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走进杜甫故里我的感受怎么写)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走进杜甫故里我的感受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4-09 20:59:27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走进杜甫故里我的感受怎么写)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一】

乙丑7月26日回故乡祭祖,同时拜谒了我国唐朝诗圣杜甫故里纪念馆暨杜甫出生地。能与诗人同乡深感骄傲和自豪,踱步在古槐旁,吟诵着千古诗篇,不禁思绪万千····· 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矛盾,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呐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是诗人怒斥权贵的声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亦足。”诗人反映民众疾苦的铿锵之声穿过一千二百多年的时空隧道,抨击人们的耳膜,震撼人们的灵魂。

巩义市政府斥资一个多亿扩建、修缮杜甫故里纪念馆,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位卑未敢忘国忧的诗人。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二】

一代诗圣再难及,“三吏三别”表诗情。

——题记

你伫立西阁,俯仰吟哦,你的声调,如此凄恻悲凉。你生时名不显赫,但逝后名声远播。你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你桀骜不驯,豪气千云……

你一生都是素白的衣衫,厕身天地之间,白鸥般孤独彷徨,这是天涯海角的颠沛流离,正如你至交好友李白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你憾之仕途不顺,任官又被贬数次,再加上安史之乱的风波未平,导致你满身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委身天下凄凉之地。你看不惯唐玄宗管理下唐朝的腐败,弃官隐居于乱世之中。自修草堂,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史之乱平定后,你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奈何命运扰人,两年后,你在归乡的小船上与世长辞。

杜甫啊,走吧,离开喧嚣的长安。少年的梦境——想致君整顿朝纲,可曾想,残杯冷炙,磨尽豪情壮怀,化作丝丝悲怆,最后的遗憾——巫峡变成了华岳,蜀江化作了黄河浊浪。寂寞的湖水似永夜的孤月,吞噬着乘一叶小舟的你。

你的诗篇,步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在这里,你是诗国的图腾,诗坛的君王。“不朽”是你诗篇的代名词,永存于历史长河,并真实地反映了家愁国难,时政实景。

其实,我们知道,你的愿望是将神州大地变成真正的天堂。

时代已使山河大地愈加雄壮。你应一展愁眉,放歌引亢,曾经夜夜惨黄的月色,如今已成永夜的光亮,不见你逐狡兔,不见你举杯品美酒流芳,但愿你裘马轻狂。

你看透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荒谬。五更的鼓角,是寒风中的警钟在呜咽;三峡的星河,是永夜中乌云在潜藏。

啊,宫阙长满了野草,远处驰骋着一匹骏马!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三】

杜甫故里是一个游园式景点。休闲中,了解了不少杜甫的人和诗的事。来者无不为一代诗圣的诗情才气所折服,无不为其一生坎坷贫病却忧国忧民之志不改所震撼。

千秋诗圣,杜甫故里位于郑州市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依笔架山,是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故乡的水土怡养了诗人高尚的性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启迪了诗人宽广的文学情怀。

唐著名诗人杜甫(712-770年即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砖砌窑洞里。杜甫少年时代即在此度过。1962年杜甫故里经过修葺,恢复了原貌,是一个坐东向西、大门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原有宅院长20米,宽10米,小青瓦门楼,院内坐西向东瓦房3间,硬山式灰瓦顶,室内陈列杜甫诗集珍本,杜甫生平连环画和张大千、蒋光和、齐白石、曾竹韶的诗意画以及杜甫铜像1尊。

如今的杜甫故里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杜甫卓越的成就,学习杜甫高尚的人格情操,2007年,巩义市政府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投资1.5亿元建设杜甫故里,将其打造成为一处文化观光型游览景区。

杜甫故里由诗歌展区和诗人展区两部分组成。诗歌展区依托高科技手段,系统介绍了杜甫的诗歌成就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地位,并生动地展现了一代诗圣的心路历程;诗人展区由杜公祠开始,途经瞻雪阁—诞生窑—上院—壮游园—三友堂—怀乡苑—万汇园,以“来自这片土地,又回归这片土地”为主题,诠释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身在何方,杜甫始终遥望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四】

在过年期间 ,我们在成都去参观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杜甫草堂 。杜甫 ,我们背诵过他的一些古诗 ,对他生平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但对他曾经生活过的草堂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我也感到很好奇 。

我提前看了一些资料 ,了解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在此居住了约五年多 ,写下240多首诗歌 ,真是让人惊叹 !后来 ,草堂也是历经磨难 、屡废屡兴 ,留存至今 。

一进草堂的大门 ,几棵干枝梅呈现在眼前 ,清香味扑鼻而来 ,令人陶醉 。郁郁葱葱树木布满庭院 ,可以想象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一定会激发他的灵感和想象 ,挂不得能创作出那么多好诗句呢 !整个的院落面积很大 ,被分成了4 、5个小部分 。再往里走 ,有个古建筑的展厅 ,介绍了杜甫的一生 。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杜甫的事迹以及一些他的著名的诗歌 ,可爸爸说 :“ 这还没到真正的草堂遗址呢 ”。他说 :“ 这些房子 ,都是后来不同年代的人建造的 。当时杜甫住的草屋可没这么雅致 、漂亮 ,他当时居住的地方其实是很简陋的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 ,不一会儿 ,我们看见了连在一起的 、几间稻草屋顶的寒酸草房 。那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 ?是的 ,真真切切 ,就是这么简陋的草堂 。草堂中只有简陋的一间客厅 、一间书房 、一间卧室 、一个厨房及柴房 、一个厕所 。但是与其说是客厅 、不如说是只能摆了几把椅子的空间 ;与其说是厕所 ,其实就是一个坑 ;与其说是卧室 ,其实就只能放一张小床 。著名的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屋中创做出无数的旷世佳作 ,他曾经就是居住在这样的简陋茅屋 ,忍受着严寒 ,忍受茅屋在被咆哮的秋风损毁下遭受雨淋的痛苦 。他用他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诉说着“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的凄惨情景 ,但是他更是忧国忧民 ,向往“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理想 ,表达出“ 吾庐独破受冻亦足 !”的情怀 。

