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孔子生平的作文(关于孔子的一百字左右的作文)

关于孔子生平的作文(关于孔子的一百字左右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7 06:43:04
关于孔子生平的作文(关于孔子的一百字左右的作文)

关于孔子生平的作文【一】

《孔子学堂》是一本漫画书,带领我进入国学的视野。我从书中了解到孔子和他学生的许多故事,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举办的比赛,被一个男生排挤。我没有理睬这位男生,也没有生气,因为我想起了妈妈刚和我一起读过的《孔子学堂》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大概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从来不人云亦云;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妈妈听了我的想法表扬了我,说我领会了书中的话并能活学活用,能够强大自己的内心,而不会被别人轻易打到。她说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关于孔子生平的作文【二】

我去玩赏过水面平如镜的西湖,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是我觉得家乡的景物更美丽。

春天,树木抽出了心动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来;山上的许多花也开了,有黄色的迎春花;有粉红色的桃花;有像小喇叭的喇叭花;还有黄色的蒲公英的花……山上的小溪冰雪融化,树上的小鸟也唱起了欢快的歌。春天里,整个家乡都生机勃勃。

夏天,绿树成荫山上树木上的枝叶葱葱郁郁,密密层层的枝叶把“热烈”的太阳光都遮住了。山上的动物都会来树荫下乘凉。我的家乡还有一个水库,一碰到水,你就会全身冻得发抖,一跳下去,心里简直有说不出的凉爽。家乡的西瓜更是凉爽了,一切开来,香甜的的气息就扑鼻而来,凉爽的气息就让你感觉到在水里游泳一样,一口吃下去,就像在吃雪糕一样。

秋天,鲜果飘香,山上的果树和田野里的都大丰收了。山上,树上的梨子像一个个黄色的灯笼;葡萄架上的葡萄是紫色的,看上去很甜;橙子躲在树叶里,对我们微笑,好像害羞的小姑娘;田野里,整片金色的稻子,好像金色的海洋;红色的高粱,就像一把把火把。

冬天,雪花飞舞,地上、房顶上、车上等等都是白茫茫,就像给大地铺上一层雪白的棉被,小朋友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真高兴啊!

家乡的景物真美啊!我喜欢我的家乡!

关于孔子生平的作文【三】

冬天将尽未尽,我走近孔子。

当车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战国时的味道,当小小的黄包车上都印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眼时,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对他的了解将不只是历史课本上几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进了孔庙。自汉至清,代代皇帝都来祭拜他,为了他“为政以德”的告诫,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唐宋元明清,数座不同时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将我们从现代引到古代。铮琮古琴,千年古柏,我们走进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时尽被销毁,只完整地保留了两块。

有人遗憾,有人咒骂,但是他们毁掉的只是千年来压在孔子身上的一些无谓的赞美和所谓“荣誉”,孔子周游列国,一生未被认可,又怎么会在乎这些?我想,孔子留给我们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庙,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间茅草屋的所在地,现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规模庞大,他去世后没几十年就开始年年有皇帝来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还高。但是想孔子一生清贫,周游列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却在他后被发现,被无限度的升华。

走近孔子,我走进孔府,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着偌大的宅院,听着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种种官衔,我思考,孔子留给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间能有几人?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对于孔子,我们永远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名扬海外,多少发达国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怀着虔诚的心来祭孔。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孔子而骄傲。多么想在杏坛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听孔子讲学,讲着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简,讲着他对世间的理解和梦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的社会。

至此惊觉自己文笔的枯竭,对于孔子,我读不懂,读不完,自然也无法诠释。我无法走进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论语》,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无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关于孔子生平的作文【四】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他知识渊博,意气风发,是我们敬仰、敬佩的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出生于没落的鲁国贵族家庭,幼年丧父,家道中落,饱经人生苦难。但他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尊师重道,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历史上有\"七十二贤人\"之说。

在这段时间对孔子的了解和认识中,我更深的走近了孔子,走近了这位圣人的思想。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主张各国君主以德治国,触犯了很多人的权利,因而才能一直没能得以发挥。在他五十五岁时,带领他的一批学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各国的民众中赢得了好评,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主张有教无类,晓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说明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的方略施展而奋斗的伟大先贤,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远东立,并已走向世界!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一定要信守孔子的思想,把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