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青川的风俗作文

青川的风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16:54:29
青川的风俗作文

青川的风俗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青川的风俗作文【二】

您好!您离开家乡去四川青川支教已经一星期了。不知道您在那边过得习惯吗?身体好吗?

记得20多天前,我们得知您被调派去青川支教,而且整个奉化就您一人,一去就要四个月,爸爸担心您的身体,有点顾虑。可您却说:“去年汶川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国人民都去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有机会去帮助他们,让那边的孩子能重新回到教室上课,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我是奉化惟一选派的老师,这也是我的荣誉。”看到妈妈有如此大的决心,爸爸终于打消顾虑,全力支持您。

妈妈,您出行的那一天,把我搂在怀里,不停地嘱咐:“孩子,在家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我一想到您要跟我们分开四个月,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真想对您大声说:“妈妈,您不要去了!”但我还是忍住没说出来,我知道那里的孩子更需要妈妈。

妈妈,您不在身边的日子,我度日如年,感觉时间好像停滞不前。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您。放学一回家,我会习惯地说:“妈妈,我回来了。”晚上做完作业后,我也总是脱口而出:“妈妈,帮我签名。”就像别人所说的,母子连心,妈妈,远在青川的您也一定很想念我吧?

今天,爸爸给我看您在给青川小朋友上课的照片。教室是一间小小的.板房,30来个学生正在专心地听您讲课,而您站在黑板前,微笑着上课。看着您那么投入、那么自信的样子,我觉得您真了不起。

妈妈,我虽然很想念您,很想您快点回来,但我更为您自豪。您不顾自己的身体,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帮助别人,您那种心中有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值得我学习。“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园丁精神在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妈妈,您在那边安心地工作吧,我会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爱您的儿子 宇宇

青川的风俗作文【三】

第一次到小哥哥家时,那时候地震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我记得那时候我惊呆了 --他们的房子倒塌了,全家都住在田边的小小的帐篷里,那里很潮湿,田里都是杂草,还有很多小虫子爬来爬去。家里一贫如洗,吃的、用的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用品了,我这才到他们的困境和地震带给他们的灾难。我于是把礼物送给洪洋哥哥,并给了他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费和生活费,那是我攒了很久的压岁钱。那时候洪洋哥哥刚刚失去外婆,地震那天洪洋哥哥逃出了,而他外婆却被压在废墟里,三天后才被找到。我希望他能快乐起来、安心读书。

我在青川待了四天,跟妈妈东奔西走,去了很多学校,见了很多人,那时候我只有四岁,很多都记不得了,唯一清晰的是经历的.那场余震,到现在,那种害怕的感觉仍然记忆犹新,我不知道洪洋哥哥当时是怎样的,但当我看见洪洋哥哥看见我能去看他,露出笑容时,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我能帮到他。

第二次去的时候,洪洋哥哥家在装修了,但条件仍然很艰苦,房子是造起来了,可房子里家徒四壁,家具很简陋,浴室里有蜘蛛网和很多小虫虫,房子外面还在施工,厕所是没有的,只在猪圈旁边挖了一个洞,一上厕所,猪还会叫,妈妈很害怕,我觉得很奇怪。

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哥哥和我都长高了,这次我带给哥哥一辆遥控汽车,当然还有学费和生活费,这次我在哥哥家里住了一个晚上,我们一起玩游戏、钓鱼、逗小狗等等,哥哥不太爱说话,但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他笑的很灿烂,而且很照顾我,看见哥哥很开心,我更开心了。

直到现在,我一直坚持每年给小哥哥寄钱写信,我相信这份友谊能天长地久。可是,当时帮助哥哥的时候,我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也许那就是单纯吧,我希望以后能一直这样单纯地帮助别人,就象妈妈说的那样,单纯的帮助别人才会收获快乐!

青川的风俗作文【四】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青川的风俗作文【五】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风俗,现在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日,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日每家都要做一种粥,而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日,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日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风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有趣的风俗。

青川的风俗作文【六】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9] ,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人的季节,凡犯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