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介绍桥的作文350字)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介绍桥的作文350字)

更新时间:2023-06-28 18:12:00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介绍桥的作文350字)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荆州,美丽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家乡荆州古城,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城。

城墙现有八座城门,两座门楼。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即护城河),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护城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荆州古城保存完整,被誉为“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以他们的辉煌业绩和不朽功勋,为家乡竖起了一座座伟岸的丰碑。

荆州人杰地灵,产生过很多名人。我最敬佩的就是伟人张居正了。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是荆州人。幼年称“荆州神童”:五岁入学,七岁通《六经大义》,十二岁中秀才。明万历初年,48岁的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古城的三国故事也不少,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有七十二回写到荆州。如:“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吕蒙袭荆州”和“大意失荆州”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古城的古迹还有玄妙观、关帝庙和铁女寺。

如今,古城荆州旧貌换新颜,高耸的大厦、宽畅的马路,商旅如云。

我爱美丽的家乡-荆州古城,我为自己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城,荆州的孩子而骄傲。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二】

我的家乡温泉矗立着一座千年的石桥。它像一条彩虹,横架大河两岸。我常常站在桥上,欣赏两岸如画的风景,俯视桥下碧波荡漾的河水,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像河水一样平静。

石桥用一块块长方体浅青色的石头砌成,每块大约100多斤重。桥下跨着一个大孔,像一扇门,大孔的左右两肩开凿了三个门洞似的小孔,和倒影连起来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桥上的石缝冒出的不知名的小草在风中翩翩起舞。

春天,石桥下面的河岸两边开满五颜六色的花儿。微风一吹,花香四溢。四周的大山披上青翠的绿装,默默俯视着大桥。

夏天,天气炎热,桥面晒着强烈的阳光,热得像被火烧一样。人们聚到桥洞下面乘凉、游泳,微风习习,河水冰凉。人群在河边欢声笑语,打闹嬉戏,水花溅起一片,波纹一圈圈荡漾开去,轻轻地抚摸着桥基的石块。大桥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炎热的阳光,创造出一片清凉,像一位母亲温柔地呵护着我们。有时夏季的暴雨突然来袭,闪电在空中肆虐;雨水在四周敲打,而大桥依然屹立在河水中央,像一把撑起的大伞,静对岁月的磨砺,刻下时间的苍老。坚强不屈的是它的桥面,弯曲有力是它的桥拱,默默有情的是它的青石。

秋天,桥上摆满售卖红澄澄橘子的商摊。香甜可口的橘子,像一条红色的长龙盘绕在桥上。中间夹着川流不息来来往往的汽车和人群,一片热闹繁忙景象。

每逢冬季过年的正月十五,人们在桥上点满了无数的蜡烛,温柔的烛光在风中摇曳。桥面变成了烛海。天上烟花四放,桥下烛光倒影。星星点点的光亮,把大桥衬托得格外灿烂美丽。

家乡的古桥连接河的两岸,每天让无数的人们和车辆在上面碾过。它像一个摇篮盛着我们成长的岁月,快乐的童年,坚毅的品格。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三】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也不例外。

我走过很多桥,却独爱家乡那道“独木桥”。

家乡的那座桥位于两村之间。它长约两米多,由三条不细不粗的树干扎成,走起来比较稳定。桥的下面是一条河,水过去比较清澈。小河两边是碧绿的草丛,并且还有一两棵柳树在两旁,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怪不得有杜甫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这样的山色水光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了。

这座桥沟通着两岸,沟通着两村,是两村经商的必经之路。每天经过这座桥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有的挑着一娄鱼,有的挑着一娄菜。经过这座“友谊之桥”的人,有说有笑的,就这样,又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画——友谊通商桥了。

由于这座桥为人们提供了方便,所以这座桥总是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假日里,;两岸的人们有的在做买卖,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手舞足蹈地边唱边跳;两岸的鱼儿好像也不甘落后,在夕阳的照耀下竞相跳跃,陶弘景的“夕日欲颓,沉鱼竞跃”就是这样的景象了吧!这次又再次构成了迷人的风景画了!

