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致敬我的英雄作文)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致敬我的英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6:40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致敬我的英雄作文)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一】

我常常想,谁是我最敬佩的人呢?

在街道上,无论风吹雨打,还是骄阳似火,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手里拿着扫帚,头上戴着草帽,身上穿着环卫工作服,一心一意地扫着街道上的灰尘。他们每天在稍不留心便会发生交通事故的马路上,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场里,在火球般的太阳下,在寒冷的大风中……他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城市的清洁和美丽,这就是值得我敬佩的人。

在一场场火灾里,是谁冒着生命的危险,跑到那红艳艳的火苗里,将被困者救出来,却使自己气喘吁吁?又是谁将那熊熊烈火扑灭的呢?这个人就在我们大家的身边,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消防队员,他是为了什么?他是为了人们的幸福,这就是值得我敬佩的人。

在我一次次生病的时候,是谁在整天陪护着我?在我苦苦思考的时候,是谁为我打开了智慧之门?是他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相见的,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他们,给予了我们健全的身躯;是他们,使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值得我们去敬佩的人,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再用心地去学习,让世界充满爱,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二】

每个人都有一个令自己敬佩的人,我也当然不例外,虽然我和那个人只见过一次面,但是,那个人的所作所为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是在一个雨天,大雨说下就下,当我回到小区时,看到一位阿姨在垃圾堆旁打扫垃圾,她只戴着一顶草帽,身着一件单薄的长袖,我走过了去,问道:“阿姨,这大雨天的,您在这儿在什么呢?”那位阿姨看了看我,回答道:“我在清理垃圾呢!”我又对阿姨说:“阿姨,您先回家去,等雨停了在来打扫不可以吗?”那位阿姨又说:“如果我等大雨停了在来打扫,那会有多少细菌在你们走过旁边的时候危害你们啊!”我又不懂事的说:“有点细菌就有点呗,又不会怎么样。”那位阿姨顿时激动了,说:“孩子啊,如果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怎么办?如果你以为小小的细菌不算什么,那它在你身体里积少成多,那到时候你可该怎么办呀,我受点苦,淋点雨,不要紧,主要是你们健康,那阿姨受多少苦都值得了!”说完,那位阿姨又转过身,继续打扫那臭烘烘的垃圾,看到这儿,我感到无比羞愧,我们平时觉得臭烘烘的垃圾,见到就绕道走,捏着鼻子说臭的垃圾,可是今天,这位阿姨却冒着雨,在这儿打扫它,我想换做是谁都会被这位阿姨的精神给感动的!

从这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多那位阿姨,可是,她为他人着想,不顾自己健康的去默默为别人奉献的精神却深深的在我的脑子里烙了一个大大的印记!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三】

今天,我们还一同参观了郭永怀先生纪念馆,整个展馆通过用图片、视频、及珍贵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了郭永怀先生的卓越功勋和大师风范。

郭永怀先生是我们荣成人,中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永怀先生满怀报国热忱,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带着妻儿回国参加建设,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参与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建设。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郭永怀先生因飞机失事去世,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他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原来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先生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他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

岁月在流逝,但人们对郭永怀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四】

??远怀念郭永怀征文

47年前的这一天,有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惨遭不测,令中央领导震惊,整个科技界震惊!至今,说起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依然仰天顿足,扼腕垂泪!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在上海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八个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因导师认为这一课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结为好友。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三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10月和翌年5月,我国第一、第二枚原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周总理、邓爷爷专门为郭永怀等科学家摆了庆功宴。1965年以后,郭永怀在参与氢弹研制的同时,又参加了人造卫星的设计。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总设计师,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时年59岁。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五】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大家都有一个敬佩的人吧?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妈妈,有的是同学,有的是,我最敬佩的是爸爸。爸爸个子很高,浓浓的黑发,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挺如峰。

我的爸爸工作非常认真。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把作业做完以后,天色已经不早了,一看手表,已经八时十分了,爸爸还没回来。我正想着,忽然,我又想:

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于是就拿起一本练习本一丝不苟地做起来。大约二十分钟过去了,爸爸慢慢地从门外走进来,似乎非常疲惫,他的手里拿着一份材料,这时我才明白,原来,爸爸在单位加班,所以才这么晚才回家。在吃饭的时候,我和妈妈看了看爸爸的稿子,以我们的来看,这篇稿子是写得相当好的,我和妈妈对爸爸写的稿子赞不绝口,但爸爸他却一声不响地吃着饭。吃完饭以后,爸爸拿着稿子走进房间,我以为爸爸去睡觉,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走进爸爸的房间,一看,原来爸爸在修改那稿子。第二天早上,我一看,那稿子比昨晚的稿子更完美了。爸爸,真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爸爸非常爱我。记得有一次放学时下雨了,我没带伞,我以为我要自己跑回家,可是出了校门我看到了爸爸。我问爸爸,爸爸说:“今天下雨了,你没带伞我就来接你了。”说着就把伞打到我的头上,一直到回家,爸爸有半边肩湿了,我明白了原来爸爸把伞打到我头上,自己却没有打伞,我心中充满心酸。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位坚强、善良、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爸爸。我爱他,敬佩他。长大了,我也一定要做一个像爸爸那样的人。

值得永远怀念的英雄作文【六】

烈士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九院院长郭永怀,山东荣成人,曾就读青岛大学附中,在原子弹爆炸前,因飞机失事牺牲。当人们辩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郭永怀,人民永远怀念您。

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当时他感到满意。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