,碑上刻写的是乾隆皇帝的题词:三潭印月。绕过石碑,就看见湖心葫芦形的三个潭。三个潭形成三角形,亭亭玉立在湖面。据说在中秋节夜晚,潭上每个圆洞都可以看见明月,因此被人们誉名为“三潭印月”。可惜现在不是中秋之夜,不然我可以大饱眼福了。

曲折蜿蜒的九曲桥、有棱角的九狮石、精雕细刻的花墙和葫芦形的三潭是谁的杰作呢?是古代劳动人民,是辛勤的园林工人。我很想在石碑上找到他们的名字,可白费了心思。他们用智慧和心创造了这些杰作,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他们的心灵真像假山旁的鲜花那么美,可又都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我心里十分感谢和钦佩他们。

船慢慢离去,“三潭印月”渐渐模糊了,可她那美丽的姿态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青海省2019高考语文作文【三】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青海省2019高考语文作文【四】

这是一篇论文写作,而不是一篇常规意义上的作文。严谨的概念辨析,专业的理论呈现,都使读者产生一种阅读论文、乃至教科书的错觉,会有一种膈应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借鉴本篇在对语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对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解读等重要观点的表述,这是理性思考的升华。但如果想写一篇得体宜人的作文,还应在观点之后,在文体选择、语言表达之上多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