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期末分析小学作文审题能力(小学作文审题技巧和方法)

期末分析小学作文审题能力(小学作文审题技巧和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20 12:39:27
期末分析小学作文审题能力(小学作文审题技巧和方法)

期末分析小学作文审题能力【一】

尊敬的夏小的家长朋友:

您好!

沐浴着新一年的阳光,我们迎来了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刚刚过去的快乐的庆圣诞迎元旦活动中,家长朋友们给了学校和老师们以莫大的支持和感动。摆圣诞树、贴窗花、挂彩球、切蛋糕、做烘焙…家长的陪伴,让孩子们渡过了一个难忘而快乐的节日。这份情意,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铭记心头,定格那美丽瞬间。

精彩已在昨天,未来还要创造。期末紧张的复习早已开始,让我们再次携手共同努力。

冰心有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付出的汗雨。”孩子只有经过泪的洗礼,心智和身体都成长了,懂得成功的路上浸透着快乐与辛酸,奋斗与付出才能换来明天的惊艳。

家长朋友一定得出,期末阶段其实也是老师们最辛苦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学校的复习阶段——

学校期末工作动员会

复习初期,学校召开了“期末复习工作动员会”, 就复习阶段共同关注的现实话题提出明确方向,通过有效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引领孩子们走进轻负高效的期末复习。

教研组制定复习计划

随后的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共同商讨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围绕“统揽全册抓重点、落实双基抓帮扶、发挥优势抓达标、愉悦学习抓目标”展开讨论,提出了必须进一步研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复习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查漏补缺,培优助困,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XXX

XXXX.X.X

期末分析小学作文审题能力【二】

分析说理能力的不足,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表现为以下三点:

1.单向思维。就是在论证时不考虑反面意见,片面选取对自己的立论有利的证据,却屏蔽那些对立论构成威胁的不利证据。比如,学生想证明“勤奋出人才”,会列举古今中外一大堆以勤奋著称的名人,证明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勤奋,这就是典型的单向思维。读者只需举出一个勤奋却没有成功的`反例,便可以轻而易举反驳论点。这种不考虑反面意见,立论与论证考虑不周、对论题认识褊狭与肤浅的现象,都会极大地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2.单层论证。即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堆砌相同或相似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而不是多角度多层次渐次展开论证,文章往往缺乏纵深感。比如,论证“社会需要诚信”,罗列各种负面新闻说明我们正面临诚信危机,整个行文的逻辑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分析,即,因为A、B、C、D……都缺乏诚信,所以呼唤诚信。这样的因果分析,显然过于简单化。

3.感情用事。指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倾向性、绝对化、煽情等理性不足的问题。比如以下这段文字:“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得过16枚奖章,得到各种头衔107个。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是持久的决心!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耀眼的桂冠?是持久的意志!”这里作者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把居里夫人的成就归因于持久的决心和意志,显然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而连续两个设问,两个感叹号,有点煽情。在例证环节,学生最喜欢使用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说理的效果。直奔结论,却没有提供证据:堆砌材料,却不会展开分析。

分析说理能力不足,之所以会成为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通病,跟写作教学缺乏这方面的方法论有关。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大多都围绕例证法开发相应的策略,如正反对比论证、归纳升华法等。对于议论文写作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下面这则教学案例,谈的是如何通过概念的辨析,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而概念辨析,是议论文分析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期末分析小学作文审题能力【三】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中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5]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6]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

期末分析小学作文审题能力【四】

尊敬的家长朋友:

白驹过隙,又一个学期过去了。非常感谢家长朋友对老师教学的密切配合和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现将本学期期末有关工作告知如下:

1、本学期期末考试时间安排:

注:1、一至四年级学生在实验本部考试;五、六年级同学到东校区考试,请家长按时接送,注意安全。

2、请家长督促子女按时参加考试并按时接送,没有参加考试的学生一律不准来校。

2、20x年x7月2日上午7:30-9:30召开六年级学生毕业典礼,9:30-10:30召开一至五年级学生会,表彰优秀学生。请家长及时督促子女按时回家,按时接送,并注意安全。

3、“小手牵大手,共建美丽广丰”,希望广大家长与孩子们在假期继续参加“创卫”活动: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知礼节、守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带领孩子做文明广丰人。

4、20xx年6月24日,丰溪河钓鱼潭发生3名学生戏水溺亡事件。安全形势不容疏忽,安全教育,重在预防。暑假正值酷暑,希望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尤其是防溺水、交通、消防、饮食等安全教育。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

5、认真完成暑假作业:读一本好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完成规定的写字作业和暑假作业。

6、20xx年7月5日放暑假。8月15—16日辖区内一年级新生报名,8月31日开学注册,9月1日正式上课。

祝您暑假愉快,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