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高考作文指导课视频教程)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高考作文指导课视频教程)

更新时间:2023-04-27 23:13:43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高考作文指导课视频教程)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一】

任何剑枪锐器,炼、烧、打、磨自是不可缺,时间的积累凝聚与刃锋上一道寒气,准狠利令人望而生畏。同样“辨”亦需时。古语有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辨忠奸贤恶,时光汩流中听其言观其行,待日方长。康熙家训中有语叮嘱,《史记》笔端下有史为鉴,历史长河中有汪精卫、秦桧作前车之鉴。樟树和橡树成长还需七年,分别辨别红白双面,时间作审判官。“辨材还需七年期”,谓之同理。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二】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三】

将审题、立论时分解出的几个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在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安排层次,这种布局叫做层进式。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反映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随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尽得“风光之盛”。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1)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在临场发挥时,有些人过于紧张,一下子‘卡了壳儿’,如何应急?有一种应急措施,就是面对论据或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这样?――这是标准的递进式。在实际操作时,当然要灵活运用,随“题”应变,可以重点回答其中一两个问题,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否则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19xx年的高考作文“读报有感”,有篇高分作文卷子标题为《莫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引论部分提出论点:“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加强自身力量建设,维护和平,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紧要任务。”本论部分先论述“为什么”不能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因为这场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接着论述“怎么样”才能不让战争的历史重演,一是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侵害的中国人民要永远坚持民族正义和自尊,二是中国人民要加强综合国力,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2)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显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

19xx年有篇高考作文《要做老实人》。本论部分先说“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再说“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最后说“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这篇文章分别从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加以论述,而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

根据立论需要,层进式可与并列式、对照式结合使用。

练习1、题目: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提示:标题即论点,用什么样的布局方式当然要视自己掌握的论据决定。如用层进式,本论部分可以先写“为什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再写“怎么样”去循“规”蹈“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其中应以“为什么”为重点。

也可以用另一种层进式结构:先写“规矩”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其次写真正的“规矩”与束缚人们手脚的条条框框是不同的,再写“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写“规矩”是不以个人意志改变而是有它本身规律的。

练习2、题目:谈忘我

提示:这里所说的“忘我”,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此题在运用层进式布局时,可先议在工作和学习时要全身心的“忘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再议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并不容易,它需要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需要有为事业献身的品质。两个层次,先议“为什么”,再论“怎么样。”

练习3、题目: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洛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樱花时节,游人如织。于是,总有一些中国青年穿着日本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大学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情景大为不解,她对她的中国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很多樱花园,但从没见过韩国青年穿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一下,无言以对。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材料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褒贬尽在叙述之中。无知与盲目,使一些人的“崇洋”心理扭曲了自己的情趣,国家和民族的观念置之度外。引论部分可简述提供的材料并解释评论中心,表明观点。本论部分先分析这些人的心态,指出在中国的大学里,中国的青年穿着别国的“国服”,在别国的“国花”中炫耀自己的“崇洋”的情趣,实在是心灵的扭曲;再进一步论述其思想实质和后果,阐明这种一味崇洋媚外,必然导致民族气节沦落,国家观念淡漠的后果。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四】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平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习,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教为我补初二的课程,此时我已明白,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我要奋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奋起的,进入初三,我已经明白事理了,我开始努力拿回我在这班里应有的地位,终于“我回来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终于“睡醒”了,又把我调回第三排,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同时还告诉我,初二把我调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动极了,我和几个好同学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终于我如愿以尝的升入了重点中学。

成功的门是虚掩的,只要用力推,会开的。

这篇文章结构处理简单呆板:一开始、后来、再后来,初一、初二、初三……没有悬念,毫无张力。但是同学们会问,这样的内容,不按时间顺序安排又能怎么样?结构处理上的角反映出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虽然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但记叙内容过于笼统,情节缺少波澜。其原因除了选材的角度不合适,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来安排素材。

新闻高考作文指导讲座【五】

宋朝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想,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写记叙文,要做到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的六要素;贯穿一两条线索,如某种思想感情、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行动,使文章结构完整;选择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和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擒故纵、点面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要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考场上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引入比较写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完成标题、主题、内容相同但文体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强化文体意识。如以“路”“桥”“窗”等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介绍“路”“桥”“窗”等的演变历史、类别、功能等为目的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以亲历或是所见所闻的,与这些事物有关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还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对这些事物及与此相关的某些人或某种社会生活的看法,从而写成议论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一个题目可能只允许写成某种特定体裁的作文。比如,当你到安徽黄山旅游之后,远方的好友可能会让你述说一下旅游中的奇闻趣事,父母可能会让你重点总结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马上也要去黄山旅游的一位同学,则让你重点介绍一下前往黄山的路线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这时,同一个题目“游黄山”,则要依次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这种比较训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别,进而主动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更适合个人写作特点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