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补习班的路上作文大全(上补习班作文800字大全)

补习班的路上作文大全(上补习班作文800字大全)

更新时间:2023-11-24 14:29:00
补习班的路上作文大全(上补习班作文800字大全)

补习班的路上作文大全【一】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银河补习班》。影片中的爸爸马皓文因为一次工程事故意外入狱,错过了孩子马飞的七年成长时光,等他发现时,马飞已是一个眼睛里只有抗拒与不屑的“问题少年”了。但是马皓文却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带马飞在体验自然、感受生活、学会生存的过程中一步步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最终成为了令人骄傲的宇航员。看完这部电影,我想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电影中的爸爸马皓文可谓是一个传统应试教育的对抗者,他为什么能将看似“无可救药”的儿子马飞培养成才?

我想,这就是立足素养的力量。马皓文先是用自己的智慧劳动告诉马飞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力量”,在看到儿子黯淡的眼睛中第一次闪耀星星一样的光芒后,他开始带着马飞晚上补习功课,白天零距离接触社会和自然。他所学的知识是带着温度的知识,是体验性的、情感性的、是最大程度还原知识本身面貌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素养,真正成为成长的养料——马飞在一次绝望的洪水中努力自救、化险为夷就是最好的证明。

父母不可能都是马皓文,而孩子也不可能都成为马飞。但若希望正在成长中的少年们能成为有用之才,就该重视素养的培养。存在即合理,我们肯定当下的教育体系确实给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我们还必须在肯定之中保持清醒,看到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过于重视知识本身,忽略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什么?它是一个人通过各种学习,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知识本身,它是一种知识的转化与内化,最后外化为一种综合的品质与能力。

核心素养该如何培养?我想《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的书名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深度学习是走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谓的“深度”不是指知识的难度超出学生理解的范围,而是指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达到触及学生心灵的程度。这种“深度”是在明确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给学生搭建合理的教学“脚手架”,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体验、探索人类发现与建构知识的关键环节,从而真正理解知识,引起心灵的颤动。

深度学习的过程是缓慢的,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每一位教师坚持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的方向。

补习班的路上作文大全【二】

我假期里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书里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小米,一个叫智律。

小米是个依赖妈妈的孩子,小米的妈妈总是帮小米张罗好所有的事情,也从来不让小米分担家事。小米自己什么事都没尝试过自己做,也没有自己的兴趣,整天懒洋洋地过日子。有一天,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叫智律,他跟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事情都自己做,让小米惊讶的是,他不用上补习班,成绩就是第一名,小米对智律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开始挖掘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的奶奶也老了,他很独立。小米决定要独立,她一开始做的很好,后来慢慢不行了,但她没放弃,小米再次尝试独立,终于成功了。智律发现小米有变化了。有一次小米去问智律怎么能学习好,智律告诉小米要多读书,小米自从开始多读书之后,学习进步了。

我觉得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果想学习好,就要做到两点,第一点:独立,第二点:多读书。我要向小米、智律学习,学习小米努力进步的精神,学习智律坚持做到这两点,我一定要做到独立、爱读书。我相信,我一定能行。

补习班的路上作文大全【三】

在写下这个答案之前,我也看了一些评论,很多人不敢苟同导演这部电影的理念,认为应试教育,是目前最公平的上升通道,素质教育,是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才配拥有的玩意儿。

可是,代入到孩子的内心,你们想要怎样的父母?

我认为电影不仅仅是在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头到尾,导演并非在反对应试教育。而是在强调,终生学习,终生思考。

一开始,童年马飞,便受到来自老师的恶意,认为他缺根弦。这种场景,很多人都熟悉吧,小时候,犯错了,父母老师很少耐心的教导你,为什么犯错,怎样做是对的。而是粗暴的问,你怎么这么蠢??这么简单都不会!

我蠢吗?我也不知道。

少年马飞,因为厌学,所以旷课,看武侠小说,面临退学风波。母亲不惜下跪,为他求得一个上学的机会。

母亲很爱马飞,可是母亲却对马飞说,你这么笨,能考进年级前十么?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了年级前十的样子么?

另说一句,一开始觉得任素汐演技忽然尴尬了,那台词,就像刚从驴得水的剧组回来。后来发现,任素汐和老孟,是这部戏温情中的笑点,虽然仍然尴尬,但尴尬里也让我笑了几次。

父亲反驳了母亲,年级前十应该长什么样子?

少年马飞,和出狱后的父亲,是电影的主要描写部分。父亲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诉马飞,你很棒,你不笨,你不是废物。

电影里,父亲是一个出狱的工程师,几乎给了马飞最差的物质条件。却也拼尽全力,让马飞重拾信心。

很多人认为一个年级垫底的孩子,仅仅用了一学期,便成了年级前十,让辛辛苦苦每日熬夜刷题的孩子们,成了笑话。

我觉得,这个剧情没有问题。努力加不热爱,努力加热爱,哪个会更好。

马飞,初中的一次期末考试前夕,找到了毕生热爱的事情,确定了心中的梦想。刷题的我们呢?可知道自己的梦想?可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

电影探讨了一系列话题:

1)成绩最优异的孩子就一定是最健康的么?

2)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考大学么?

3)考上大学后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习了?

总体而言,

这部《银河补习班》的确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2个半小时的观影历程,如同坐上了一场情感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