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黑洞之谜被学生们给解开作文)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黑洞之谜被学生们给解开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22 00:52:19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黑洞之谜被学生们给解开作文)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一】

大自然是一位魔术师,可以将一样事物充满奥秘,平时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会为我们非常大的启示。

仙人掌,一种司空见惯的植物,它的“祖籍”是荒芜人间的沙漠。在现在一些“白领”的办公室上,总爱放一盆小巧玲珑的仙人掌,及不占地方,又美观。可是那些生活在久旱无雨的沙漠里的仙人掌为什么也总是生气盎然呢?难道说它们有什么有什么特异功能吗?带着这个大大的问题,我打开“百度一下”,在网上寻找答案。

通过一段视频,我知道了在仙人掌茎的内部有很小、很薄、很密的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如果我们剖开仙人掌的一面,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就可以看清楚这些细胞。再加上长时间退化,仙人掌的叶子已经退化为针状,所需水分也不多,大部绿色分都储存到了茎里。只要下一场零星小雨,仙人掌就会长出一些新根,这些新根就像水管一样将水分输送到茎内,由小细胞储存起来,以便最干旱的时候使用。我想,可不可以模仿仙人掌的结构发明一种饮水机呢?

我的新型饮水机名叫“沙漠新绿舟”。它的外形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颜色是墨绿色的,在小盒子里,可以储存大量的水。每当下雨的时候,小盒子的顶部、中部都会弹出一些小方格。这些小方格可以将水输送到小盒子里,经过过滤,就可以储存起来。这水比泉水还甜,比纯净水还干净。这种饮水机适合在沙漠中的勘探队使用。而且它携带非常方便,只要放在越野车的后面就可以了。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中有许多秘密,待我们去发现。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二】

下午4点我们到了西城广场,开始了由地瓜老师为我们讲解有关蜗牛的知识。只见地瓜老师手上捏着一只白玉蜗牛。它很大,足足有地瓜老师手掌这么大。背着一个深褐色、重重、螺旋形的大壳。壳的下面藏着一条乳白色的软软的身体,时而缩进壳内,时而又伸出来,在手上缓缓蠕动。蜗牛头上还有两对触角,上面一对长,下面一对短。在触角的最顶尖上各有一个小小的圆点。那就是蜗牛的眼睛,下面一对是假眼。蜗牛还是一个高度近视眼呢,它只能看见6厘米以内的事物。接着,地瓜老师向我们发起了提问攻势:“蜗牛的壳为什么那么硬?”陆苇杭马上回答,因为蜗牛需要补钙。“答对了,蜗牛补钙有三种方法,一是吃泥土,二是吃鸡蛋壳,三是吃自己的壳”吃自己的壳,不会吧,这很残忍啊,地瓜老师说这也是蜗牛及时补钙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壳还是会再生长出来的。所以我们观察到蜗牛壳背上不规则的纹路,那就是吃掉自己的壳它新长出来的。蜗牛还长有1000多颗牙齿,并且都长在舌头上,这也是他啃得动它的壳的'原因吧。当然,1000多颗牙齿还不算多,它的腹足有25600多只呢!一只腹足长有一个吸盘,使它能牢牢地粘在地上。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背了一个重重的壳,所以蜗牛才走得那么慢。蜗牛身体上还有三个孔,分别是生殖、排泄和呼吸用的孔。排泄和呼吸孔都在壳肉之间,生殖孔在蜗牛右耳的下面。接着地瓜老师又跟我们讲解了蜗牛的繁殖生育。蜗牛不分雌雄,但也需要两两交才能生育,通常为2—4小时,在交时它们还会跳一段交舞,但也极有可能被天敌吞食,所以蜗牛生育也很危险。蜗牛一次生200个左右的蛋,一年生1000个左右的蛋,一生会有6000多个蛋好生,真是一个超级妈妈啊。最后地瓜老师老师还让我们玩起了“蜗牛赛跑”游戏,我挑选了一只,用喷水小壶往壳上喷点水,刺激它爬行。五分钟过去了,其他蜗牛开始慢慢蠕动了,可我的却纹丝不动,二十分钟过去了,周嘉彤的蜗牛已经爬到终点了,我的依然默默沉睡中。当比赛结束了,我的蜗牛才刚开始苏醒,我也真是醉了!

