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北山中心学校腰鼓)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北山中心学校腰鼓)

更新时间:2023-05-09 05:42:54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北山中心学校腰鼓)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一】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美丽的扬州,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我们走啊走,来到了瘦西湖。突然被一阵锣鼓喧天的声音惊动了,我们循着声音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正在舞龙呢!

映入眼帘的有一条青龙,一条黄龙,它们长着长长的触角,瞪着铜铃般大的眼睛,张着盆大口,举着爪子,样子挺威武。两条龙身长长的,是用绸缎帮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似乎是满身的龙鳞发出金灿灿的光芒,非常引人注目。

两条砻锣鼓的伴奏下不停地扭动身躯,时儿回首摇摆,时儿上下翻飞,互相争夺着一颗大大的“明珠”,上演着一出“双龙戏珠”的好戏。

如此活灵活现的龙呀,全靠着舞龙人卖力的表演。

只见舞龙人穿着一身金色的服装,手举着木棒,一会儿跳,一会儿跑,一会儿站,一会儿蹲,一会儿翻筋斗,一会儿人叠人,就象孙大圣挥舞金箍棒那样儿自如。

围观的人们不停地拍手叫好,掌声如潮水一般涌来,大家深深地被舞龙人的表演吸引了。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二】

《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旺盛的生命与磅礴的力量。

腰鼓未响时,只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后生们沉稳而安静,腰鼓也静静的贴着,这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给后文爆发的力量作了铺垫。给人一种空旷、肃静的感觉,让人思绪飘飞。

而后生们一旦敲响腰鼓“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让“冰冷的空气立即变的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的飞溅了”把“困倦的世界立即变的亢奋了”一步一步,将后生门捶腰鼓的激情,尽情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搏击着。”“每个舞姿都充满力量”“都是光与影的变幻”都使人叹为观止。

对于节奏的描写,在本文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段排比使用了比喻把腰鼓敲响的壮阔、豪放描写的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最终,人,成了茫茫一片……

待到腰鼓戛然而止的一瞬间,“世界出奇地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把激情过后的冷静,写的绘声绘色。

而“远处传来的一声鸡啼。”更昭示着新的希望!

人就应该像后生们一样,冲破束缚、阻碍,就要“遗落一切冗杂。”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养育的子孙——陕北人民所创造出来的'艺术舞蹈,那磅礴的气势,使人叹为观止。

安塞腰鼓的创造,是源于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是黄土高原哺育出来的腰鼓精华。他的舞蹈动作粗旷、豪放,那狂野的舞姿中容不得半点神秘,它把那茂腾腾的后生朴实、豪爽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你们说,除了黄土高原,哪里还打的了这么豪放的腰鼓?哪里还容得下这么沉重的响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经不起半点波澜,除了黄土高原,哪里还有那么厚的土层,哪里还能养育出那茂腾腾的后生啊!

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像是一个沉重的鼓点,敲打在我的心上,我的液都沸腾了,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我想跟着那陕北人民一起舞动起来,将烦恼、忧愁,全部抛在脑后,让我和陕北人民、黄土高原一起,舞动着热情,舞动着豪放,舞动着激情!

这就是我们的陕北第一鼓——安塞腰鼓!让我们与安塞腰鼓一起,燃烧热情,燃烧青春吧!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四】

十一月十一日早上,虽然天下着雨,新安江广场却彩旗飘扬,人山人海,锣鼓声、呐喊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原来这里在举办第十三届新安江旅游节龙腾竞舞新安江活动。

只见两条红色的巨龙腾空而起,龙头高昂,眼睛炯炯有神,龙身金光闪闪。每条龙大约50米长,由20多个穿着大红祥云图案衣服的小伙子舞着。两位漂亮的姑娘举着龙珠,龙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巨龙随着龙珠时而腾云驾雾,时而翻江倒海,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小伙子们手举着木棒,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一会儿站一会儿蹲,一会儿跪一会儿躺,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人叠人,好象孙悟空挥舞金箍棒一样潇洒自如。巨龙在他们手中尽情地飞跃、翻腾、游动。听说,这两条巨龙来自重庆铜粱,他们还参加过国庆大典和北京奥运会暖场演出,怪不得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呢!

欣赏了“中华第一龙”的精彩表演,我们又观看了本地舞龙队的演出:有大慈岩桥灯、梓州彩龙,还有新安江、梅城、洋溪等十几个乡镇的布龙,有的还有乐队演奏呢!舞龙队从新安江广场出发,沿着新安路一直舞到罗桐埠,整个新安江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如龙飞天。

学校表演腰鼓作文【五】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爽快地上过课了,《安塞腰鼓》,真正是好一个安塞腰鼓,一气呵成写就的作品,在课堂上我也是激情投入,足足过了一把瘾。尽管我的喉咙读到最后和同学们一样累了,但好像还没有尽兴,真的还想再读,以至于下课时,我的学生都觉得时间过的飞快。等我有时间一定好好写一篇本课的感悟,记住今天这堂难忘的课。

由这篇课文,我为现在的江苏版语文教材而可悲。因为现在的苏教版教材的课文水准太低,就连我这个一介凡夫俗子都能看出其中的不足,真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编委们,是怎么想的,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变得浮躁,作秀,难道这些“伟大”的编委就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多一点文化的底蕴呢,就不能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继续传承下去吗?我真替现在的孩子们担忧阿,那么多的络语言,那么多的错别字病句,难道与教材无关吗?

不过我尽量做一个叛逆者,多找一些教材之外的名篇佳作,让我们对俄学生有经典可读,俗话说:“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哈哈,就此搁笔,毕竟太忙了,不说说了心情更舒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