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戏剧作文素材初中)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戏剧作文素材初中)

更新时间:2023-10-23 13:22:59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戏剧作文素材初中)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一】

在寒假的闲暇中,我总忘不了去读一本名著。去细细的品位,理解。其实说读《莎士比亚悲喜剧》并不准确,我读的仅仅是悲剧部分,或许这与我的性格有些联系吧。

悲剧部分分为二部,我想介绍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部——《罗密欧与茱丽叶》。对此大家可能经常耳闻,并大概知道是一部浪漫的悲剧爱情故事可却不知道其中的波折,与命运的不公。罗密欧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而茱丽叶生在另一个贵族家庭。罗密欧英俊潇洒,茱丽叶美丽动人。然而他们所在的家庭却有着深厚的世仇。

在一次舞会上,罗密欧看见了茱丽叶,并且一见钟情在简短的攀谈中,茱丽叶也对这个英俊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后来在罗密欧热烈追逐下,茱丽叶放下了家族的世仇,与罗密欧相爱并结婚。然而再一次不期而遇中,茱丽叶的表哥与罗密欧的朋友撞见,并准备决斗,罗密欧因为茱丽叶的关系阻止了两人的决斗,没想到茱丽叶的表哥暗中偷袭刺中罗密欧朋友的要害最终致,罗密欧因为好友的而愤怒冲去与其决斗结果胜出并将其。后来在法庭的审判中,罗密欧被驱逐出境。祸不单行,有一位伯爵向茱丽叶提亲,朱丽叶的父亲擅自答应了。茱丽叶没办法,只好向教堂见证她与罗密欧结婚的神父求助。神父给了她一种可以在 12 小时内让人处于假状态。神父让朱丽叶在结婚前晚服下药让家人以为她了,将其下葬。神父去通知罗密欧将你从墓地挖出并将你接走。事情如期进行着——茱丽叶服药,家人将其下葬,然而神父还没赶到通知罗密欧,罗密欧就接到茱丽叶亡的消息。罗密欧跑到茱丽叶的墓地,看到“去”的茱丽叶悲愤欲绝服下毒药在茱丽叶身边,神父还是来晚了一步。茱丽叶也在这是醒来,得知计划失败且无力回天就用小刀将自己刺。

后来两族人都赶来了,听神父道出原委,知道是世仇害的这一切,追悔莫及却为时已晚。然而在这一刻两族人将多年的世仇化解了……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二】

这些故事是为年轻的读者写的,当作他们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一个初阶。为了这个缘故,我们曾尽可能地采用原作的语言。在为把原作编写成为前后连贯的普通故事形式而加进去的词句上,我们也曾仔细斟酌,竭力做到不至于损害原作语言的美。因此,我们曾尽量避免使用莎士比亚时代以后流行的语言。

年轻的读者将来读到这些故事所根据的原作的时候,会发现在由悲剧编写成的故事方面,莎士比亚自己的语言时常没有经过很大改动就在故事的叙述或是对话里出现了;然而在根据喜剧改编的故事方面,我们几乎没法把莎士比亚的语言改成叙述的文字,因此,对不习惯于戏剧形式的年轻读者来说,对话恐怕用得太多了些。如果这是个缺陷的话,这也是由于我们一心一意想让大家尽量读到莎士比亚自己的语言。年轻的读者念到“他说”、“她说”以及一问一答的地方要是感到厌烦的话,请他们多多谅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叫他们略微尝尝原作的精华。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他们得等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才能去欣赏。这些故事只是从那座宝藏里抽出来的一些渺小、毫无光彩的铜钱,充其量也不过是根据莎士比亚完美无比的图画临摹下来的复制品,模模糊糊,很不完整。这些故事的确模糊、不完整,为了使它们念起来像散文,我们不得不把莎士比亚的许多绝妙词句改得远不能表达原作的含义,这样一来,就常常破坏了莎士比亚语言的美。即使有些地方我们一字不动地采用了原作的自由体诗,这样,希望利用原作的朴素简洁叫年轻的读者以为读的是散文;然而把莎士比亚的语言从它天然的土壤和野生的充满诗意的花园里移植过来,无论怎样总要损伤不少它固有的美。