这次探索蜗牛奥秘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但却给我们增长了很多课外科普知识,也充满了乐趣。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三】

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20世纪50年代最为知名的俄罗斯儿童科普类作家伊林·谢加尔所写的《大自然的文字》。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曾经风靡一时,影响许许多多青少年的科学心灵。《大自然的文字》是伊林的另一本著作《在你周围的事物》(亦称《你身边万物的故事》的中文选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写了人类生活中“大自然的文字”,而这也是本书的“书名”;二是“我们城市里的事”,描述了街道、地铁等城市建筑;三是“日常用品来自何处”。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部分,这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这个世界里,很多人可能认为,在中国,中文就是中国的文字;在日本,日文就是日本的文字……no!其实,人们也许并不知道,植物、石头、鲜花……,所有这一切都有自己的“文字”。不仅如此,人类还都可以看懂天地万物的“文字”。比如,在石头上发现有恐龙是足迹,就能预测出这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什么年代;如果要预测出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样子,就要通过“大自然的文字”石头……很神奇,对于石头我很感兴趣,后来我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有一次在建筑工地一个挖土工的铁锹刨到了一块灰色的石头。对你来说就是这块石头,然而对于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来说,这是石灰岩。后来人类通过观察发现,它是由居住在大海里的小贝壳形成的。这就是说,很久很久以前,如今耸立着一座城市的地方,曾经是大海。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不懂“大自然文字”的我现在也能懂“大自然文字”了。

这本书除了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部分,《大自然的文字》还讲述了船员如何在航海时辨别方向;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靠云朵辨别天气变化;还有地质人员推断地质变化,推测出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样子。……所有这些生动的例子,者说明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自然,我们也能获得很多知识和奥秘。这正是《大自然的文字》最引人入胜之处。

这个暑假,自从我读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后,我深深懂得了要留心观察,善于实践,多思考。这样,我们才可以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四】

生活中处处有秘密,而大自然的秘密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心动不如行动,请大家跟着我的脚步,步入大自然,来一次独特的寻密之旅吧!

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支悦耳动听的曲儿,总是回荡在我们耳边;有人说,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跃入我们的视野;有人说,大自然是一首优美的诗,让我们陶醉其中。

那好吧,就让我们踏上这神奇的寻密之途,寻找第一个秘密:大自然中美妙的清音。

清晨,晨雾笼罩着大地,像给大地母亲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一切都那么寂静,花草沉浸在无限的静谧中,人们甜美地睡着。陡然,一声清脆如洗的叫声,打破这片寂静,就像平静无波的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望着窗外,细细聆听鸟儿的欢唱,窗外树梢上,屋檐上,电线杆上,都有可爱的影子跃动着。鸟儿们争先恐后,扯开憋了一个漫长夜晚的歌喉,吧最甜美的歌声,献给孕育它们的大自然。鸟儿在欢唱,小溪在唱和。那潺潺流淌的溪水,此潮彼伏,溪边绿草红花,那玲珑的小石子铺满了溪边,形成一条石子地毯。

我们要寻找的第二个秘密,是大自然中的图画。地上,绿草如茵,无数朵野花五彩缤纷,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绿草掩映着花朵,花朵衬托出绿草,风儿一吹,小草跳起了“霹雳舞”,花朵在风中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还有美丽的蝴蝶姑娘还不时地出入在这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中!

我们要寻找的第三个秘密,在自然中处处遍布。如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莽莽昆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梨花教会我纯洁;乳燕教会我勇敢乐观;雏鹰教会我要抱负远大;山丹丹教会我热烈顽强……

同学们,在这次寻觅之旅中,你寻找到大自然的秘密了吗?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五】

黑洞的形成:当大质量天体演化末期,其坍缩核心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3。2倍时,由于没有能够对抗引力的斥力,核心坍塌将无限进行下去,从而形成黑洞。(核心小于1。4个太阳质量的,会变成白矮星;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成中子星)。在绝大部分星系的中心,包括银河系,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它们的质量从数百万个直到数百亿个太阳。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有黑洞解。其中最简单的球对称解为史瓦西度规。这是由卡尔·史瓦西于1915年发现的爱因斯坦方程的解。

根据史瓦西解,如果一个引力天体的半径小于一个特定值,天体将会发生坍塌,这个半径就叫做史瓦西半径。在这个半径以下的天体,其中的时空严重弯曲,从而使其发射的所有射线,无论是来自什么方向的,都将被吸引入这个天体的中心。因为相对论指出在任何惯性座标中,物质的速率都不可能超越真空中的光速,在史瓦西半径以下的天体的任何物质,都将塌陷于中心部分。一个有理论上无限密度组成的点组成引力奇点(gravitationalsingularity)。由于在史瓦西半径内连光线都不能逃出黑洞,所以一个典型的黑洞确实是绝对“黑”的。

史瓦西半径由下面式子给出: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天体的质量,c是光速。对于一个与地球质量相等的天体,其史瓦西半径仅有9毫米。

温度:就辐射谱而言,黑洞与有温度的物体完全一样,而黑洞所对应的温度,则正比于黑洞视界的引力强度。换句话说,黑洞的温度取决于它的大小。

若黑洞只比太阳的几倍重,它的温度大约只比绝对零度高出亿分之一度,而更大的黑洞温度更低。因此这类黑洞所发出的量子辐射,一律会被大爆炸所留下的2。7K辐射(宇宙背景辐射)完全淹没。

