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趵突泉真好玩作文600字)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趵突泉真好玩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6-28 22:07:52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趵突泉真好玩作文600字)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一】

今天我们学了《趵突泉》这篇课文,文中的趵突泉是山东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作者是我国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

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我特别喜欢第三段描写三个大泉的那段文字。“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受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作者用了一个“冒”字,把趵突泉写得很活泼,很有生机,很有气势。“白而轻软”的热气描写了趵突泉冬天的神秘景色。对小泉的描写作者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没有生命的小泉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篇课文既让我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又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吧!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二】

来到趵突泉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的菊花,有粉红的,淡黄的,还有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微风下频频点头。大的菊花像春节时人们放的大礼花,小的野菊花像一束束小小的向日葵。心灵手巧的园林工人把一束束菊花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金龙,有的像宝塔,有的像花篮------品种齐全,颜色鲜艳的菊花装扮着公园的各个角落。真是菊花的世界!

接着,我们观赏了趵突泉的`泉水。

泉水中央的三股水“突!突!突!”不停地从底下冒出。池边的石缝也在滋滋地涌出泉水,真是又新鲜又纯净。池边的菊花也伸到了水面上,好像也在品尝这甘甜的泉水呢!

迷人的菊花让趵突泉更加绚丽多彩,清凉的泉水给泉城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三】

观趵突泉有感趵突泉闻名遐迩,誉满天下,位居济南七十二泉之首,是泉城济南的象征。自古就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本来我对趵突泉就有几分向往之意,再加上读了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赏》,更觉得那儿肯定非同一般,便十分渴望到泉城济南亲自一睹这天下第一泉的风采。

终于,我如愿以偿来到了趵突泉公园。迈步踏进趵突泉公园的一步,是令人激动的一步。日思夜想的趵突泉将要呈现在我的眼前,心情能不激动?不先见其形,竟先闻其声。走近趵突泉,周围被垂柳和摩肩接踵的人群遮挡的没有缝隙。可以说,想从远处看见它,就像是天方夜谭。但却可以隐约听见泉水的喷涌声。

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大,和周围人群的喧闹声交相辉映,细听,仿佛是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曲。慢慢地,大名鼎鼎的趵突泉映入眼帘。近看,趵突泉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声音宏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它的泉水真蓝啊!在红瓦、绿柳、白墙的映衬下,它竟然显得是那样美,那样蓝!蓝的透彻,蓝的舒心,甚至蓝的让人忘记一切!站在泉水的'岸边,深深的舒一口气,是令人陶醉的,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泉水的气息。

在微风的吹拂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只感觉胸膛在扩展,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观澜亭是观看趵突泉的最佳地点了,亭子的两边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亲自为其书写“趵突泉”和“天下第一泉”的两块石碑,衬托出一番恢宏气势。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这就是最令我喜爱的三个泉眼。泉眼十分大,也十分的美。三个泉眼一字排开,每一个泉眼的直径大约都有一米,向外喷涌出的泉水都象煮沸的开水似的,不停的翻滚,不停的向外涌。冒,冒,冒,永不疲倦,永不后退,这就是自然的力量!有时,泉眼中还冒出几个小泡泡,这使我不禁联想到几条调皮的小鱼,偷偷地溜到泉眼旁,悄悄地吐了几个泡泡就飞快的游走了。泉水“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若静静地看,你就会感受到自然带伟大和生机。它永远那么可爱,永远那么清纯,永远那么令人沉醉。它先从中间冒出一缕清泉,然后迅速向外翻滚,一层滚这一层,一层卷这一层,一层夹着一层,中间还不时地泛着几丝青澜白波,就犹如大海中的浪花一样美。多么富有诗意啊!因此引得许多游客对准了泉眼按快门。我站在旁边,久久的凝视着趵突泉,心中顿时茅塞顿开,往日积压在心头的烦恼一下全没了。

我突然想到:趵突泉日夜不停地喷涌,它的动力不是奋发向上的努力吗?一天天,一夜夜,它不是靠这种动力喷涌泉水吗?趵突泉虽然与人不一样,但也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为了各自目标努力着。我们在社会上奔波,难道不应向趵突泉一样奋发向上吗?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和趵突泉一样,都要有奋发向上的动力!

