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音乐的作文英文(关于音乐的高中作文英文)

关于音乐的作文英文(关于音乐的高中作文英文)

更新时间:2023-06-24 07:11:19
关于音乐的作文英文(关于音乐的高中作文英文)

关于音乐的作文英文【一】

无穷的正能量——重温《音乐之声》。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87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上,一向搞怪的Lady Gaga以罕见地清新装扮,深情演绎了《音乐之声》中的插曲,不但让人惊艳于她扎实的演唱功底,更勾起众人对这部经典影片的无限怀念,正如随后出场的朱莉·安德鲁斯说的那样,很难相信,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么多年!《音乐之声》已经上映50周年了,但其感染力依旧强烈如昔,好似金色童年般,虽已从手中滑过,但仍忍不住频频回首沉浸。

看完颁奖晚会的当晚,我便乘热重温了这部经典影片,坦白说,许多情节如今看来略显陈旧,比如玛利亚非传统淑女的汉子格调,特拉普典型白马王子的高富帅模式,像极了近年东亚地区流行的偶像剧套路,而玛利亚作为家庭教师,遭遇特拉普家那群难以驯服、古灵精怪的孩子们,也可见到近年校园剧的影子,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它的魅力,重温过程中,发自内心的快乐油然而生,我始终带着愉悦的笑容,就同当年第一次观看它一样。为什么?因为影片散发的无穷正能量。

女主角玛利亚是名年轻的见习修女,宗教的熏陶和简单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乐观、单纯的性格,前一刻还在担心无法胜任家庭教师一职,下一刻就YY一切都会好起来,并越想越开心,奔赴特拉普家的路上,甚至手舞足蹈跳起来,其夸张的乐天派性格,在很多人看来有点神经兮兮,为此修道院的修女们担心她的未来何去何从,初见时的特拉普上校更是觉得她是个惹麻烦的家伙,而正是她这种有些夸张的乐天派性格,让生活时时充满了正能量。

玛利亚选取用自己开朗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而非用板的说教去管束孩子,如当孩子们情绪低落时,玛利亚引导他们多想想开心的事物,并用歌唱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用最简单的心理疏导方式,教育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很快孩子们就在她的带领下,得到了童年应有的快乐、简单,他们去郊游、去划船、去爬树,并一路高声吟唱,彻底摆脱了母亲过世后,特拉普上校军事化教育造成的沉闷家庭生活,孩子们的变化和玛利亚的生活热情,渐渐也感染了特拉普上校,让他最终走出了丧妻阴影,重新拥抱感情、拥抱生活。这完全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因而感情、搞笑的部分即便略显过时也无大碍,这本就不是影片的主旨。

影片在最后时分主题升华,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强权威胁,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协,坚决拒绝为纳粹服务,最终在众人的帮忙下,翻山越岭奔向自由,一种追求和平、完美的正能量闪耀剧终。

不论是平凡的生活正能量还是高境界的世界正能量,在人类社会都永不会过时,和平时,我们应乐观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战争时,我们要坚定和平的立场,无穷的正能量是支持人类礼貌进程的动力,也是《音乐之声》经久不衰的秘诀。

关于音乐的作文英文【二】

不久前,我又重看了一遍《音乐之声》。虽然这是部老片子,但是每次看还是会有新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维也纳。善良活泼的修女玛利亚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军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给他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玛利亚刚来时,孩子们并不欢迎她,因为他们觉得:谁都没法跟自己的妈妈相比。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最终她不但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也赢得了特拉普上校的心,他们成为了一家人。他们与纳粹军官斗智斗勇,在修道院修女们的帮助下逃出国境,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这部影片不仅画面美,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音乐。孩子们为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唱起了玛利亚教给他们的歌《音乐之声》。上校无法相信这歌声会是孩子们唱的,自从他们的妈妈去世后,家里的气氛全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欢笑,整天气沉沉,就像一座军营。是玛利亚改变了一切,家里那久违的歌声和温馨又回来了。一曲歌罢,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看到这个场景,谁不为之感动?

玛利亚初次离开修道院时,对未来很迷茫。她给自己打气: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他又会在别处开一扇窗。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胆怯,不要轻言放弃。玛利亚面对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长嬷嬷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条溪,追寻心中的彩虹!玛利亚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披着洁白的婚纱,随着音乐的脚步,玛利亚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这部片子比我爸爸年龄还大,里面的歌曲都特别优美,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无限深情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我都特别喜欢。

好的影片历久弥新,有机会我还会重温这部电影的。

关于音乐的作文英文【三】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sun……”每当这首熟悉的歌萦绕耳畔,我总会想起《音乐之声》中玛利亚和七个孩子们玩耍的情景。

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吧。音乐之声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玛利亚本是一个修女,可是她太热爱大自然,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被院长介绍去冯·特拉普上校家照看七个孩子。到了那儿,玛利亚通过努力,让孩子们接受她,并重新让那个家充满音乐和快乐。上校爱上了玛利亚,并把她娶为妻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战争来了,让这个和谐的家紧张起来。没办法,他们想到了离开奥地利。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音乐之声》是一部成功的音乐剧,所以在这部影片中,诞生了许多世界名曲:《Edelweiss》、《Sixteen Going OnSeventeen》《The Lonely Goatherd》、《So Long,Farewell》等。最著名的是《Do—Re—Mi》。

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儿,幻想着那一幕幕和谐美丽的场景,我的心不禁在问:是什么让孩子对玛利亚的态度有如此之大的转变呢?(从捉弄玛利亚到认玛利亚做妈妈)答案就是:爱的教育。是爱让孩子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和爱心的回报。设想:假如玛利亚也像前十二位家庭教师一样对孩子们,那么结果不难想象——她也会被赶走,成为第十三位失败的教育者。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做,相反她对于孩子充满爱心:当孩子们用癞蛤蟆和松球捉弄玛利亚时,她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理解孩子们;当丽萨从她的窗户外爬进来的时候,她不但没有责备丽萨,还为丽萨作“掩护”……她没有批评孩子们,却让孩子们一个个心怀悔意,后来竟被感动的哭了。看!这就是爱的教育!是玛利亚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对她的依赖,上校对她的信赖以及上天对她的眷顾。如此可见,爱的教育是多么伟大!

除此,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以大自然中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地和碧绿的蓝天做背景,而玛利亚天性快乐无比,令人回味无穷。细细品味,这不正是表达了一种向往和平、向往爱的感情吗?

以后,每当我看到有关和平与爱的主题作品,总会不由地想起玛利亚和孩子们唱着歌,奔跑在草原上的情景。这时,我总会被爱所感染,变得欢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