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远赴家乡求学的作文(离开家里到外地去学习的作文)

远赴家乡求学的作文(离开家里到外地去学习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3 05:26:20
远赴家乡求学的作文(离开家里到外地去学习的作文)

远赴家乡求学的作文【一】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赵国有很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羡慕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也非常欣赏赵国人弹瑟的技艺,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专心听讲,平时也总不愿意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如果什么都没学到,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奇怪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

远赴家乡求学的作文【二】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公鸡爸爸决定让宝贝儿子上学去,公鸡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学校就建在山边的大石头上,校长是一头脱了毛的狮子,大概是老了,白天几乎看不到他在学校出现。校长把公鸡带到猎豹班,对他说:“你可千万别惹你的猎豹老师,他可是全镇的武术冠军。”

在学校里的日子,让公鸡更加高兴,因为班上没有哪个同学比他更强健。小鸡斗不过他,小鸭每天都躲着他,小兔是他跟班,青蛙天天缠着他,要他教跳高。

猎豹老师也不管不问,每天就是和鳄鱼斗斗嘴和河马吹吹牛。最近有一次,班上教美术的孔雀姐姐,就告状说学员公鸡上课不听话总是违反纪律,还欺负班上的小同学。他甚至扬言总有一天他要当这个学校的校长,让所有的人都听他的。

今天是星期五,猎豹老师早早来到办公室,整理好文件刚准备喝口茶,小鸭、小兔跑来了:“老师、老师,公鸡又欺负我们了。”

“好,老师知道了,我等会去了解了解情况。”猎豹话还没有说完,小青蛙跑过来了,:“老师,公鸡说要我给他钱,才教我跳高!他抢了我3块钱。”

“有这种事?快,我们去看看!”猎豹老师知道事情严重,赶紧跑到教室里。

猎豹老师走到公鸡的身边,和蔼地说:“老师知道你很漂亮,也很会跳高,今天老师就和你比一比跳高好不好?你用两只脚,我只用一只脚。”

公鸡心想:我见过老师跑步,但没有见过老师跳高,而且只用一只脚,他一定跳不赢我,因为我从小就会跳高。公鸡自信满满地答应了。

这时候老师说:“既然是比赛,就要有一些注,这样吧:如果谁输了,就要听赢了的那个人的话,好不好?”

公鸡一听还有注,立马来了兴趣,大声地说:“老师,你可要说话算数啊,你就等着认输吧,嘿嘿!”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老师笑着说。

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知道公鸡要和猎豹老师比赛跳高,都热热闹闹地围了过来。同学们都知道猎豹老师每天都跑步,而且跑得飞快。但都没有见过他跳高,心里都在为猎豹老师捏把汗呢,可千万别让自高自大欺负弱小的`公鸡赢了去啊。

狮子校长当裁判,小黄莺当起了发令员,猴子则当起了啦啦队长。校园气氛可热烈了,就像过节一样。

随着小黄莺清脆的叫声,比赛开始了。

狮子校长让公鸡先跳,只见公鸡股足了劲,绷紧全身肌肉,纵身一跃,身子直飞向高空。

“多么漂亮的一跳!多么漂亮的一跳!”跟班小兔欢呼着。

“别得意得太早了。”小鸭不服气地说。

轮到猎豹老师了,只见他轻轻一跃,身子就像弹簧一样冲出去,再加上他流线型的身材,在空中划了一道完美的曲线。

经过大黑牛的仔细测量,猎豹老师的高度是公鸡的2倍。

这时候公鸡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听你的。”

猎豹老师严肃地说:“小公鸡,你先向全班同学道个歉,然后答应老师以后再也不违反纪律,不欺负同学,不骄傲自满了,怎么样?”

公鸡红着脸向同学们道了歉,惭愧地低下了头。最后抬起头,大声地队老师说:“老师,我听你的!”

远赴家乡求学的作文【三】

匡衡每次放鹅,通常是让鹅自已取食,他躲在学堂的墙角下偷听,如痴如醉。晚上回到家,因为家里买不起蜡烛,所以深夜无法读书的痛苦一直在折磨着他。匡衡的邻居家倒是有蜡烛,只可惜光亮却照不到他的家。对知识的渴望促使匡衡突发奇想,他拿起凿子把墙凿了一个小洞。邻家的亮光照过来,匡衡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就着这微弱的光芒,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就这样,匡衡白天在学堂偷听,晚上就着小洞里的`光亮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这件事让一个叫何生亮的人知道了,这人是当地富豪文不识的管家。他告诉匡衡,文老爷有很多藏书,他可以介绍匡衡到文家干活,从而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书。

匡衡大喜过望,第二天便去了文家。文不识看他年纪虽小,举止却很得体,便让他做自己的书童,每天陪着他读书。一个月下来,文不识对匡衡赞赏有加。发薪水时,匡衡却分文不取,这让文不识很费解,问道:“为什么不要工钱呢?”

匡衡恳切地回答:“如果能读完老爷的藏书,我就心满意足了!”

文不识深受感动,从此就资助匡衡读书。后来,匡衡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