杜甫的理想也许我们今天实现了 ,我们有温暖的房屋 ,宽敞的教室 ,我们不在遭受寒冷和雨淋 ,但是我们却缺少了他的拼搏 ,他的情怀 。诗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却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 ,虽然自己身临困境 ,但是仍然心系祖国 ,这不是我们更应该敬仰和学习的吗 ?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五】

春是生机的,春是五彩的,春是游览的好天气,好时光。

三月二十日,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踏上春游之旅。一上车,同学们如同顽皮的小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车里一下乐开了花。

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杜甫草堂,它位于二环路浣花公园旁,整个草堂大约有二百七十多亩。大门前有一个用水泥做的罩壁,做得精美极了。进入大门,我们走过一条林荫小道来到大雅堂,大雅堂里塑刻的各朝著名诗人:正中央是杜甫,旁边是李白、王维、白居易、陈子昂等。走出大雅堂,我们来到花径,花径两旁是一道红墙,红墙边上有各种各样的竹子:绵竹、茅竹,青丝竹。

走出花径,就能看到杜甫以前居住的茅屋。我们还在茅屋前背诵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深深表达了杜甫在草堂生活环境的辛苦,诗中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深深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一句“吾庐独破,受冻亦足”反映了诗人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已。茅屋里设有中客厅,厨房,书房,卧房等。

来到史诗堂,就能看到杜甫的铜像,那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雕刻的,这个雕像很清瘦,最能表达出杜甫一身的艰难曲折,在铜像旁,还有朱德撰写的“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听导游阿姨介绍: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支助在浣花溪修建茅屋居住,因为成都是远离战乱的中原,草堂又地处郊外,所以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具有田园风情的著名,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杜甫一生写了XX多首诗,在草堂就完成了240首,杜甫草堂共收集了1000多首,这些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再往里走,还有大廨、工部祠、柴门、唐代遗址等景区,它们各有特色,展示出不同的魅力,让人留恋往返。短短的时间过去了,通过这次的游览,让我们对中国诗人的才华赞叹不已,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来,和杜甫草堂说声再见吧!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六】

在参观杜甫故里过程中,汪国真每走几步就会被“粉丝”围得水泄不通,签名、合影、聊天、请教,而更多的是90后甚至90末的孩子。“我的诗更多是被70、80和90初年代人的喜爱,但没想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90后甚至90末的孩子也读我的诗,看来巩义读诗的氛围很浓啊。”汪国真非常耐心地为每位“粉丝”签名、合影。

“我们今年读高二,都特别喜欢汪老师的诗,初中时就在课外接触到了他的作品,今天能见偶像一面太兴奋了。”巩义某高中的20多名高二学生要完签名,又围着汪国真请教作诗的要领。而汪国真最后用自己诗中的一句话勉励同学们:“我想对年轻人说,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参观杜甫故里作文150个字【七】

寒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杜甫草堂游览。

一进门,便看见一棵棵参天古树,有的四季常青,有的只剩光秃秃的树枝,有的粗壮无比,有的还挂上了许多漂亮的红灯笼,还有的享有“独木成林”的称号,真让人惊叹!

走着走着,便有一个荷塘,此时,荷叶已经枯萎,荷花也不见踪影,仿佛有些凋敝。可是塘边却盛开着我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橙的、粉的、紫的、蓝的,竞相开放,美丽极了,给荷塘带来了一丝生机。

我们来到杜诗书法木刻廊,长长的走廊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作品,字都写得非常漂亮。上面有些是楷书,有些是隶书,有些是篆书,还有一些是几乎看不懂的草书。我正在学习写毛笔字,看到这些优美的书法,我更激起了兴趣,盼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字体。

接着,我们又来到杜甫的居住地——一处小稻草屋。它的屋顶是用稻草盖的,很厚很厚,墙是泥土和草砌成的,柱子和家具全都是木头做的,虽然很旧了,但看上去十分古朴。茅屋有好几间,分别是杜甫的书房、卧室、客厅和厨房,每间都小小巧巧的,里面的家具也十分简单——卧房里一张小床,客厅里一个卧榻,榻上一张小几,另有两把椅子,厨房里一张小小的方桌而已。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便浮现出,当年杜甫住在这件小小的茅屋里,吟诗作赋的情景。

我们转着转着,又来到了一个大花园里,里面万紫千红,和郁郁葱葱的竹林相得益彰,简直无与伦比!我好像走进了龙宫的大花园,被这优美的仙境陶醉了。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盆景,它们弯弯曲曲的,长着碧绿的叶子,摆着不同的姿势,好似活了起来,扭着腰儿跳起了舞!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杜甫的.雕塑,就在“诗史堂”里面,他满面忧愁,似乎在思虑着什么——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我不得而知,只久久地凝望着他。后来,我们还参观了诗书画院美术馆,里面有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让人流连忘返。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怀着对杜甫深深的敬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意义非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