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主题是智力与借力的作文)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主题是智力与借力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00:23:00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主题是智力与借力的作文)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一】

我爱学习、上进,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自信,总爱把“不可能”挂在嘴边。直到今年参加了晋江市教育局主办的垃圾分类环保知识竞赛,我才找到了那个自信的自己。

老师一在班级公布环保知识竞赛,立刻有很多同学踊跃报名,我也怀着忐忑的心情报了名。当满满46页的资料分发下来,我顿时就傻了眼,要在短短的10余天利用课余时间记住这些内容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一星期过去了,每天除了作业,还要熟读背诵理解这冗长的资料。突然间,感觉“压力山大”,真有点后悔当初参赛的那个决定,但每当看到爸爸停下手中的工作陪在我身边读着,每当听到老师微信问我的掌握情况时,顿时感觉惭愧不已。我告诉自己,尽力而为吧!

第十天时迎来了学校的淘汰赛,满是犹豫的我竟然获得了第二,取得了进镇比赛的资格。当天下午又进行了镇级比赛,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高手强敌,要想取得名次,简直难似大海捞针。但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自信一些,许老师不是也一直说我一定行的吗?静下心来认真比赛,当镇级第一名的成绩公布下来,我欣喜若狂,原来我也可以这么优秀。

接下来要挑战的就是市级比赛啦!面对全市的高手,要想取得名次,简直堪比登天,但此时的我内心已经充满了自信,浑身聚集了无穷的力量。当站上市级冠军的领奖台时,我才猛然醒悟,原来自信的力量是这么的强大,我找到了它。

通过这次的比赛,我实现了蜕变与超越!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二】

“上周的随笔,让你们写的演讲稿,对吧?那今天我们抽出一节语文课来演讲啊。记得要脱稿啊!”一大早到校,就听见了这个消息,班里一阵有气无力的回应声:“好——”

说实话,我从未有过要上台演讲的想法,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价值,也没有这种去展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一面。于是待我拿到随笔本后便将它胡乱塞进了书包。课间,就听见“徐老师”和郑皓文大声说笑,准备着演讲。我心中暗想:“像这种大咖都准备参加,又哪轮得到我这种菜鸟呢。”紧接着几个课间,我的耳朵里充斥着“大咖们”积极准备的动静。

转眼就到了语文课,果不其然,李老师一进教室门,就说:“好!准备了一个上午了也差不多了吧。来,谁第一个?”话音刚落,郑皓文的\'手就举了起来,可李老师还是先环视了整个教室后确认目前没有人举手之后,便喊了郑皓文。可能是增加了需要脱稿的难度,平常活跃的另外几个人也都安静下来。

郑皓文迈着他稳健的步伐走上了讲台,站定后便开始了他的演讲。整个过程中,他台风洒脱稳定、气质幽默,侃侃而谈,行云流水。此刻,我的内心荡起涟漪。听着“郑大咖”的演讲,窗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还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鸟叫声。再看“郑大咖”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丝毫不怯场,又瞄见不远处跃跃欲试的“徐老师”。我的内心再次涌动,要不要挑战一下自己?伴着大家的掌声,郑皓文演讲结束了。“下面谁来?”李老师又看向我们,“我——我——我!”早已跃跃欲试的“徐老师”早已探出身子,伸出手臂近乎喊着。“好的,那就你来吧。”李老师笑着说到。“徐老师”自带BGM,昂着头,挺着胸走上讲台。可能班级气氛一下子太热情,站定之后,“徐老师”貌似忘词了,卡在那儿了!本来已经鼓足勇气,决定举手的我发现了这一微小的细节,内心早已放下的胆怯又瞬间膨胀起来。咋办啊,这种常态走上讲台发言的“老戏骨”都出错了。我这种平时语文课前的单人讲解名著都够紧张的“菜鸟”,这次要不就算了吧……我内心又开始打起鼓来。

四十分钟的课堂,本来时间就很短暂,几位大咖先后掀起了高潮后,气氛转瞬即下,仿佛跌落冰点。我悄悄抬起头,藏着胆怯的眼睛正巧对上了李老师环视全班的眼光,我不自信地把头瞬间低了下去。“还有人要上来展示吗?”李老师问到。这句话仿佛如一双有力的大手在身后推动着我,之前动摇的心又一次被唤醒。李老师问第二遍时,我果断举起了手,可同时李忠杰也举起了手。李老师同时看到了我俩,他先喊了李忠杰,不知为何,我松了一口气。毕竟我自己对第一次脱稿演讲是非常的不自信和没把握的。

