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文化寻根作文750字)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文化寻根作文750字)

更新时间:2023-04-27 19:37:59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文化寻根作文750字)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一】

推开窗,一缕缕缭绕的清风,一声声婉转的鸟啼毫无预警地闯入了我迷惘的世界。随之,一种沉闷的氛围弥漫开来。伫立于楼台的一片夜幕中。正如我此刻的心,模糊了目标,迷失了方向……

凝望夜空,繁星万千,闪闪烁烁。然而,却没有一颗星辰与我共鸣。宇宙如此浩瀚,我却始终不能尽情遨游。

“一切都是我作茧自缚吧!”我不禁自嘲道。置身于父母辛辛苦苦为我们打造的世界中,我渴望一切都做到最好,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到头来,却是亲手将自己推进了命运的囚笼。如山般的压力向我袭来,窒息般的痛苦吞噬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以往的自信被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不安与迷茫。我不禁问自己:“你参加这场人生赛跑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回报父母一直以来为自己付出的心?可是,为什么总感觉心中空荡荡的,似是遗落了什么?”无数的疑问霎时缭绕心头,久久无法散去。只能无力地颓坐在那坚不可摧的牢笼中任命运之链将我缠得更紧,更紧……

夜凉如水,残月如钩,茫茫天际被无尽的黑暗侵蚀,夜空下尽是无奈与彷徨。迷惘的心漫无目的地飘荡,却不知归宿在何方!

“究竟何物能与心唇齿相依?竟让我的心如此彷徨。”纵使身在囚笼中的我已被命运之链勒得喘不过气来,但我依然沉浸在缕缕思绪环绕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我拼命地在脑海中搜寻。因为我知道,唯有尽早找到这“心之根”(应该可以称为“心之根”吧,它与心之间的关系就如大树与根的关系一般。即使再庞大的树木若没根系也一定存活不下去的,不是吗?)我才能摆脱命运之链的束缚,逃出牢笼!因此,无数个念头在我脑海中更换着。突然,一个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念头快速闪过,快得几乎令我抓不住。“这,这不就是……”我大惊失色。

原来,心之根便是梦想呀!曾几何时,“梦想”被我当作废物一般丢弃在一旁。因为,一向只想着冲向成功的我,眼中只有未来!殊不知,无梦何来未来?因为有梦,人才会一路浩歌;因为有梦,人才会一路披荆斩棘;因为有梦,心才有了赖以生存的根。而我,在忙于用璎珞去编织未来时,却忘了用璎珞来编织一个梦想,一个瑰丽绚美的梦想!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终于寻回了我的心之根——梦想(即当一名作家)。为此,我的心才不再迷惘。

窗外的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依然闪烁,但我的心已不再彷徨;声声鸟啼蝉鸣依然从远方飘来,但那沉闷的氛围不知何时早已消散,迎来的是久违的豁然……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二】

暮色四合,倦鸟投林。世间万籁无声,夜穹上悬挂的冰轮扯着皎洁与清冷将月辉洒至旷野。熠熠发光的东方古国在月华下悄然腾飞,若浩淼海洋中升起的星河,瓷文化在银河中,最为璀璨。

追朔亘古,早至春秋战国时期陶器已经诞生于世。当时,陶器的萌芽在建筑用陶与冥用陶的两个方向蔓延,盘根错节。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是造就了陶艺术的一段佳话。霞西省西安市出土的秦兵马俑,繁多的若无尽的落叶;形体巨大,将秦兵的彪悍雄伟刻画地栩栩如生,堪称陶瓷文化中的瑰宝。

隋唐时期,烧制的唐三彩更是精致地令人张目结舌。隋代,中国窑工烧制出了白瓷。这项伟大的成就,逐渐改变了青瓷统一天下的格局。刑窑白瓷最为著名,有“类雪”“类银”的美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对“类玉”“类冰”青瓷的赞叹。将越窑青瓷形容成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青瓷青翠莹润之轴色特点的诗意写照。

