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怎么把流水账变成高分作文)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怎么把流水账变成高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12 10:28:04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怎么把流水账变成高分作文)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一】

灰姑娘凭借的其实也不仅仅是运气这么简单。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只有灰姑娘最后变成了公主呢?

首先,灰姑娘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她关心身边的人,哪怕是穷人,她也爱护小动物。平日她喜欢和小鸟们一起唱歌也愿意分小老鼠一些事物,她还会迁就小动物在她的房间乱跑。善良的人总是有特别好的运气。

其次,灰姑娘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人。继母还有她的姐姐对她特别的刻薄,什么家务活都让灰姑娘一个人干,但是灰姑娘就这样顽强的'坚持下来了,虽然每次要干的家务特别多,但是她不曾抱怨什么。纵然生活给了她万千磨难,她仍然热爱生活,让自己在艰难中寻找最温暖的的光明。热爱生活的人容易发现生活给予的机遇。

再者,灰姑娘是一个勇敢追求幸福的人,她很努力地想去宫殿参加王子的舞会,在王子拿着玻璃鞋来寻找她的时候,她也想办法摆脱继母的束缚,让王子找到她。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且勇于去追寻它们,所以即使是美梦,只要勇敢去追,也会有实现它的可能。

所以,灰姑娘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她美好的性格,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使她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如果你希望世界温柔地对你,就要温柔地对待世界,这就是灰姑娘告诉我们的道理。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二】

例如,上海某考生的《悄悄地提醒》,写到一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醒时,将叙述情节暂停,这样描写老师的声音:“磁性的声音回荡在耳畔,似春风拂动柳梢,如瀑布注入深潭……我聆听着,享受着……”声音是抽象的概念,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具体生动地表现了老师声音的轻柔温和以及给人的心灵震撼。这样的描写虽然延迟了情节的发展,却给读者充满诗意的联想空间。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三】

所谓“多觉描写”,是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器官,多方位凸显人或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叙述肉丰满。例如,烟台某考生的《总想为你唱支歌》,文中的“你”指家乡茶林,其中一段这样描写:“低头俯瞰,茶影摇曳,碧叶重叠,参参差差,绿玉一般。风儿吹来,茶林又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浪。流翠欲滴的嫩叶伴着采茶女的欢声笑语,不断飞向背篓。放一片嫩叶在嘴中,你会品出乳汁般的醇香,清泉般的甘甜,顿觉沁人心脾。”这段文字以视觉描绘为主,兼有听觉、味觉和嗅觉,使读者置身于茶林美景之中。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四】

轻柔如丝绸的雨悄然而下,灌溉了我们不忘的记忆。雨中赏瀑,也不错。只是那满山的青翠,被笼上了一层谜一样的雾,美丽而又迷茫。坐上索道,向下望去,真高。那高耸的绿叶,似乎触手可及,又似乎相隔千里。在半空中,感受与云齐平的高度。不时有雨点夹杂着雾气的水向我们冲来。不过很轻,如丝般的轻。满山翠绿之中,一汪清澈的湖水,被雨点打的泛起了涟漪。小小的,一会儿就不见了。这还不是我要找的水,那水是直泻而下,气势磅礴,让下面池塘泛起无数涟漪。它们扩散,交融,终成千年不变的传奇。

时隔千年,我与你站在一处看水。看不到顶,好似从银河泻下。这就是你,我要找的水。

飞流直下,心与心在此升腾。

我听说过一句话,冬日雪花密码,永久的谜团。可我觉得,你才是个谜团。

青山绿水,震耳欲聋的声音是你磅礴的`气势。你旁边的几棵树,沐浴着清澈的水,叶子好似闪着泪光。飞泻下来的流水溅起无数水滴,和雨融为一体。伸开手,这样的雨点打在手上,如梦幻般的不真实。遥望远方,滚滚的水永远在奔流。记得曾经学过一篇文章,叫《小溪流的歌》。一路奔跑着,一路歌。它也唱着属于它自己的歌,奔流,奔流,去找宽广的海洋。

心在这里,与这水,与这雨,一起升腾。我感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你如一位巨人,向下俯视我们。微笑着,微笑着,笑过嫩绿的春天;笑过枝繁叶茂的夏天;笑过金黄的秋天,笑过白雪皑皑的冬天。眼里含着微笑,含着泪,永无止境的奔跑。把记忆向远方传递。

作文怎样写才不会变成流水账【五】

例如,山西某考生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新装了门铃,三次来人都对门铃视而不见,还是敲门,后来“我”在门外贴“请按门铃”的告示时门被风吹关上了,“我”也是同样只管敲门……文章仿佛一幕轻喜剧,围绕“敲门”这一描写点多次进行描写,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拟声描写和语言、神态描写。请欣赏,对父亲:“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怎么搞的?没看见门铃吗?哦,原来是爸爸呀!干吗不按门铃,是装的吧!”对表妹:“嘭嘭嘭……”,又是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气冲冲地把门打开。是表妹,只见她汗淋淋、气吁吁的,没等我开口,她便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说:“我忘了……”对四姨:没隔多久,又响起敲门声,“嘭,嘭,嘭”,一下一下,不紧不慢……门开了,“原来是四姨呀,从乡下来吧,快进屋坐!”……我顺势介绍:“四姨,这叫门铃,按一下就会响,屋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对自己:我使劲敲打被风关上的门,高喊:“开开门——”猛然抬头看见自己才贴上的“告示”,自我解嘲般地笑了……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