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认清自我的作文立意(认清自我的作文题目)

认清自我的作文立意(认清自我的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11-22 16:38:26
认清自我的作文立意(认清自我的作文题目)

认清自我的作文立意【一】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认清自我的作文立意【二】

通向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当你无意间进入一条岔路甚至路,你是否取敢于回头,认清自己,明确目标,找回真实的自己?

让我们先来看一张成绩单: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且慢!我们暂且不就科目的繁复作讨论——这似乎更像素质教育,这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在16岁的成绩单。那时的郭老,似乎有着严重的偏科现象,在现在看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男,所以选择向理科发展似乎是他唯一的出路。但是(成功大多要经历几个“但是”),他却勇敢而执著地向文学挺进,在时人讶异的目光中成为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艺术鉴赏家,他的成长经历不可谓不传奇。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外界的评价使用的并不是你的标准,标准常在你心。一次次地服从表象,一次次地逾越内心底线,你的标准也会一降再降,到最后,你终于迷失了自我,变成一个处处中庸,实则一事无成的自己。

当今社会,人们最初的目标都被社会这个不规则多面体或折射,或散射,甚至被吸收,回馈给自身以无用的长波辐射。而那些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就像一束激光,不论周围是有多耀眼,多昏暗,自身与目标间的空气有多汹涌,多污浊,他们,就像一束笔直的`激光,冲破层层阻碍,无视周围影响,以气贯长虹之势直抵目标。就算被雾霾削弱?没关系!我的方向就是我的目标!被磐石阻挡?哈!我要用每秒脉动十亿次的小宇宙把它蒸发!有了对自己的认识,再遥远的目标也能以光速达到;迷失自我,定错目标的人,再近的目标也只是镜中虚像!

一个人一旦能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其前途是无可限量的。爱因斯坦投身科学,世上从此少了一个蹩脚的小提琴家;鲁迅弃医从文,一颗新星从此照耀中国文坛;比尔·盖茨为了创新也辍学,世界从此进入计算机时代。一旦认清了自我,鸡群中的雄鹰再度翱翔天际。

认清自我,找回真实的自己,改写历史的人可能就是你!

认清自我的作文立意【三】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