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500字(关于家乡的作文高中600字)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500字(关于家乡的作文高中600字)

更新时间:2022-05-22 11:20:44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500字(关于家乡的作文高中600字)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500字【一】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三门峡市,这里地处中原,气候适中,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被誉为“天鹅之城”。但我今天要介绍的不是这座城市,而是连接着这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的大桥——黄河大桥。

黄河大桥,顾名思义,是一座横在黄河之上的大桥,它连接着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湖滨区和山西省运城市的平陆县,它有1300多米长,在1993年12月份通车,由当时的_题词“黄河大桥”四个大字。

由于桥身比较长,必须站在河两岸离桥比较远的地方才能够一睹大桥的全貌。只见大桥由一条长长的沥青路面和很多根水泥柱子组成,水泥柱子又粗又高,它们深深地插入黄河的泥沙中,用自己那厚重的身躯撑起了桥面和每天从桥面上经过的数以万计的车辆。

桥上并没有人行通道,只能让车辆行驶,坐在车上可以观赏黄河的美景,可以看见黄河向前奔跑永不停歇的身影,也可以看见黄河两岸的田地。两岸农民用他们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桥上有四条车道还算宽,两边还装有钢制的白色护栏,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车的安全,两边的栏杆上还装有路灯,还记得有一次从山西游玩归来天色已晚,还是路灯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

我认为黄河大桥是一座不可缺少的现代化大桥,它是河南省和山西省的重要来往途径,它的存在为两岸来往增添了不少便利,让两岸的资源得以共享,让两岸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所以说黄河大桥十分重要,不可缺少,我爱家乡的黄河大桥。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500字【二】

我的家乡在新昌,新昌江静静的,从城市中间穿过,连接城市西边有几座美丽的大桥,许多爱好垂钓的人,那时候桥面上站满了看钓鱼的人钓鱼,最古老的新昌大桥,建起来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还是那么坚固和美丽,桥的两边刻着许多龙的图案,有的手舞足蹈,有的伸出龙爪,似乎在炫耀自己的爪子,还有的瞪着两只灵活的眼珠子,很有趣,大桥下有好像跟赵州桥一样的大洞和小洞,下雨时可以在洞里躲一下雨,虽然桥的整体是用方方正正的石块砌起来的,但不论刮风下雨依然在自己的岗位忠诚的守候着……

鼓山大桥也是新昌很有名气的一座桥,它的两旁有黑白相间的栏杆,人们走过就像在走天桥,下面有一条条小船,花花绿绿的停在岸边。

远远看去那是只有一个白边的横桥——人行桥,半圆形的桥边和另一边的桥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半圆的弯,十分好看,走到桥前一看,桥两侧有石栏围着,桥头还有两个亭子,每天晚上有许多乐器爱好者和戏迷们在那里尽情娱乐,听戏的人把亭子包围的严严实实,都陶醉在听戏的梦境中……

城北大桥道路很宽畅,每天经过的车子很多,络绎不绝……它是我们新昌目前最年轻的桥,桥孔只有一个大半圆,但可以与四周的高楼大厦相媲美,城西大桥的两侧一根一根的护栏,晚上,桥的支架上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彩灯,迷人极了。

城东大桥是我们新昌建造时间比较短的桥,虽然建起时间不长,但是每天来往的车辆很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七星大桥也非常不错,是新昌七座桥中唯一的一座立交桥,在上面看着车子,明明是向左开着,可一转弯在向西开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大桥,这些桥平时并不引人注目,但它带给我们方便。我爱我的家乡,爱我家的七座美丽的大桥!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500字【三】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