趵突泉,感谢你!谢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个人生哲理!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四】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趵突泉》。文章写得很好,随着作者-----老舍先生的步伐,我仿佛真的来到了那里。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我上网时看到过,它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还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老舍先生在文章里还说,如果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这篇文章里用了许多好词佳句描写它的美。但我认为,千言万语都不足以描写它的美妙景色。但是,老舍先生的文章让我知道了,你只要认真去写,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你的文章都是好的。这篇文章里还多处使用了排比句式,更是锦上添花。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描写小泉的那一段,这一段不但用了好词佳句,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排比的句式,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

《趵突泉》这篇文章表达了老舍先生对趵突泉喜爱的思想感情。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敬佩那泉水,它一年四季汩汩不断的流淌着,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给了我一种力量,我要不断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一定不要半途而废,我一定要学习泉水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活泼,永远都不感到疲乏!就连泉水都可以做到坚持不懈,我也可以做到!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五】

我们从趵突泉公园东门进入,走在园中的小路上,看到许多泉眼,如:马跑泉、金线泉它们被石头砌成漂亮的栏杆围在中间。园中绿树葱茏,小桥、流水,真有江南的韵味。走到来鹤桥上时,看见了观澜亭和趵突泉。观澜亭的顶部是用黄色琉璃瓦建成的,下面有四根红色的柱子,亭子的两边有两块石碑,右边的石碑上写着“趵突泉”,左边的石碑上写着“第一泉”,观澜亭前面有一个方形的水池,水中有许多条金鱼,正在茂密的水草中嬉戏,池中有三个泉眼,泉水从泉眼中涌出,声音哗哗作响,就像水烧开时的沸腾景象,这就是著名的趵突泉。

一股股洁白的泉水从泉眼中喷出,犹如一朵朵盛开的棉花,然后迅速向四周散开,就像洒下无数晶莹剔透的珍珠,形成一圈圈白色的水波,最后融进碧绿的池水里。趵突泉是古代人给他起的名字,意思是跳跃、奔突,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我感觉它比其它的泉压力高、水量大,让我耳目一新,非常震撼,泉眼四周的水清澈见底。

经过化验,趵突泉的水符合卫生标准,可以直接饮用,趵突泉旁边有几个茶社,有许多人在里面品尝泉水泡的茶。附近有个泉眼,是一个龙头,清清的泉水从龙口中喷出,我尝了一口,确实非常甘甜,也很清凉。

这个公园是我见过泉眼最多的公园,这里的水真是很特别,是我尝过最清醇的水!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六】

今天中午,济南的天空万里无云,太阳当头照。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趵突泉公园游玩。

进了公园,首选映入眼睑的是“无忧泉”。无忧泉的水清澈见底,泉子一嘟噜一嘟噜地漾上来,非常好看。往前走,就是闻名中外的、举世闻名的“趵突泉”了。趵突泉有三个泉眼,三个水柱喷得有半米高、井口那么宽。水非常清,清得都能看见沉浸在水底的石子和刚出生的小鱼。趵突泉附近还有几个小泉眼,泉眼里不停地冒出小泡泡,如同珍珠似的。趵突泉非常壮观,一年四季不停地喷涌,冬天不结冰,夏天又特别清凉,真是神奇。

这时,我回头看见一个小亭子,里面满是人,他们在干什么呢?我走近一看,原来小亭子里面也有一个泉,泉水从三个石狮子口中喷出,它的名字叫“杜康泉”。

也许大家觉得趵突泉能喷涌挺奇怪,还有更奇怪的呢。那就是河里生长着海狮。这种海狮是贝加尔湖的,和海里的海狮的区别是,它的皮是白色的,身上还有很大黑斑点。

再往前走,就是李清照纪念堂了。里面有李清照的诗词,记录了李清照的成长过程以及父母对她的教诲。正是父母对她的教诲,才使她成为了名人。

我们还游玩了马跑泉、珍珠泉等,都十分漂亮,令人十分喜欢。

趵突泉真是太美了,那奇妙的泉,加上奇妙的景观,真令人流连忘返。希望大家常来这里游玩。

游览趵突泉作文600【七】

今天,风轻云淡,是个外出游玩的好天气,于是妈妈带我来到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趵突泉”。

走进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型石雕和园内葱郁的植被。令人在炎炎的夏日暑气全无。穿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来到趵突泉边。“天下第一泉”五个镏金大字闯入我的视野。清澈见底的泉水及池中放养的形态不一、色彩斑斓的金鱼,更让我想入非非。我觉得自己此时已变作“一条快活的小鱼”,在水中嬉戏着。

猛然间,妈妈的一声召唤把我从“泉水”中叫回来。于是我们又来到海豹池,池中两只海豹兄弟正在享受游人给它们的美食。

不知不觉已经烈日当头,我和妈妈与泉水、金鱼、海豹话别,走上回家的路。

名师点评: 你小小年纪,文字表达能力却很好。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用词准确,是一篇很好的游记。对景物的描写很到位,说明你平时对生活有仔细的观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想象力也很丰富,充分表达自己在“物我交融”的游园过程中的所观所想,很好!

文章有很多优美的'句子都是可圈可点的,例如“令人在炎炎的夏日暑气全无”“我觉得自己此时已变作‘一条快活的小鱼’,在水中嬉戏着”“妈妈的一声召唤把我‘泉水’中叫回来”充满童趣,让人看后爽心悦目。

“风轻云淡”“烈日当头”这两种天气的变化最好能阐述一下,否则就有逻辑的矛盾。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