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参观吴玉章故居600字作文)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参观吴玉章故居6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18 20:07:02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参观吴玉章故居600字作文)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一】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它被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向我们展示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一生。前几天我校集体组织去那里参观,我心里无比激动。

进入故居,我们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糊着洁白的绢纸。正屋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博学多才的陈三姑,不但亲自教周恩来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述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使童年的周恩来萌发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

在亭子后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中,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周恩来当年跟着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菜、种瓜、种向日葵,用汗水拌井水辛勤地浇灌。在最初的劳动实践中,小小年纪的他悟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我们十分感慨:在户外多活动、多实践,原来也可以悟出生活的哲理。

我们来到后院,这里有周恩来童年最喜爱的两株腊梅,一棵雪松和一丛翠绿的苍竹,加上新栽的花草树木,使旧时冷落的后院万物峥嵘,四时葱绿。树青花红,多美的地方啊!我们无不啧啧赞叹。

故居里的一切,无不反映出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光明磊落的一生,我们永远爱戴他!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二】

10月26日,我们几个艺术班的全体同学前往我校的德育基地―――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虽然路很长,脚走得发酸,但想到阿炳一生中那么多的千难万苦都走过了,如果我连这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一个三好学生吗?想到这儿,我就鼓足勇气,迈开步子,奋力向前去。

到了阿炳故居,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终于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阿炳老先生的故居,失望的是阿炳故居的班驳落离:虽说是2002年重修的,但感觉还是那样破旧。

走进展厅,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著名的《二泉映月》的曲谱。这张曲谱的纸已经非常破烂,看得出有一些年头了。随后,我又仔细地参观了阿炳当年使用过的帽子、琵琶和有关的文字资料。从中,我了解到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还有一段资料让我深受感动。阿炳的父亲精通各样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年时就表现出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求他迎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走出展厅,我们又观看了阿炳的卧室、厨房和花园,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阿炳的花园没有薛福成故居那样雕梁画栋,也没有寄畅园那样精致小巧,只有看似不起眼的几株枫树、桂花、腊梅,然而正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花木,见证了一位贫苦百姓坎坷辛劳的一生。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阿炳正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一眨眼,我们要回校了,《二泉映月》哀婉凄美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我们和“阿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勤学苦练,把拉二胡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得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三】

今天,我们去参观刘氏三兄弟的故居。刘氏故居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一座普通的清末江南民居。

走进大门,院两侧的天竺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天竺是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亲手栽种的,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珊瑚珠似的`小红豆点缀在绿叶丛中,为这儿添了几分高洁、幽雅。从它细弱而又倔强生存的枝干上,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的影子。

迈过一道门槛,我进入了第一进序厅。正中墙上高挂一块匾额,上书“刘氏三杰,江阴之光”,仔细一看,还是冰心奶奶的亲笔题词呢!匾下是刘氏三兄弟的巨幅头像,他们都微微含笑,默默地注视着人们。这就是刘氏三兄弟:文学家刘半农,二胡演奏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左右两侧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概述,仔细一看,让人不由得啧啧赞叹。起初还以为刘氏故居土得掉渣的我,一下子被三兄弟的杰出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故居在我眼中也高大了许多。

正堂右侧是刘氏兄弟的父母刘宝珊夫妇的卧室,一张老式木床,几个已经掉漆的衣柜,一切都显得那么简陋。左侧便是刘家私塾,正面挂着孔子的画像,靠墙整齐地摆放着四张长条桌子,那是孩子的课桌。当年三兄弟和周围的孩子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刻苦地学习着。虽然他们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们没有因此自卑、痛苦,而是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真让人深深敬佩。

穿过中间的天井,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走进故居的第二进,中间是思夏堂,是刘氏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祖母——夏氏而题此名。思夏堂两侧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卧室不足十平方米,摆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就显得很拥挤了。刘天华的卧室里还摆放着二胡、琵琶这些他时时演奏的乐器,是他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和琵琶,从民间推向了世界,《光明行》《良宵》等不朽名曲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

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厨房间”,我来到了刘氏三兄弟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小院儿——竹园中。那几枝细细的翠竹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小巧朴素,可这小园留下了刘氏兄弟多少童年快乐的记忆。难怪,刘半农用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千古传唱的诗作为世人讲述了这深深故乡情

走出故居,回首遥望,《光明行》高亢激越的旋律仿佛在我胸中升腾,刘氏兄弟执着奋斗追求光明的精神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四】

上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绍兴,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和学校。

