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二年级描写家乡的作文短文)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二年级描写家乡的作文短文)

更新时间:2023-04-11 01:05:17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二年级描写家乡的作文短文)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一】

家乡?我有多少年没有回家了?恐怕双手已数不清。

家乡,曾经种着大片大片的玉米,翠绿的,碧绿的,几乎一望无际,风一吹,唰拉唰拉作响,玉米在田里摇摆,好似音乐伴着舞蹈,协调而优美,蝉在椿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一切生机勃勃。远处时不时传来几声犬吠,近处能听到猪哼叫的声音,母鸡下蛋的叫声。这些动听的叫声,还常常参杂着叫卖声:“卖冰棍嘞!批发冰棍!”“鸡鸭鹅兔卖钱,有需要的过来看看”……

自然的声音,淳朴的声音,让我陶醉其中,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小溪旁,小溪旁鸟语花香,生着几处灌木丛,夹杂着几堆野花,穿过灌木丛,就到了溪边,溪水潺潺清可见底,能看到五彩的鹅卵石,俯下身能摸到清凉的溪水,说不定,一捞还能捞出小鱼,小虾,小螃蟹!

玩累了,倚着古木小小憩也是很快乐的事,阳光透过参天大树变成了斑驳的影子,听着自然的声音,感受沁人的微风拂过,令人神清气爽,留连忘返,那里没有公路,没有工厂,满眼碧绿,满眼金黄,衬着野径,见证季节,见证汗水,见证收获,在那里,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只有快乐和喜悦。

这时,我的耳边突然响起一种声音,而且愈来愈大,愈来愈令人震撼!哦,那是美丽的家乡在召唤我,那是淳朴的人民在召唤我!这种声音从没有停息,它和我的液融在一起一直在流淌,在热情的默契里彼此呼唤着,它越流越快,好像就要喷射而出!

哦,家乡,望有一朝一日我们能再重聚。望您也不改您的容颜,我爱您!家乡!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二】

奶奶家炸蕾吐絮的棉田里,一朵朵白绒绒的棉桃开得正旺,都被秋风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无瑕,搭配着乡亲们一起忙碌的身影、爽朗的笑容,让人念念不忘。

老家是著名的棉花之乡,被誉为“冀南棉海”,爷爷奶奶这样的的农民就是靠卖棉花来赚钱养家,所以他们天生对棉花就有一种亲切感。每次去给棉花除虫、施肥、整枝时总是要先在坡上静静地凝望它们一会儿,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无比亲切,无比温柔,饱含着浓浓的情意。

我们看着漫野的雪白棉桃,宁静、淡雅、端庄,但是走近看却发现棉花身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空枝,让人头皮发麻,心生躁意,但爷爷却习以为常,静静地说:“看来是时候给棉花整枝了。”说着就向远方的乡亲招了招手,他们立刻会意,点点头就向爷爷走了过来。要知道,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乡亲们齐心协助,一起努力来给各家棉花整枝的。放眼望去,乡亲们或弯腰前行,或双手麻利地挥动剪刀剪去多余的枝干,还时不时交流今年棉花的长势,脸上时不时露出甜甜的微笑。

我深受感染,也来了兴趣,连声要帮爷爷给棉花整枝,爷爷爽朗地笑了,满脸的褶子挤作一团:“这是干活呢,一会儿就不好玩了。”我们便立刻跑向棉花地,拿起剪刀就剪个不停。

果然被爷爷说中了,很快,枯燥和乏味代替了最初的热情和新鲜,只是重复着整枝的动作,一点意思也没有。凉风呼呼吹着,吹动了我躁动的心,我越发有放弃的心思。然而看到爷爷和乡亲们在绿地上弯腰前行的样子,听到农民们卖力地喊着口号,看着他们互帮互助,砍折树枝、看到他如珍稀的白发在在空中飘拂、想到爷爷的不易于困苦、想到棉花的健康生长,我又继续忙碌起来……

