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赤壁电影读后感800字)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赤壁电影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4-08 19:43:22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赤壁电影读后感800字)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一】

昨日看了吴宇森导演的三国之赤壁的上集,感觉有一点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码我还是想继续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吴宇森的赤壁里面的动作和场面比三国之见龙卸甲要好看一点。

吴宇森的赤壁这部电影比较适合给那些没有一点中国历史常识的美国人看,但对我来说可能就不太适合,记得高中课文里都有三国演义的段落,大学听得又是单田芳的三国演义评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也在那时候通读了一遍,之后又是彻夜玩日本光荣KOEI的三国志4,此刻玩的还是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的游戏,能够说,三国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经在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赵云、关羽、张飞,他们的形象几乎是固定化的,而吴宇森导演之下的这些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都不一样了。

其实我更认同的是光荣的电脑游戏中的三国人物形象,并且我觉得,日本人的确真正吃透了三国文化的精髓,他们的游戏对于三国历史中很多趣味而详细的描述,又没有违背原本小说的中心思想,仅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属于我们自我的三国演义文化,一味迎合外国人所好制作的电影,是不能反映出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文化。

这一点其实我们值得向日本人学习,日本人开发的真三国无双系列游戏的英文版在西方也十分流行,不少老外都热衷于这个游戏,有的老外甚至专门为了这个游戏而研究了中国的三国历史和文化,这也说明了好东西,不用投其所好,照样能发扬光大。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二】

《三国演义》这本书相信大家都看过,你喜欢书中的哪一个故事呢?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还是火烧赤壁呢?要问我喜欢的是哪一个呀?当然是火烧赤壁了。

《火烧赤壁》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蜀国宠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降低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的冲向曹军的水寨,顿时火光四射,满江通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先是宠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借来了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信,让曹操不知所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多用团体力量,不是有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家遇到困难多和父母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学校遇事要多和同学老师沟通.比如在写作业时大家遇到难题是不要不做绕过去,叫上几个同学大家一起研究研究也许就做出来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吗?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大家加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三】

前两天看了时下很火的电影《赤壁下》,感觉不错。吴宇森导演把几个战争的大场面拍得很棒,有很强的视觉刺激,145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从鬼兵送瘟疫,草船借箭,反间计二将,火烧赤壁等一环扣一环,节奏紧凑,让我看电影的过程中,丝毫没有觉到无聊或没劲的时候,每段小故事都是引人入胜。电影结束了,才觉得自己可以呼出一口大气了。我觉得从一个商业电影的角度来说,赤壁是成功的。最想说的就是片子的视觉效果和令人发笑的台词。

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两场戏是最好看的,拍得非常精彩。诸葛亮之神算,趁着雾大天黑,轻而易举地从敌人那里借到了十万支箭。那一刻,万箭齐发,特效镜头逼真,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一样看到了密密麻麻像暴雨点一样震撼人的箭战。火烧赤壁这一场,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电影视觉效果来说都可以说是整个片子最高潮的一段。成排的战船载着熊熊烈焰,顺着东风直撞向曹军那些连在一起的.船阵,火光乱窜气氛热烈,厮搏斗声震耳欲聋,特效和实拍结合的太好了。

赤壁中的吴氏台词:

曹操:“别闹!”(太搞笑啦)

诸葛亮:“以我多年种田的经验,肯定会起雾。”

周瑜喊“曹贼”,曹操大怒:“住口,应该喊曹丞相!”

关羽说:“(汤圆)做这么大干什么,想把人噎啊!”张飞:“我高兴!”

小乔:“萌萌长大了,别让它打仗啊。”

很高兴自己现在对影视拍摄和制作有了一点兴趣,并学到了一点皮毛的认识,看得出哪里用了特效和模型,拍摄的角度和光线的重要性,哈哈。以后真的要多看电影,多学习。电影给得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艺术,让人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和思考。谢谢SU同学一直在那里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我,虽然有的时候不虚心接受你的建议,但心里还是肯定的。期待下一个和电影的约会!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四】

诸葛亮要去东吴,讲了一大通理由后,刘备问他什么时候动身,他说就今晚,刘备端起一碗饭说“那你多吃点吧”。

诸葛亮见孙权,当时想着该舌战群儒了,应该很精彩,结果呢?短短几句不轻不重的话就把这段经典一笔带过了。同事说金城武第一眼看上孙权那个镜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然慢镜头拉过就瞟上了孙权了,然后俩眼就扎人家身上拔不出来了,当时她就觉着这诸葛亮看着势头是对孙权一见钟情了,典型的琼瑶剧里女主角一眼就相上男主角时的场景镜头运用嘛,而且表情动作和神态也一样。

周瑜问诸葛亮“这么冷的天你还拿着扇子,不冷吗”,诸葛亮回答“我要随时保持冷静”诸葛亮给周瑜的马接生,周瑜问“这个你也懂”,答曰“略懂”,然后就是小乔要周瑜给刚出生的小马起名字,周瑜说“就叫萌萌吧”,全场乐翻。晚上鲁肃说起抗曹的事情,周瑜说“大喜的日子不谈公事”。