我认识鲁迅是因为在语文书上读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名叫《猫是老虎的先生》,这是他祖母给他讲的故事。来到鲁迅的故居,就看到院子里有几座塑像,正是小鲁迅在聚精会神地听祖母讲故事,跟课文里描述得一模一样,旁边还蹲着一只小猫,它太可爱了,我禁不住跑上前和它拍了照。

我又来到了鲁迅的学校,名叫“三味书屋”,哦!对了,那时候的学校叫私塾,跟现在的学校大不相同,一个班只有四五个学生,课桌也不是一排一排地摆,而是四处摆。后来妈妈给我看了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知道那时候的老师会用戒尺打那些背不出书的学生,幸好鲁迅那个班的老师不常用戒尺打他们。

你应该觉得鲁迅能成为大作家,一定是读书很好吧。但我来到他的教室一看,一下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做梦也想不到,小鲁迅其实坐在教室的最角落,椅子还是背对着老师的呢。

你觉得是一百二十年前的学校好,还是现在的学校好呢?我觉得还是现在的学校好,因为那时候的学校班级人太少了,一起玩没什么意思。我们现在一个班有四十几个人,玩起来才叫热闹呢!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五】

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绍兴。一路,我们游玩了很多地方,有西施故里,绍兴水乡,还有鲁迅故居。而我印象最深,最难忘的是鲁迅故居。

记得那天天气阴沉沉的,我们心里祈祷着不要下雨,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雨还是淅淅沥沥地下了,落到脸上凉飕飕的,好像是眼泪水一样。一路上导航给我们指着路,爸爸的车开地也很慢,生怕错过了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刚拐进一条小街,我就被一大片的红灯笼给吸引住了,红红火火的,实在是太漂亮了!原来,这就是鲁迅故居的大门。我们赶紧停好车子,去参观这个大文学家的故居。

鲁迅先生的家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大”,因为,里面有很多的房间,每个房间摆设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有的房间里有很多的书柜,有的房间有床,有的房间摆满了箩筐,还有的房间摆满了椅子,桌子……。妈妈说它们分别是鲁迅小时候的书房,卧室,还有的是厨房,客厅等等,真是各有各的用处啊。我们走了好长时间才绕完了房子。我问妈妈:“鲁迅家真有钱啊,住这么大的房子,真是一个大富豪!”妈妈笑着告诉我说:“鲁迅是个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笔作武器来和敌人斗争,来为人民服务……”听了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只是觉得鲁迅实在是太伟大了,居然能用笔作武器,那笔得有多大啊?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说:“笔能写文章,鲁迅先生就是用文章来呼唤人们,让大家的头脑清醒起来……”

听了爸爸的话,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鲁迅先生是用文章来为人民服务的,看着墙上鲁迅先生的遗像,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心里默默的想:“我要好好学习,像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观彭雪枫故居作文600【六】

自从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宋庆龄故居就成了我心心念念的景点。最近,我终于圆梦了……

刚进入景区,我就看到了宋奶奶的雕像,她的面容是那么慈祥,仿佛在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每一个人。接着往前走,一块大理石牌匾嵌着几个大字:宋庆龄纪念馆。这里有着详细的.宋庆龄毕生故事,从她和孙中山那忠贞的爱情,到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世界和平而做出的牺牲和努力,让我不得不为这位坚强伟大的女人鼓掌!

出了宋庆龄纪念馆,就看到了一个车库,那里的车可是当年宋奶奶坐过的,每天都有人去保养它……“咕咕咕咕”一阵鸟叫传来,我走到一个鸽屋旁,小鸽子们并不怕生,在我面前跳来叫去,仿佛在欢迎宾客们的到来。导游告诉我,这里的鸽子都是宋奶奶当年养的后代,奶奶非常喜欢鸽子,还赠送给当年的美国总统一对白鸽。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我不禁想到了宋庆龄那热爱和平的性格,那对待爱情专一的性格……

后来,导游带我们去了宋庆龄的别墅。别墅四周都种着香樟,深深吸一口气,你就会闻到一股清淡且雅致的香气。走进别墅,我们看到了许多房间。其中,也包括一直陪伴在宋奶奶左右的保姆——李姐的房间。她被奶奶当做亲人看待,据说去世后葬在了宋庆龄父母的墓地旁,也成为了宋氏家族的一员。在李姐晚年时,宋庆龄对她更加关心照顾。为了不打扰她休息,年事已高的宋奶奶竟搬着打字机到厕所里工作,这些平等待人的细节让人感动。由此可见宋庆龄同志的平易近人、懂得感恩。

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像宋奶奶这样的工作者。她用那一颗温暖的心,去帮助和呵护老百姓,她的一生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付出,为祖国付出。她就像一棵樟树,不畏强权,她也像一只鸽子,热爱和平,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这么多的人爱戴她,敬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