时光飞逝,几年间,乡亲们逐渐抛弃了人工养殖,而是改用新兴的现代化科技来发家致富,但每每和邻居谈起从前一起在田里工作的幸福时光,他们还是满脸的幸福,满心的怀念与感慨,他们热爱棉花,喜爱种棉花的点点滴滴,棉花与他们共存,也与我息息相关,爷爷奶奶告诉我了与棉花有关的一切,也教会了我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那段照顾棉花的时光,我会永远怀念,棉花教会我的道理,我也会铭记在心,爷爷奶奶和乡亲们在田间亲热劳动的场景更是时时浮上我的心田,棉花连接了我和老家,成了最淳朴的乡情……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三】

故乡,是我们唯一的叶落归根处;故乡,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故乡,和我们连着深厚的友谊!我爱故乡,更爱在那里的美好时光和风景。

人们都说:"温岭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走了让你忘不了,年年思念在我乡。"不错,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一一温岭。我们那边的农作物甚是繁多。春有:油菜、菠菜和韭菜;夏有:西瓜、葡萄和玉米;秋有:水稻、高粱和大豆;冬有:草莓、萝卜和芹菜。但是我最喜欢的还 是秋天的高粱。每当秋天中度,高粱就举起了一束束红得发艳的火把,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勤的劳动,汗水像拧不紧的水龙头,直往下掉。高粱都在夸奖他们,笑弯了腰呢!放眼望去,一大片红彤彤的火把像是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迎秋会呢!一位位高粱先生和高粱女士都散发出热情的火花。再选来几只白鹭表演节目。只见它们展开双翅,两对羽翼在空中有力地拍打着,像在跳华尔兹,像在为自己鼓掌。正所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啊!

以前,我们故乡是古色古香的,现如今,已经大大改观了。

现在每个人都过上了舒适安逸的小康生活。贯穿街道的是一条条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的道路。宽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耀眼的灯光将温岭这个小城市点缀得格外繁华。就连山区里的孩子也搬到渐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上来住了。城市建设越来越好,还 多了许多名胜古迹,比如:曙光碑、长屿硐天等。其中,曙光碑是因新千年第一缕陽光的照射而誉满中国,香闻世界的石塘,其永志纪念的千年曙光碑就巍然矗一立于曙光园的中心,两支相对的碑柱高高耸立,如同两扇竖起来的门板,象征着新世纪的大门已经打开。竖起的门柱又如扬起的风帆,象征石塘人民迎旭日。虽然温岭越来越好,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温岭让人有一种严肃,紧张的感觉。以前的乡村小屋虽说朴素,但这朴素中蕴藏着无与伦比的美丽,让人感觉亲切、友好。

虽然温岭的样子变了不少,但亲人之间的热情都一如既往,如果有客人来登门拜访的话,家家户户都会拿出好东西热情款待,大家就会露出两个甜甜的小酒窝!人们的热情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大家也都是热心肠的,如果看到别人有困难,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帮助。因为他们知道:"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温岭,我的故乡,我开启生命的地方……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四】

我的爸爸真了不起,他居然被我县政府杨书记接见了,一下子成了我县电台里的新闻人物了。

爸爸是从我们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来到北仑创业已有十多年了,凭着他自己的真才实干,现在在北仑拥有自己的药材公司了。去年春天,爸爸的办公室里来了两位老家里的客人,听说是我县药材公司里的两位厂长,还是爸爸昔日里的同学。他们此次到来,请求爸爸替他们解决消售老家里的一大批叫做“板兰根”的药材。

妈妈有些为难了,她对爸爸说:“我们自己公司的药材都找不到销路,他们这样做,不是让我们越渴越给盐吃吗?”