宋元时期,瓷器的工艺技术是“更上一层楼”。最颇有盛名的瓷器非元青花莫属,元青花类玉品质更是体现地惟妙惟肖。均、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中国在人类制瓷业上的精品之作。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的品格令人叹为观止。

明清时期的陶瓷在宋元结实的根基上发扬光大。从而达到了制瓷的巅峰。这期间仿制的古窑精品,无论造型、款式足以乱真。

中国的瓷业成就了中国的历史。亘古时期的根基,已萌发为粗枝绿叶,繁花似锦的地步。中国的文明依旧递进,瓷业的脚步永无止境。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三】

中国是我们家族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我也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强大的国家。中国,处处有我的家,我的液里流淌着南北西东的热。我的爸爸是草原都市——呼和浩特人。听爸爸说,“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市”。那时候这里虽然也算城市,可它的规模实在谈不上,没有高层建筑,大部分是平房,相当一部分是土房,人们烧的是煤。以前这里除了一个小发电厂、几个打铁的手工作坊以外,还没有什么工业,可以说连根铁钉都不能生产。

可如今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呼和浩特的变化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在人们印象中,闭塞落后的这座古城的街道上,早就奔跑着各种名牌汽车。这里有了俯瞰全城风光的旋转餐厅,有了霓虹灯闪烁的酒吧一条街,有了王府井百货商场,也有了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如今这里的工业布局合理,规模由小变大。对了,呼和浩特还是中国有名的“乳都”哩!中国驰名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现在已经成了呼和浩特的一景。我听了,神往不以,所以自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让我每年回老家一次,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不仅这座城市比爸爸那时更现代和更具草原特色,就连奶奶家也从老旧的房子搬进了150多平米的崭新大房,新开发的景点也让我留连忘返。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时刻能感受到草原都市的博大,能感受到草原人的宽厚。我的妈妈是山城——重庆的女儿,听妈妈说,重庆曾被称为雾都,就是因为它以前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每天排出一股又一股的废气,再加上重庆的盆地地形,常常有大雾袭来而得名。而现在,重庆已经成为了直辖市,重庆人民使重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向全国,向全世界打开了重庆的大门。长江、嘉陵江上的座座大桥,使重庆又有了桥都的美称。

当爸爸妈妈带着我踏上这片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时,我被这依山而建的城市惊呆了,特别是华灯初上时分,我和爸妈来到著名的朝天门时,江城两岸的夜灯流光溢彩令人眼花缭乱,长江嘉陵江上往来穿梭的游船叫人目不暇接,面对着滚滚长江,尽情地呼吸着山城清新的空气,享受着山城夜景的万种风情。我为我身上流淌着重庆人那耿直、义气的液而骄傲。最值得骄傲的是,我出身在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杭州是文化名城,除了风景秀丽、世界闻名的西湖外,不乏精采的历史文化记忆,如鼓楼、万松书院等等。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西子湖畔,为它留下华丽的文采。可富有创造精神的杭州人并没有在历史中沉睡和徘徊,经过多年的改造,西湖不但更华美和大气,更是成了杭州没有围墙、免费开放的大型“市民公共绿地”。在西湖迷人变化的同时,杭州人在以前沉寂的钱塘江边上建起了现代的钱江新城,雄伟的跨江大桥像各式的彩虹连接着钱塘江两岸。这些让我无比陶醉!我经常傻傻地问妈妈,我到底是那里人,妈妈每次都会笑着说:“你是中国人呀!”我总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是中国人,生活在神圣的中华土地上,我的根扎在中国,不管以后我在那里,我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我爱你,中国!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四】

鱼儿可以忘记那一簇簇绿油油的水草,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畅游的大海;鸟儿可以忘记沿途见过的山川,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自由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那些给它带来快乐的蝴蝶,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安定的大地……

而我们人类,岂不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为忘记金钱,忘记荣誉,忘记朋友们的音容笑貌,但是我们能忘得掉我们的根,那块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

