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甘肃家乡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甘肃家乡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10:36:45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甘肃家乡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一】

元宵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灯,一路上人山人海,个个都喜气洋洋,人们围在大大的旺火前,有说有笑,可热闹了,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摆好摊位,有的小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广场,看那一盏盏吝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有西瓜灯,还有花灯,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的是看火,五彩的礼花从天而降,就像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撒了下来,渐渐的火花飞走了,天空一下子变暗了,片刻一束束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如一个个彩球,礼花炸开以后,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越来越大,有的像蛇一样嗖嗖的飞舞,还有的像瀑布把天空变的光彩夺目。让元宵节之夜变的无比美丽,整个广场都沸腾了……

放火结束了,人们都怀着喜悦的心情,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在这浓浓的喜庆之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二】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汤团、猜灯谜、放炮竹、赏花灯来庆祝元宵。

这天,爸爸教我包汤团。我们先把手洗干净,拿出一只碗。开始和面了,只见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少许水一点一点放进去,再用手绞了几下又放了点水。爸爸告诉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会粘手。水够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们用手来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开始包汤团了,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拿了一小团面,放在手掌中间挫一个小圆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到刚揉好的面团,用筷子夹点芝麻馅放在刚弄的洞里,用四个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间按,揉一揉又变成了圆形。我要把这个“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时,爸爸叫住了我说:“儿子,这样放上去可能会粘的,在糯米粉里滚一滚就不粘了。”我照着爸爸的方法一试果然不粘了。照这样一连做了好几个,不一会二十个就完成了,个个洁白如玉,让人嘴馋。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时的大街上灯火通明,四周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天空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有的礼花在天空中像满天的星星一闪闪,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间就消失在天际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小孩子手持烟花棒飞舞着,欢笑着。

我爱包汤团,但我更爱元宵节。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三】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在这个团团圆圆的日子里。我跟家人一起吃汤圆、一起逐鼠、一起做紫姑、一起猜灯谜。

大家聚在一起吃汤圆,脸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吃着汤圆,非常高兴!

吃饱喝足以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开着车边走边看,夜空中美丽的烟花,心里乐呵呵的。不光是我们乐呵呵的,就连马路旁边的陌生人也笑嘻嘻的。

吃完了也看完了之后呢,我们就开始猜灯谜了。我首先考的是我的妹妹,我说:“头顶两只角,身背一只镬。只怕晒太阳,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说:“是不是打一动物名?”我点头说是。她脱口而出:“蜗牛。”我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他竟然这么聪明。就这样以此类推,我考完了每一个我的家人。只有一两个人答不上来,早知如此,我就给他们出最难的了。

该做的做了,可是,就是觉得还有什么没做。我想起来了,是放飞孔明灯,我们一大家子人一家买了一个孔明灯。我们把火点燃,心里许了一个愿望,然后让孔明灯带着我们的愿望飞翔辽阔天空。我许的愿望是:希望全国人民元宵节快乐!

这真是一个又快乐又难忘的元宵节!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四】

元宵节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广场去看烟花表演。哇,今天的广场变成真正的人山人海,我拉着爸爸妈妈从人群中穿过来穿过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位置。终于等到烟花开始放,五六个烟花飞向天,把天空炸得五光十色,下来是二十五个飞天鼠嗖嗖嗖地飞上天,怕怕怕的爆炸。有一种烟花可好看,抬起头感觉整个天空都被笼罩,又一下子向人群压下来,顿时,人群里一阵尖叫。突然,我看见天空飘着几个忽明忽暗的许愿灯,我想天上的烟花接二连三的爆炸,千万别把许愿灯给炸坏,我就问爸爸,等一会儿爸爸怎么不说话呢?转身一看,,爸爸不见,我赶紧给妈妈说爸爸丢。妈妈打通爸爸的电话,原来因为人太多,爸爸一转身就找不见我们,给我们打电话又打不通,只好到灯展那儿等我们。

我和妈妈赶紧挤出人群,到我们学校花灯那找到爸爸。爸爸妈妈认真的看每一个花灯,我的眼前却全是五彩缤纷的烟花。妈妈拉着我,用手机给我拍好多照片。回到家后,妈妈问我都有那些好看的花灯,我却一个也说不上来。

今年的元宵节可真是有意思。

平凉过元宵节的作文【五】

一提到元宵节,我马上会想到吃元宵。不过,你们不能说我只爱吃。因为,我也喜欢看爷爷怎么做元宵的。

首先,爷爷用搅拌机把糯米打成粉末,再把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然后做成一个个直径2厘米的面球,再把它们压扁,做成直径4厘米左右的圆的面皮。最后,把豆沙放到圆的面皮里,把它包起来,这样一个元宵就做好了。元宵搓得圆圆的、软软的,大的有乒乓球那么大,小的就像桂圆那么大。

现在要煮元宵了。爷爷先把一锅水烧开,然后把做好的元宵放到开水中。开始,元宵是沉在锅底的。要是元宵浮上来了,就表明元宵熟了。

元宵雪白雪白的,像一个个小球。熟了的元宵,颜色变了样,个儿也比原来大多了。晶莹透明,带点褐色,包在里面的黑芝麻、桂花、玫瑰、豆沙隐约可见。现在可以吃了。不过,我先说一下,吃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咬,里面的豆沙就会流出来。你要使劲一咬的话,豆沙就会溅得你满嘴和衣服上都是,你的舌头也会被烫得发麻。

吃元宵的风俗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叫上元月,这天晚上称元宵。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据载,汉文帝刘恒将农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现在,元宵节有很多民俗活动,例如舞龙舞狮、放灯观灯、吃元宵等。正月十五前后几天,街头巷尾,家家张灯结彩,公共场所还举行花灯比赛,所以,正月十五又称灯节。

我想,元宵节又观花灯,又看焰火,又热闹,又有元宵吃,所以,元宵节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大概都爱过这个节日吧?至少,我很喜欢过元宵节,也喜欢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