事件视界:事件视界又称为黑洞的视界,事件视界以外的观察者无法利用任何物理方法获得事件视界以内的任何事件的资讯,或者受到事件视界以内事件的影响。事件视界是造成黑洞所以被称为黑洞的根本原因,不过实际的观测还没有发现事件视界。

光子球:光子球是个零厚度的球状边界。在此边界所在位置上,黑洞的引力所造成的重力加速度,刚好使得部份光子以圆形轨道围着黑洞旋转。对于非旋转的黑洞来说,光子球大约是史瓦西半径的一点五倍。这个轨道不是稳定的,随时会因为黑洞的成长而变动。

光子球之内光子依然有可能因素可以脱离,但是对于外部的观察者来说,任何观察到由黑洞发出的光子,都必须处于事件视界与光子球之间。这也是反对黑洞存在的人所依据的强烈反对事实之一,透过观察光子球的光子能量,无法找到事件视界存在的证据。

其他的致密星如中子星、夸克星等也可能会有光子球。

参考系拖拽圈:参考系拖曳圈(Ergosphere,又称FrameDragging或是LenseThirringEffect,“兰斯-蒂林效应圈”),转动状态的质量会对其周围的时空产生拖拽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参考系拖拽。旋转黑洞才有参考系拖曳圈,也就是黑洞南北极与赤道在时空效应上有所不同,这会产生一些奇妙的效应来让我们有机会断定其实实在在是一颗黑洞的特征之一。

观测者可以利用光圈效应及参考系拖曳圈,观测进入或脱离黑洞的光子的运动,透过间接的手段,例如粒子含量的分布及PenroseProcess(旋转黑洞的能量拉出过程),来间接了解其引力的分布,透过引力的分布重新建立出其参考系拖曳圈。这种观测方式,只有双星以上的系统才能够进行这样的观测。

时间场异常:黑洞周围由于引力强大的因素,理论预期会发生时间场异常现象,这包含了周围的'参考系拖曳圈及事件视界效应。

此外,由于时间物理学尚未发展,时间意义失效的区域,目前物理学还无能力进行探讨。

黑洞合并:黑洞的合并会发射强大的引力波,新的黑洞会因后座力脱离原本在星系核心的位置。如果速度足够大,它甚至有可能脱离星系母体。

黑洞的分类:

1。按质量分

超巨质量黑洞:可以在所有已知星系中心发现其踪迹。质量据说是太阳的数百万万至十数亿倍。

小质量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至20倍,即超新星爆炸以后所留下的核心质量是太阳的3至15倍就会形成黑洞。理论预测,当质量为太阳的40倍以上,可不经超新星爆炸过程而形成黑洞。

中型黑洞:推论是由小质量黑洞合并形成,最后则变成超巨质量黑洞。中型黑洞是否真实存在仍然存疑。

2,根据物理特性分

根据黑洞本身的物理特性(质量、电荷、角动量):

不旋转不带电荷的黑洞。它的时空结构于1916年由史瓦西求出称史瓦西黑洞。

不旋转带电黑洞,称R-N黑洞。时空结构于1916-1918年由Reissner和Nordstrom求出。

旋转不带电黑洞,称克尔黑洞。时空结构由克尔于1963年求出。

一般黑洞,称克尔-纽曼黑洞。时空结构于1965年由纽曼求出。

3。原初黑洞

原初黑洞是理论预言的一类黑洞,尚无直接证据支持原初黑洞的存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宇宙早期膨胀之前,某些区域密度非常大,以至于宇宙膨胀后这些区域的密度仍然大到可以形成黑洞,这类黑洞叫做原初黑洞。原初黑洞的质量与密度不均匀处的尺度有关,因此原初黑洞的质量可以小于恒星坍塌生成的黑洞,根据霍金的理论,黑洞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质量非常小的原初黑洞可能已经蒸发或即将蒸发,而恒星坍塌形成的黑洞的蒸发时标一般长于宇宙时间。天文学家期待能观测到某些原初黑洞最终蒸时发出的高能伽玛射线。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六】

风云雷电,阴晴雨雪,动物植物,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老师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只要你认真思考,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许多神奇的奥秘……

在我们小区的池塘边,有一美丽的大白鹅,它整天浮在水中。我就有了一个疑问,它为什么能浮在水上,难道是因为它很轻能飘在水面吗?我上网查了查,噢,原来它是靠脚上向外扩散的蹼。它一共有四个蹼,每个蹼都能很好地支撑整个身体。根据这个发现我要发明一款“水上走鞋。”它由一个像蹼一样的平面橡胶组成。为了保证安全它的外面是一个充起罩,把里面包围着可以在水上悠闲地飘来飘去,好像“蜻蜓点水一样。”这款鞋也可以配备在飞机上。如果飞机失事,就不用穿上救生衣,直接穿上水上走鞋就能稳稳地落在水面上。如果落在地面,充气罩会让人弹起,人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一场灾难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设想一下,人在水上飘,该多么刺激又搞笑啊。