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陌生人,他们穿着家乡的衣服,这样的装束让我们感到欣慰;人声鼎沸时,我们都在寻找那些熟悉的家乡土话,听着那些与标准普通话格不入的'家乡方言,我们觉得安心;去书店的时候,我们都在寻找有关描写家乡的书籍,读着那些朴素干净的话语,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细节,无时无刻都不体现着人类最本能的归宿感。寻根,不错的,自始至终……

伟大的音乐天才肖邦每到一个国家演出,他总喜欢带一瓶装着自己国家的泥土。他说:“闻着这泥土的芬芳,让我无时无刻地想到我的祖国波兰。”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旅居异国多年的俄罗斯太太托她的一位回乡探亲的朋友带一份家乡的报纸。当她看到这些多年不见的熟悉的俄罗斯文的时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此刻,那种根的归属感,在她心中猛然爆发。

每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去很多地方旅游或者居住,但他们的心中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的。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那最初的原点,根的起点,也是终点……

记得一位在巴黎留学的朋友,他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在心里给自己的家乡道晚安。然后才能入睡,尽管法国的时间和中国的相差8个小时,然而这却是一种在他心底生长出来的情愫,一种寻根的思念,一种可以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力量,使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

路在我们的脚下一直延伸,寻根,从我们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在远方,在心里,抑或在梦境……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五】

端午节,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这旅途中,我们该如何传承?如何弘扬?才能让每一个佳节过得更有意义,更能触碰人心?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这个机会,跟奶奶学习包粽子。

首先我们要准备的东西有:糯米、精肉、花生、细绳、粽叶和调羹等,东西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包了。

只见奶奶先拿起一张粽叶,熟练地将粽叶卷成漏斗形。我认真地观察着,简直太简单了嘛,还没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来了。可是等我自己卷的时候,看似简单的事情,无论我怎么卷,就是不成样子,我有点不耐烦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一件事情,要认真地去做,刚开始做不好,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结果。”听到奶奶的话,我非常羞愧,脸红得像苹果。我重新坐到餐桌边,奶奶又耐着性子对我说:“天豪,别着急,左手拿住粽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粽叶,再用右手把它卷成一个漏斗形。”奶奶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在她的再三指导下,我终于把粽叶折成漏斗形了。接着,开始放糯米、精肉,最后,奶奶教我把粽叶层层包裹、穿过粽子,用细绳打成一个结,这样,一个不太像样的粽子终于在我手中“诞生”了,我兴奋不已。奶奶还告诉我其他粽子的形状和品种,在奶奶的鼓励下,我又接二连三地包了好几个。

接着,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煮,等到屋子里飘满了粽子的清香时,我知道我们包的粽子新鲜出炉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的粽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觉有一种成就感。

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弃的道理。真是一个让我快乐的端午节啊!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六】

“春节过得没意思,只想过情人节;不喜欢过端午节,却喜欢在端午节里吃火鸡,虽然不知道感谁的恩。”作家冯骥才这样感慨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旧日传统文化的漠视,感慨外国的文化“侵略”到了中国。而作为语言,母语是否也遭到类似的“侵略”呢?

曾有学者批评那些在海外演讲演唱的学者歌手们,他们只懂得讲那里的语言,唱那里的歌,完全地道的英语,不懂得如何发扬自己的母语,不懂得如何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母语作为人与生俱来最初学会的语言,我们有理由维护它,有理由发扬它。正是因为母语,我们才学会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能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秉承继续,发扬光大。

先有成龙海外演出坚持说汉语,后有韩寒炮轰如今的中国“闭上眼睛以为在牛津,睁开眼睛却在天津”,痛斥英语在中国的泛滥。诚然,中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学外语固然没错,它能使我们更好地与国际友人交流,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汉语的漠视。如果整日听到周围的人叽里咕噜地“ABC”,谁敢承认这是在自己的国家?我们要寻根,寻找我们的根。

作为中国人,我想第一是学会母语,第二是将母语传承并发扬下去,然后汲取外国的优良文化。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同样的,我们的根发扬光大了,不正代表着中国的崛起吗?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七】

鱼儿可以忘记那一簇簇绿油油的水草,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畅游的大海;鸟儿可以忘记沿途见过的山川,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自由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那些给它带来快乐的蝴蝶,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安定的大地……