爸爸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之后,他立即回了趟老家。

从老家回来后,爸爸深沉地对妈妈说:“我县地处偏僻,乡亲们没有其它致富门道,咱老家的土质很适合种植板兰根,县政府虽然大力支持农民们去种植

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销路,现在既然求到了我,无论再难,我都不能让乡亲们失望。”

妈妈默然了,只是怔怔地望着爸爸。

之后,为了老家里的板兰根有一条销路,爸爸深夜伏案凑在电脑前在网上寻找,白天驾车四处里求人帮忙,电话里低声下气托朋求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门路了,爸爸一拍额头,冲着妈妈欢呼一声:“乡亲们有希望了。”

立即,爸爸自己租车,将家乡里的板兰根一批一批又一批地送往浙江……。

两年来,爸爸为了家乡里的经济建设,从农村到城市架起了一座金桥梁,这件事感动了我县政府里的杨书记,他多次通电话要求爸爸回到家乡来看看。

盛情难却,爸爸终于回去了。立即,县电台里的记者采访了爸爸,杨书记拉着爸爸的手,问他有什么要求没有,爸爸朗声答道:“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是家乡里的一位农民。当年,我从家乡走出去的时候,就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努力奋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果问我有什么要求没有,我回答有,那就是,乡亲们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立即,乡亲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乡情作文描写环境【五】

没由来的,我便想起了那个小院,那条水泥路,那片田野。

外婆家的小院被邻居家的楼房挡住了阳光,分割成了阴阳两半,搬着小凳子,到这边儿暖和暖和,再到那边儿享受一丝凉爽,倒也惬意。院里不时传出声声鸣叫,鸭子呢,只要一走动,就在那摇摇摆摆的“嘎嘎嘎嘎”,且不满足于独唱,非要一起“群魔乱舞”。和鸭子一起同居的鸡,倒也安分。公鸡每天准时报晓,傲气似想将天上的太阳衔起。母鸡觅食时,头往前一探,叫一声,而整个身体被往前一带,于是就走了一步。

外婆家门前,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路面硬邦邦的,有着几个鸡爪儿印,像是模样刻出来的,我竟不知有那么大力的鸡,能使地面凹陷进去,现在才值,是他太调皮了,在修路时踩了几脚。

我和小伙伴就喜欢在路上玩啊,跳啊。我抓你,我抓你,玩得昏天地暗、酣畅淋漓。我们在水泥路上播撒过欢乐播撒过,挥洒了汗水,水泥路听我们笑过、哭过。染天边,鸟鸣也渐渐疲惫,家家户户的炊烟升起了,那炊烟似外婆在向我招手:快回家,吃饭了。

炊烟告诉我,饭菜是香的、热乎乎的。那感觉,真好。

水泥路紧紧挨着田野,那是一片很难望见尽头的田野,总有几个农人在里面劳作。里面种着许多蔬菜,有高的、矮的、地上的、地里的、绿的、黄的……田野里总是静静的,宁静的令人舒适,主要还是我们太小,田野太大。

在田野里,是无忧无虑的。那苞谷叶子,碧绿碧绿的,纹路像是用小刀刻画出来的,十分整齐,顺着纹路摸一道,就像手指在上面玩了一道滑梯,他的胡须也是很有趣的,有深黄的,有浅黄的,像是染发没染好。摸起来润润的,细细的,很丝滑。豆子盘在那直挺挺的杆上,有的豆荚鼓鼓囊囊,有的扁扁的,萎靡不振,很久的已经迫不及待爆开了。

外公外婆在田里辛勤干活,我呢,就看着他们干活,风一吹,苞谷叶哗啦啦的响,我享受着凉风,他们则拿起搭在肩上的毛巾擦擦汗,继而又佝偻着身子继续干活了。只是时不时抬头朝我望一下,对我说:“乖乖带着,干完活我们就回家。”我觉得很心安。

有时,外婆在田里拔了个白萝卜,削了皮给我吃,外婆手上满是泥巴,我手上是流着汁水的白萝卜。咬一口,是清脆的是清脆的“咔嚓”声,甜丝丝的。

这些,就像那炊烟一样,越升越远,离我而去,可这乡情,却是割舍不断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