我们曾经想把这些故事写得叫年纪很小的孩子读起来也容易懂。我们时时刻刻想着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做,可是大部分故事的主题使得这个意图很难实现。把男男女女的经历用幼小的心灵所容易理解的语言写出来,可真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

年轻的读者看完了,一定会认为这些故事足以丰富大家的想像,提高大家的品质,使他们抛弃一切自私的、惟利是图的念头;这些故事教给他们一切美好的、高贵的思想和行为,叫他们有礼貌、仁慈、慷慨、富同情心,这些也正是我们自己的愿望。我们还希望年轻的读者长大了读莎士比亚原来的戏剧的时候,更会证明是这样,因为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教给人这些美德的范例。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三】

不知道是因为《李尔王》《奥赛罗》《仲夏夜之梦》太过出名已经耳熟能详,还是因为成长教会了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欣赏,看完了整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之后,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之前未曾听闻的《雅典的泰门》。

泰门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善良富人,他的善只是善,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有人需要他便给与,不管这个人是否在欺骗。在他的世界里,他怎样对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他。

然而这个世界怎么会同他所想的那样美好?我想是上帝也看不过去他如此的挥霍自己的善良,于是,他贫穷了。当他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被拒绝了。

这种极度的差别对待,让他变得极端,他“疯了”。

他从前有多爱他的“朋友”,最后就有多憎恨人类。他看懂了谎言和欺骗,却也再看不见真诚和善良。当他赤身躲在森林中与兽为伍的生活时,他将自己发现的金子赠送给用来打败雅典的军队。他诅咒雅典城民的亡,带着他的愤怒和怨恨。

最后泰门去了,他在自己的墓碑上铭刻着对人性之恶的诅咒。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内涵却很丰富。到底是“金钱是罪恶的根源”,还是“人性本贪”?没有谁能为这个悲剧找出一个合理的原因。

因为是精缩的短片小说,是戏剧转化成的故事,所以,很容易就看得到整体,不再钻进某个细节去推敲其中的因果和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也没有时间将自己融入人物内心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我只是客观的在看一个故事一个老人,然后感叹一句,这是个悲剧。

《雅典的泰门》是莎翁最后一部悲剧。这个悲剧给人的警醒更具社会意义。不同于其他作品中因主人公的“嫉妒”“仇恨”“自私”等感情所导致的悲剧。这次的悲剧根源竟然是“善”,泰门的善,没能给他善终。而别人贪却不见得泰门更加悲惨。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最大的悲。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五】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当然,孩子们在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后,这个写法就会变得很简单。因为无论是那种写法的根本都在于,已经熟练了解原文,并能够提炼重点内容。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六】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话剧,以滑稽戏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但围绕的却是当今社会敏感话题——早恋。话剧主要是围绕着一个班里的一群同学和一个另类辅导员,故事情节时而幽默时而感人,为我们展现了花季友谊的纯真。

话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代表如今校园里的一类人,有时尚追星的女孩;有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有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好但人缘极佳的同学。他们都是花季的代表,是青春的象征。中国人向来的观念是,这段时间如果男女同学彼此有好感,就是早恋。剧中的陶伟父亲就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缩影,当知道儿子与某个女生来往频繁,就会尽全力去阻止,企图扼这段友谊。然而,身为班辅导员的马老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位辅导员处理此类事情的方法,不禁让我甚为欣赏。

其实,不应该把所有男女同学的交往都视为早恋,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待这类问题,或许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青春懵懂的感情看作为最深、最真和最纯的友谊。学校的禁止、家长的反对,有时只会造成逆反心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要是知心朋友,多交几个又何妨?难道只因为性别,就在友谊面前退缩吗?