不到三分钟,李忠杰演讲结束了,耳边想起李老师熟悉的声音:“华峻晨,来吧。”我猛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僵硬地走上了讲台,看着台下四十多双眼睛,我硬着头皮开讲,颇为机械。讲着讲着,原本僵硬的身体慢慢舒缓下来,手势和动作也随着演讲而多了起来,演讲也越发的自然。讲的正起劲时,下课铃响了,我居然还没讲完,我尴尬地“戳”在讲台上,等待着铃声结束。我认真完成了结尾后,台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红着脸走下讲台,内心却享受着从未体会过的这么热烈的掌声。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流畅、自然地在讲台上演讲!在这之前我是绝不会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举起我的手的。

那次演讲,我超越了自我。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多地迎着老师的目光在课堂上举起手,并享受着那次演讲给我带来的奇妙的变化和快乐。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三】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儿吐出了新绿,花儿散发出芬芳,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小燕子飞啊飞,飞过一条小河边,看见小河里扔满了易拉罐、一次性饭盒、方便袋……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河水也散发着一阵阵臭臭的味道。

忽然,他看见一只小鱼把头伸出水面,小燕子连忙说:“小鱼儿,你好啊,有空出来透透气啊?”

小鱼愁眉苦脸地说:“别谈了,小燕子,以前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面自由的游玩,吃着青绿的水草,多自在啊。可现在?唉……”小鱼重重的叹了口气。

“为什么啊,你这样唉声叹气的?”小燕子关切地问。

“你不知道啊?”小鱼惊讶地说:“河那边建了一座大型工厂,把生产中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整条河都被他们污染了,我们也呛了快窒息了。人们也把生活中的垃圾随意地扔到河里,河水一天不如一天了,我们也准备搬家了。

小燕子耸耸背说:“怪不得我感觉河水臭臭的,空气也没有以前新鲜了。小鱼小鱼你快看,那里的烟囱又在冒黑烟了!”

“是啊,你看太阳公公也被呛黑了脸。”小鱼愤愤的说:“人类真是太不注意保护环境了!”

“是啊,他们还整天嚷嚷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呢,真是空喊着口号呀!”小燕子也气愤地说。

“好啦,我要搬家走了,再见了小燕子。”

“再见吧小鱼,希望你能找到一处清澈的家园。”小燕子依依不舍的和小鱼儿道别了。

“我们还能拥有一片清新、蔚蓝的天空吗?”小燕子边飞边想……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四】

当今社会,世界处处都有竞争,人人时时存在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向自己挑战,超越自己。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战胜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开启的钥匙也是自己,唯有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能够超越自己的人才识真正的强者。

在《奥林匹克故事》中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故事:在墨西哥城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一位脚缠绑带的运动员忍着巨痛不断迎向终点,坐台上观众寥寥无几。这位运动员由于不慎引发旧伤,但是超越自己、跨过终点线的信念却支撑着他走到了终点。在场的人都为他鼓掌喝彩。随后,记者采访了他,他的一席话令人印象深刻:我的国家派我来,不是为了只听起跑的枪声,而是为了让我跨过终点线,这场我与我的较量中,我赢了!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远”——超越自己,超越梦想。

想要超越自己,就要勇敢地去面对过去的失败,承认自己曾经失败。正视自己的缺点,承担自己的假丑恶。超越自己,放飞梦想,放宽自己的心灵,有的比有失,大胆地去幻想,哪怕是天方夜谭也可成为现实。采百家之长,成独家之本。放飞梦想,坚持到底。

想要超越自己,胸中必要有大志,无大志者难成千万事。“泰山不辞山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海也是由滴水汇积而成。因此,超越自我也要先学会积累:累积失败,累积教训。超越自我,先立大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超越自己,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有那些志存高远、发奋自强、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进而不断超越和完善自己。

关于借力和超越的作文【五】

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大学》提倡的就是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同时《大学》也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如此说来古人推崇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一理念。而如今,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着老师的孜孜教导要我们“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父母亲也反复对我们叮咛着说要“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不可否认,传统教育一直以来倡导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一观点。看来个性张扬只能成为青春年少的代名词,而厚积薄发才能做成功的同路人。不过一个人认真做事同时也要懂得如何保持低调做人,因为低调是处世的一种姿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大智慧,还蕴含着一个人的翩翩风度和谦谦修养。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做事也同样要有做事的尺度,成大事者往往都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如此才可以把平凡创造出非凡来。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奇人,一百多年前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毛泽东晚年还曾说过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可他身上有什么成功的黄金定律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又何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做人先要给自己立宏图大志并胸怀宽广,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专心为之,从容淡定方能纵观天下担当大事,谨慎廉洁仁礼并用方能稳中求胜……”这些浸透着人生哲理的箴言都是曾国藩成功的为人之道,同时也是他对人生和教训点滴积累的结果,时至今日这些对人生和事业深刻领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人生四个字“做人做事”,做事的同时开始懂得如何做人,做人的同时开始明白如何做事。当你面对生命中的得淡然,失泰然时,当你能微笑面对晨曦与晚霞时,你就已经开始慢慢长大渐渐成熟了,你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衡量如何做人和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