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林家大湾的作文(描写琵琶湾公园的作文)

林家大湾的作文(描写琵琶湾公园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07:39:30
林家大湾的作文(描写琵琶湾公园的作文)

林家大湾的作文【一】

毕业前,我把旧书拿出来整理,看到一本本装订好的学习单,从字迹中,我看到自己六年来的变化,感觉是那么模糊,又好像似曾相识,让我不知不觉的跌进了记亿的深渊。

因为妈妈的关系,刚入学的我,对学校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样子像极了木头人,下课时间就做在教室,哪里也不敢去。二年级的我已经知道下课先去上厕所,在去荡秋千,但是偶而会玩到四下无人,才知道要回教室。

三年级是加入武术队的第二年,在懵懂的情况,参加几次比赛和表演都得到大家的肯定,更提升了我对武术的热爱。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同学的妈妈很会做点心,所以我学到很多制作点心的方法,也品尝到“铜锣烧”、“姜饼屋”的美味等等,至今心中还浮现一道道香喷喷的甜点,让我不禁想流口水。

分班后的五年级是再次面临另一种心情的开始,因为这时的我们好像长大的更多,已经是学校的高年级。印象最深刻的是运动会的大队接力,在我们同心协力的合作 下,打进了强敌环伺的绝赛,最后夺得冠军。升上六年级后,我也成熟了不少,已经懂得做读书计划的重要性,凡事都能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近刚结束的园游会,是六年来最后一次,也是最精采的活动。那一天,大家在叫卖声、欢笑声及喧哗声,让心中的情绪“HIGH”到最高点。

六年即将过去了,虽然心里有百般不舍,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在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适应新的环境,也学到了如何过团体生活,更知道如何关心週遭的人事物,也能适时的原谅别人。最后我将带着六年的“学习财富”及满满的祝福,展翅高飞。

林家大湾的作文【二】

主要人物:林先生(小店铺的老板)林大娘(老板娘)林小姐(唯一的小女)寿生(店员)朱三太、张家嫂(在林家铺子有一点股份)

故事梗概:小说讲述了林先生惨淡经营的铺子从开张到倒闭的艰难历程。情节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铺展开来。林先生由生意的窘迫到稍微有了一些周转,再到很快的又陷入绝境的命运也就成了定局。

短评:小说关注视角是动荡社会的小商人。尽管林先生在那样的年代就很有营销的本领,他待人和气,会讨好顾客,他会囤积货物,会搞集资(朱三太张家嫂的),而且会在恰当的时候大搞促销活动。但这些最终都没有改变他的命运,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把他拖入负债累累的深渊,不得已,只能落魄逃命他乡。我们可以细数一数导致林先生破产的诸多力量:和西洋的战争,导致人们抵制洋货;商会长,局长的盘剥和威逼利诱;股东索要的股份股息;银行倒闭致使周转资金的不畅;关系户的索帐;乱世土匪强盗的抢劫。但这些原因归结到一起,就是那个动乱的世道。林大妈说:“那些狠心的强盗,都咬定了我们的钱。”其实咬定的哪里仅仅是钱呢?她自己不就在了自家倒闭的铺子里了吗?

小说中还有两个苦命的女人,一个是朱三太,积攒了一辈子钱的老太婆,伴随着林家铺子的倒闭变得一无所有,老无所依。一个是张家嫂,股金的付诸东流,让本来就孤寡的女人失去了依靠,更可怜的是在要账的混乱中,警察不仅摸了她的屁股,而且还打了她唯一的儿子。

小说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结束,在张家嫂的儿子滴在衣襟上的几滴色之中结束,在张家嫂的一声“玉皇大帝救命啊”的呼喊之后结束。张家嫂信玉皇大帝,林大娘信菩萨,但她们所信奉的主并没能拯救这两个苦命的女人。

养春蚕的老通宝,开铺子的林先生,到底谁能够拯救他们的命运呢?

林家大湾的作文【三】

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清明时节的青团,那散发着清香的青团,是我最爱吃的。

清明节前,妈妈早早地采来了艾草。这个时节的艾草是最嫩最绿的,这些艾草当然是用来做青团的喽!厨房里烧好了水,把洗干净的艾叶倒入水里,加上一些碱,过水焯一下。焯过之后,嫩绿的艾叶就变得碧绿而柔软了。然后再用糯米粉兑水和面。这时,只见妈妈的手灵巧地把面团推压开去,再折过来,再推压开……一遍又一遍。这动作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我就亲自尝试过。

看着妈妈和面那么轻松随意,我的手也痒了,真想试试身手。妈妈看出了我的想法,就让我把手洗干净试试看。我早就等不及了,捋起袖子,欢快地跑去洗了手就揉起面团来。一开始我还揉得像模像样的.,可不一会儿,原本光滑的面团,在我手里却变得凹凸不平、又干又瘪了。我一下子就懵了,怎么回事?我明明模仿过很多次了,这动作应该跟妈妈一般无二啊,难道说这面团跟我有仇?无奈,我只好向妈妈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妈妈接过我手中的面团,轻柔地润了一层水,又开始揉起来。妈妈边揉边告诉我:“和面这种事,力道可比动作要紧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和面要注意的是力道而不是动作啊。看来,和面真不是件容易掌握的技术活啊!

面揉得差不多了,妈妈就加进焯好的艾叶,把它揉进面团里,然后再用石锤锤打面团,里边的艾叶就会变得十分细碎,这就是之前焯水时放碱的效果了。面和好之后要醒一醒。醒过面之后,把面团分成小块,再把这些小块按压成饼状,包上先前准备好的豆沙馅或是白糖芝麻馅,然后,小心翼翼地捏住口,团成一个个光滑的圆球,再滚上一层糯米,就算做好了。

妈妈包馅的时候,我看着简单,又忍不住想掺和一把,但是我包出来的青团都不是正圆形的,跟妈妈手里团的圆球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好不容易包了个滚圆滚圆的吧,偏偏还有不少裂口!可怜的青团们,到我手里就只有被虐的份儿了,将就一下吧!做好了所有的青团,然后把它们放入高压锅中蒸15分钟就能出锅了。

刚出锅的青团热腾腾的,透着一股水灵灵的绿色,散发着清淡的艾草香,外边的一层糯米也变得晶莹剔透的。好吃要趁热呀,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就往嘴里送。还是太急了,舌头都快被烫得没知觉了!再吃,只好耐着性子把它吹凉。一口咬下去,最外层的糯米饱满香软,中间的一层很软,黏而不腻,最里边的馅更是香甜爽口,仿佛整个舌尖都被一股春的气息唤醒了,清新的鲜艾草味儿充溢着整个口腔。就是这样的美味,才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呀。

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节时,将这些青团供奉给逝去的亲人们。或许,这青团,更代表着一种懷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