当然,我并不鼓励早恋,但我也不赞成盲目的阻止。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两个人互相欣赏,并共同努力,且双双考入名校的话,那谁又能说这不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被外貌所吸引,还不了解何谓爱情时,那这就是早恋所引起的问题了,可能会使成绩下降,亦或者失去未来。

青春是我们最大的筹码,我们应该好好利用。青春时代懵懂的感情是被允许的,更是可贵的。如果老师和家长能积极引导的话,那么哪怕是早恋,也是一段有好结果的友谊。

我们在青春的跑道上奔跑着,是花季,也是雨季,但我们依旧奔跑。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七】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励,传奇剧)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再以莎氏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娅、考狄莉亚、黛丝德蒙娜、奥菲利娅等,也决非用善良、真挚、热情等词语所能概括的。至于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之欲出。仅以《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为例,他不是单一的凶狠的吝啬鬼,而是被作者赋予丰富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性格特征。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在把夏洛克同莫里哀创造的吝啬鬼形象作分析比较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只是吝啬——如此而已;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则是吝啬。机警、复仇心重、对女儿慈爱、机智等等”,特别是莎士比亚在剖析夏洛克疯狂的贪财欲时,兼以饱蘸同情的笔触刻画他备受基督教徒侮辱而产生的复仇心。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不仅是由于夏洛克同安东尼奥个人之间私仇的激化而引起的,而且涉及到了欧洲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的犹太人和基督教之间对立的矛盾,具有特定的社会原因。

“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剧又一鲜明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为了刻画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增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仲夏夜之梦》中多至四条线索),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悲剧《哈姆雷特》头绪纷繁,矛盾复杂,仅以复仇的线索而言,就有三条: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展开的同封建王权的代麦克劳狄斯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为泄私愤、报私仇分别所进行的复仇盲举。其中,以前者为主线,后者为副线,副线从属于主线,推动主要情节的发展。

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又是另一大特点。莎剧的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闻其声若见其人,完全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做到了个性化和形象化的结合,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有时温文尔雅,有时明白畅晓,有时妙语连珠,有时语无伦次,这一切均取决于他内心矛盾的斗争和思想性格的发展。特别是作者精心设计了许多精彩的内心独白,揭示他的精神世界,丰富和深化他的性格特征。

上述莎土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他长期以来坚持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晶,更是他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具体运用的产物。总之,读了莎士比亚戏剧,受益匪浅。

中考戏剧作文的形式【八】

“快起床了”、 “眼睛离远点”、“早点上床睡觉… …”,你的唠叨从早到晚,起床、吃饭、写作业甚至上床睡觉,每时每刻都能成为她唠叨我的绝好素材。一听到你的唠叨,我真是不胜其烦,真想把耳朵堵起来,又想冲着你大吼一声:“别说了,烦了!”难怪字典里对唠叨的解释都是“说起话来没完没了,惹人厌烦”,相信你会和我有同感。其实,大人唠叨,是因为爱你才向你唠叨。唠叨,其实也是一种爱 ,是一种呵护,是一种提示,是一种帮助……

你的唠叨随时倾注着对我们的爱。每天早晨,“快起床了”、“抓紧时间”的喊声都会在你我家里准时响起。你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她总是一起床就跑到厨房里,忙着做早饭,然后叫我们起床,我们洗脸的空当儿,你又把早饭摆好,等我们吃上早饭,你又忙着收拾床铺。你这么辛苦,不就是怕你我迟到吗?

你的唠叨时刻提醒我们改正缺点。我就有不少坏毛病,比较突出的就是磨蹭,缺乏时间观念;还马虎大意,写字、算算术,不是丢三落四,就是计算错误,“太阳”我就有好几次写成了“大阳”;还有就是屡教不改,总是犯相同的错误,比如写作业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快趴到本子上了,这时,你总是不停地提醒我:“眼睛离远点”。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应该感谢你的唠叨。

你的唠叨还会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有时我为了玩电脑游戏,总是不停的缠着你,一遍一遍的问“行不行呀?”,“行不行呀?。这时你就会问我,你唠叨你是为你好,你都不胜其烦,你为了不应该做的事没完没了,是不是也不好呢。这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我想你也是不想唠叨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情愿把自己变成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婆,所以当你那充满爱和希望的唠叨再次响起时,我们应深情地说一句:“你,您说得对!”因为唠叨是爱的精华,是老天给予我们的提示,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是朋友的给予我们的帮助……唠叨,它把爱浓缩成了精华,可以使成功离你更近;可以使快乐伴你前行;可以使灾难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