人们不管得替这座桥起名,只好方便地叫它“独木桥”。

这座“独木桥”似乎将要面临拆毁,但由它组成的n幅美图却不得不使我们细心回忆起它,这座家乡桥。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四】

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过苏州路,走中御路,来到宿云檐,北边就是半壁桥。此桥横跨于颐和园后溪河上,在风平水静时半圆形的桥拱与水面上的倒影形成了一个正圆,犹如一块玉璧,桥的造型刚好是半块玉璧,故称半壁桥。

它是一座单孔拱桥,拱高有7.4米,采用高大单拱的原因是桥下要驶过皇帝的画舫。拱之上便是曲折的桥面,桥长30.64米。桥宽4.94米,由砖墙汉白玉打造。这座桥有望柱36根,两望柱之间相距1.34米。望柱高140.5厘米,宽24.5厘米,底部为正方形,上部分为一个圆顶,这象征着天圆地方。这些望柱的矗立也使桥变得丰富。从整体看上去,桥呈两侧对称,正中央刻有龙头,代表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

当观看完半壁桥后,向西望去,林彪桥映入眼帘。这座桥1970年修建,于1971年完成。建造它,是因为当时林彪身体不好,行走困难,为方便他的汽车通行,就修建了这座桥。林彪桥是一座双拱石桥,整体看上去,相对平缓,利于通车。它的拱长16.2米,拱高5.2米。大拱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小拱。这样的设计既节省了材料,又为桥的稳定性更上了一层楼。整个桥长26.7米,而桥宽有3.96米,30根望柱,每根高135厘米,宽23厘米,这样可以充分保障行人的安全。与半壁桥一样的是,它的下方也是正方形,上为圆形,代表天圆地方,桥的两侧刻有石云装饰。

向林彪桥东去,经过苏州街,澹宁堂到谐趣园。谐趣园以东便是知鱼桥的位置,桥的名字出自庄子和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牌楼上刻有乾隆皇帝亲手写的御诗。桥是标准的.板桥,看上去扁扁长长,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维修方便。知鱼桥的高度极低,几乎贴近水面。游人站在桥上,可以近距离的观水,喂鱼。桥面的望柱拱34根,他们均匀的分布在桥的两侧,每两根间距1.24米,之间用两根纵向的石柱相连。望柱与望柱上石砖的四个面都凹了进去。给人以空间冲击感。这些细节,给这座桥富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颐和园内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结实,文化丰富,它展示了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五】

我并不是一位桥的推崇者,因为同样要到达一个目的地,从桥上走过往往要比平坦的道路花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经常以步代车的我来说,它的确算不上是什么实用之物。

最近,我因为附近在修路,每天不得不绕路走一座小桥。那是我家附近的一座小石桥,桥身并不长,但坡度很陡,侧面望去,像凌驾在河上的半个大车轮。时不时还闪烁着几道金色的光圈。

一天天周而复始地过桥,我开始喜欢走上桥的感觉,确切地说是喜欢站在桥顶那一刻的feeling。从跨上陡坡的第一步起,就已经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在你脚下的已不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了。在懒洋洋的夕阳的沐浴下,之后的每一步更可以说是举步艰难,越往上走我越需要用力,直到达到顶端。我曾经试过半途而废,结果是“一步退,步步皆退”。当然,我也多次站在桥顶,倚着栏杆,欣赏落日的黄昏,仿佛手中端着一杯甘甜的葡萄酒,惬意万分。

如果说上桥是一种顽强的刚毅之美的话,那么下桥体现的是一种柔和的谨慎之美。我原以为下桥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但在朝阳热力四射的感染之下,我曾因为一时兴奋而放松脚步。没想到竟栽了个更大的跟头,从此便知道即使已不再需要用力,也要三思而行,不能放松懈怠。

从坎坷到平坦和一路平坦虽是殊途同归,但过程却截然不同,真正意义的人生应是历经坎坷的。

就这样,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我已在这座小石桥上留下了串串脚印……

介绍泾县桥的小作文【六】

我的家乡余姚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明水秀的.江南小城。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壤嵌在富饶的浙东平原上。家乡七千年的河坶渡遗址令人陶醉,巍巍绵延的红色四明山使人崇敬,博学才智的四先贤让人恭敬,名震四方的塑料王国受人称赞……我却深深地迷恋着家乡的桥。

素有水乡之称的家乡有数也数不清的桥,一座座千姿百态的桥都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画。你看:那古色古香的通济桥,像一轮宁静的弯月,又像一条美丽的绸带倒挂在姚江上,显示着“浙动第一桥”的婀娜多姿;那现代气派的兰墅大桥像一艘即将远行的帆船,又像一支正要飞出的箭,耸立在最良江上,展示着今日余姚的蓬勃发展;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桥,它们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们朴实的身材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却像一幅真实的水墨画。

家乡的桥虽然沉默无言,但每一座桥都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形容的快乐。你听:那立交桥上传来了“轰隆隆”“嘀嘀嫡”的是火车,轮船和汽车交汇发出的鸣叫声。那青石小桥上传来的“哈哈哈”“呵呵呵”是孩子们玩耍时的嬉闹声,真像小黄莺在唱歌。那景观桥上传来的“啧啧啧”是游人赏景时发出的赞叹声,真像一首欢快的歌曲。

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迷恋家乡的桥!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