有个镜头是演周瑜为小孩挖笛子眼,哈哈,同事可是吹笛高手,一看这镜头就找到了严重问题,当时就发表了她的专业演讲:笛子音歪了,哪个音歪了你挖哪个孔就是了,而周瑜却去挖气孔管!不是没事儿胡勒勒嘛!气孔又不发音,就是个棒坠子穗子的地方。再有古时候的笛子哪儿还有笛头啊,又没装饰牛角,何况那么短的能不跑调嘛,就算是小G调的也不能那么短啊,再说那里是南方,都是曲笛,哪有那么小个的笛子阿!又不是吹河北梆子呢!哈哈,看来我们的大导演真是该好好补补课。

有场张飞在八卦阵里跟敌人厮的场面,张飞一出场大家就哄笑,整个一个金刚呀,赤手空拳,吼叫着就冲上来了。书中称张飞是猛张飞,人家是粗中有细,可是这个张飞整个一个傻张飞。而且那个八卦阵也拍的有问题,虽然我不懂古时的阵法,但是怎么也感觉那帮草兵太傻了,怎么就没头没脑的在场子里乱跑,旁边就是敌人要不,就在那里乱跑,跟走迷宫似的。

当诸葛亮请周瑜来他们安的营扎的寨里来引荐刘备,先是见子龙在跟战士们练摔跤,然后看关羽在教小孩子们念:“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刚念完一小孩站起来问:我们连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还读书啊?关羽回答:你现在读书,将来你才有饭吃!这话怎么听着怎么耳熟。然后镜头一转,张飞在写毛笔字,周瑜拿起来看后竟然说“好字!”天啊,全场又笑场。然后当周瑜终于看到刘备的时候,刘备在忙着编草鞋。刘备说自己习惯编草鞋,关羽说大哥编的鞋很结实,我们的鞋破了都是大哥给我们编草鞋,穿他的草鞋能走很远的路,镜头一转,地上一堆草鞋……全场几度笑场。

华佗在给曹操扎针,曹操看着自己画的小乔的画像,用同事的话说是淫笑着看着画像,华佗提醒曹操不可太多,否则会加重头痛风,结果曹操猥琐一笑,说到:难道你不知道可以使人年轻吗……。同事说看到华佗趴在曹操背上给他一边看头疼一边说话的样子,让她就想到了那首“最浪漫的事”,俩人一起慢慢变老的感觉不过如此阿,感叹,老夫老妻的神圣场景啊。

曹操发现一舞女长的很像小乔,宠幸三天,早上正赶华佗来给他治病,结果华佗面色凝重的站在门外偷窥,夏侯淳来了,偷窥后痛心疾首的感叹“原来大哥打这场仗都是为了一个女人”,全场又爆笑,说“一个女人引发的战争”

赵薇扮演的孙尚香一出场大家就乐,整个一个小燕子。她让孙权对着祖宗牌位笑一个,场内有观众配音说“来,给大爷笑一个”,哈哈。当她哥哥孙权为她和刘备说媒的时候她竟然说她哥哥“你从来都没有尊重过我!”之后气呼呼的走了,然后就是诸葛亮去安慰她,对她说你很有个性,又是爆笑,当两个人站在那里看着对面的曹营时,观众感叹,看人俩多班配,怎么没让孙尚香嫁给诸葛亮呀。

电影中那些女人的化妆都好难看,不论男女个个脸色黑黄,梁朝伟已经好老了,结果还老给特写,有男士感叹“他的脸上也不平呀”。林志玲是台湾公认的大美人,可是在片中没觉得好看,镜头下给人的感觉就是骨瘦如柴,之记得高高的颧骨。最主要的是,怎么都感觉吴宇森根本没读过三国似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事件没一个演的,不知道从哪里挖掘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戏说了一把。最主要的是戏说的曹操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小乔,曹操要是知道了估计得气活了。

电影结束,观众感叹到“怎么吴宇森会拍出这样的片子”。

赤壁观后感作文400字【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回想当年的历史,我不禁陷入沉思。

我认为,赤壁之战时一场残酷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滑稽搞笑的游戏。但这电影里,时不时就会出现搞笑台词,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我觉得,拍《赤壁》这种电影一定要尊重历史,而不能将一些片断删除。在看之前,我就一直期待这里面会出现的连环计、什么苦肉计、什么反间计……。可我等了半天,脑海里的精彩片断一直都没有在我眼前浮现。

我认为,曹操时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他善于用兵,能文能武。但这电影里的曹操,那是相当的令人失望。孙权,周瑜都上阵敌,而曹操却躲在房里傻傻地念地图。直到周瑜过来,他才拿剑还击。

当然,不得不承认,这是部好片。战争场面拍摄的宏伟,并且淋漓尽致。非常逼真。其中八卦阵的阵法让我叹为观止,没想到古人竟然能从一个小小的乌龟壳上想到这么一个精彩的阵势;草船借箭也同样精彩,数百万只箭从空中一闪而过,插入船上的草人。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影片中描写的周瑜、诸葛亮还是比较成功的。周瑜沉着冷静、诸葛亮神机妙算。种种事例让我折服。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间灰飞烟灭……”希望吴宇森导演能再次拍出这种精彩的历史电影,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