而我们人类,岂不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为忘记金钱,忘记荣誉,忘记朋友们的音容笑貌,但是我们能忘得掉我们的根,那块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

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陌生人,他们穿着家乡的衣服,这样的装束让我们感到欣慰;人声鼎沸时,我们都在寻找那些熟悉的家乡土话,听着那些与标准普通话格不入的家乡方言,我们觉得安心;去书店的时候,我们都在寻找有关描写家乡的书籍,读着那些朴素干净的话语,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细节,无时无刻都不体现着人类最本能的归宿感。寻根,不错的,自始至终……

伟大的音乐天才肖邦每到一个国家演出,他总喜欢带一瓶装着自己国家的泥土。他说:“闻着这泥土的芬芳,让我无时无刻地想到我的祖国波兰。”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旅居异国多年的俄罗斯太太托她的一位回乡探亲的朋友带一份家乡的报纸。当她看到这些多年不见的熟悉的俄罗斯文的时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此刻,那种根的归属感,在她心中猛然爆发。

每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去很多地方旅游或者居住,但他们的心中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的。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那最初的原点,根的起点,也是终点……

记得一位在巴黎留学的朋友,他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在心里给自己的家乡道晚安。然后才能入睡,尽管法国的时间和中国的相差8个小时,然而这却是一种在他心底生长出来的情愫,一种寻根的思念,一种可以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力量,使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

路在我们的脚下一直延伸,寻根,从我们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在远方,在心里,抑或在梦境……

文化寻根作文400字【八】

微风轻轻拂过我们脸庞,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片虔诚,因为我们要去拜谒我们老祖宗的安息地——黄帝陵。

很快,车到达了黄帝陵。门口有一棵巨大的松树,旁边挂着“中华世纪松”的牌子。听导游说,这棵松是由祖国32个省、5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各地的泥土混合在一起栽种的,而旁边的那块“中华世纪石”也是由这些泥土拼合而成的。听了这些介绍,我们一行人的心也仿佛凝聚在了一起。

跨进那古色古香的大门,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古柏参天,青松成阴,阳光柔和地照着大地。我前行几步,见正前方隐约有座庙。导游说:“这就是黄帝陵,我们祖宗的墓啊!看到那块碑了吗?上有‘桥山龙驭’四字。‘桥山’指的就是后面那座像桥一样弯曲的山,‘龙驭’指的就是黄帝升天。黄帝就是在此升天成仙了。”我恍然大悟,继而感慨万千:五千年啦,我们的祖先长眠在这里;五千年啦,我终于来到了这里凭吊祖先。按捺不住崇敬之情,我请了两柱香,郑重地插在祭坛里,又深深地鞠了一躬:祖宗啊,我看您来啦!

敬香完毕,导游指着我们左手边的一个阶梯说:“这是汉武帝祭祀时建的‘登仙台’,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上有99级台阶,下有99级台阶,传说其象征着人长命百岁,走上一级台阶,人增寿一岁。不过,顺时针绕着黄帝陵走一圈有吉祥之意,所以我们先绕‘桥山’一圈,后上‘登仙台’。”

我们走进绿荫更浓密的世界。我禁不住回首,那庙匾上“黄帝陵”三字在香火缭绕中显得更加凝重,也更加神秘。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轩辕庙、下马坡、静心亭、人文初祖大殿、祭祀大殿、黄帝手植柏、将军树、夸父追日石、碑亭等景点。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黄帝手植柏和回归纪念碑。黄帝手植柏是一棵古老的柏树,相传乃黄帝亲手所植。它树干粗而纹路密集,看上去有一股以柔克刚、坚韧不拔的力量。5000年来,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回归纪念碑是两块黑色大理石雕成的,上面分别刻着“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以及碑文。这象征着儿女回到母亲的怀抱。我不禁遐想:什么时候这里会竖起“两岸统一纪念碑”呢?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也曾说过“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啊!

黄帝陵,中华民族的圣地!我来到这里,寻到了华夏儿女的根,绿叶对根的情更多了一份激动、景仰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