大家都听说过“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吧。小壁虎的尾巴断掉又迅速地长了出来,这说明小壁虎的再生能力很强。因此我想发明一款“壁虎生发水”——就是从壁虎身上提取的DNA放到洗发水里,这样人们就不会再为掉头发而烦恼了。我妈妈就有一个天天掉头发的问题。每当她看到别人都有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就特别羡慕。她很爱美,爱穿漂亮的衣服,可是没有长发的陪伴又怎么会美起来呢?我想到了一句有趣的话“你顶着半百的头发怎么会有年轻的心态呢?”妈妈,现在开始你不必再为掉头发而烦恼了。有一个小小发明家在成长着,长大了研究出一种药水,让你重新长出一头长发……

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科学家的发明大多是来源于大自然的启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青蛙的眼睛,萤火虫的夜行,狗的嗅觉,驴的耳朵……昙花为什么只开那么一下?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能四海为家?含羞草为什么能预报天气?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奥秘,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索。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七】

武汉科技馆内的展览内容,一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航天知识展,观看了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通信卫星、东风Ⅱ型导弹、长征系列火箭、飞行舱等,妈妈分别给我介绍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原理。

接着,我们参观的是声、光、电磁展,从一楼至三楼的展厅里,摆放着49个实验装置。每个实验设备,都标着它的操作方法和运用原理。各式各样的科学实验装置,显示出科学的奥妙无穷,真是又稀奇、又有趣,我觉得最好玩的要算是“魔灯”了,在小桌上放着一个管好光滑透明的玻璃圆球,里面有一些像线条一样色彩斑斓的光线,当我用手触摸圆球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像施魔法一样,集中到我的手心上来,这是辉光发电的一种表现形式。玻璃球体内充有两种以上稀薄的惰性气体,在高压电场的激发下,惰性气体便会发出光来。由于高压电场对大地的电容基本是均匀的,当人体靠近时,改变了电容的.分配,也就改变了电场的分布,于是发光的方向也改变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制造的。

最后,参观的是《院士科技影视厅》,这里介绍了我们武汉地区4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情况,我被老一辈科学家“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先进事迹深深感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向他们一样。

探索黑洞的奥秘作文【八】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科学画报》。晚上我躺在床上,津津有味的读起书来。看着看着,忽然听见床下有人叫我,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一尺多高的蓝精灵。他神秘的对我说:“小朋友,你想看《科学画报》中描写的黑洞是什么样的吗?走,我带你去。”说完便拿出一件泳衣似的衣服给我穿上,说道:“放心吧,时光旅行快得很!”我好奇的穿上这件衣服,呀!身体一下变得轻飘飘的`。“嗖”便向宇宙飞去。

飞着飞着,一只蓝色超级巨星展现在我的眼前,它大概有几百亿栋高楼那样大。正在这时候,我发现它的“身”后有一个像打起来的陀螺似的东西。我想:“这大概就是黑洞吧”。于是,我纵身一跳,进入了黑洞,只见里面发出刺眼的光芒,蓝精灵告诉我:“这都是被黑洞所吸收的光线。”我大吃一惊,心想:“妈呀!连光线都逃脱不了,它简直可以如来佛祖相提并论了。”正在这时,我们迈进了另一个宇宙空间,这里花草树木都很茂盛,形成了一块天然的花地毯。天和海都是红色的,陆地是透明的,天上飞的是无翅膀的鸟,水里游的是无鳃的鱼。这里的居民长着章鱼一样的八只爪子,水母一样透明的身子,说话声音细细的,好听极了!交通工具是一条条长长的带子,你站在上面一按按钮,立刻就能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里的一切都跟我们相反,母鸡打鸣,公鸡下蛋。看到这些鸡蛋,我才想起还没吃饭,便走进一家饭馆,只见一个“人”用两只脚举着一辆轿车,六只脚在地上快速行走。我坐进轿车才发现,车门是用巧克力做的,车窗是果冻做的,方向盘是鸡蛋做的,车身是各种叫不出名的好吃的。我立刻狼吞虎咽得吃了起来。当当当,时钟敲响了十一下,呀!我着起急来,黑洞只能进不能出我可怎么回家呀!蓝精灵笑着告诉我,别着急,白洞跟黑洞相反只能出不能进,我们从白洞就可以回家了。

“小懒虫快起床”闹钟在我耳边响起,原来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