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生活的重量的作文(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300字)

生活的重量的作文(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11-29 07:02:15
生活的重量的作文(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300字)

生活的重量的作文【一】

有年轻人问,对生活,你有没有产生过厌倦的情绪?

说心里话,我是一个从本质上对生命持悲观态度的人,但对生活,基本上没产生过厌倦情绪,这好像是矛盾的两极,骨子里其实相通。也许因为青年时代,在对世界的感知还混混沌沌的时候,我就毫无准备地抵达了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对一般厌倦的定力。面对穷凶极恶的高寒缺氧,无穷无尽的冰川雪岭,你无法抗拒人是多么渺弱,生命是多么孤单这副铁枷。你有一千种可能性会,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疆场,比如车祸枪伤……但你却在苦难的夹缝当中,仍然完整地活着。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结束自己,就得继续活下去。愁云惨淡畏畏缩缩的是活,昂扬快乐兴致勃勃的也是活。我盘算了一下,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取后种活法比较适宜。不单是自我感觉稍愉快,而且让他人(起码是父母也较为安宁。就像得过了剧烈的水痘,对类似的疾病就有了抗体,从那以后,一般的颓丧就无法击倒我了。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他又问,你对自己的才能有没有过怀疑或是绝望?

我是一个“泛才能论”者———即认为每个人都必有自己独特的才能,赞成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这才能到底是什么,没人事先向我们交底,大家都蒙在鼓里。本人不一定清楚,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细寻找加上运气。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费时一世一生;还有的人,干脆终生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终。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施展才能的领域。例如爱好音乐,爱好写作……都是比较传统的项目,热爱电脑,热爱基因工程……则是最近若干年才开发出来的新领域。有时想,擅长操纵计算机的才能,以前必定也悄悄存在着,但世上没这物件时,具有此类本领潜质的人,只好委屈地干着别的行当。他若是去学画画,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万分,觉得自己不成才。比尔·盖茨先生若是生长在唐朝,整个就算瞎了一代英雄。所以,寻找才能是一项相当艰巨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闲。

人们通常把爱好当作才能,一般说来两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样惟妙惟肖。爱好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能迷惑人。一门心思凭它引路,也会害人不浅。有时你爱的恰好是你所不具备特长的东西,就像病人热爱健康,矮个儿渴望长高一样。因为不具备,所以就更爱得痴迷,九不悔。我判断人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深度的怀疑以至绝望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评估关头,最好先安稳地睡一觉,半夜时分醒来,万籁俱寂时,摒弃世俗和金钱的阴影,纯粹从人的天性出发,充满快乐地想一想。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充满快乐地去想呢?我以为,真正令才能充分发育的土壤,应该同时是我们分泌快乐的源泉。

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的?

安静地等待。好好睡觉,像一只冬眠的熊。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抓此时干完。

生活的重量的作文【二】

文建明生于1963年3月,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33年来,他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担任党政“一把手”近20年。他身患肝癌达8年,经历大小手术38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总结提炼的“文建明工作法”,被誉为破解新时期乡镇工作难题的“金钥匙”。

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就这么英年早逝了,让人痛心,真是老天不长眼,太不公平了。笔者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后,除了感动,震憾,和敬佩外,还有些感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组织部门常常以“不让老实人吃亏”来鼓励广大干部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只要是能干的,都有被选拔任用的机会。可实际情况却不完全是这样,文建明同志从农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基层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先后在8个乡镇做过13年党委书记,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这样的干部可以说是要文凭有文凭,要水平有水平,却怎么没有进入更高层的领导班子呢?直到他参加完党的“十八大”后,才被认命为县委常委。这个认命是否晚了点,不知是否是为给上级一个交待,给群众一个说法,还是给文建明同志一个安 慰,笔者不得而知,也许多少都有一点吧。

文建明同志先后在8个乡镇担任了13年党委书记。难道文建明同志就只有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的水平和能力?我看不尽然,多半是因为他能干且肯干,深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却不明“会干的不如会看的,会看的不如会说的”的升官之道。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特别是像文建明这样具有丰富基层实践工作,在人民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干部,更是难上加难,应当将其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幕直到他离开我们也没能出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

文建明同志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要对照先进找差距,从自身做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立足本职岗位,争当行业先锋;文建明说过,“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唯书、唯上,一定要唯民。”要当好一名基层干部,必须把感情贴在民心民意上,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基层,与群众打交道,信任二字值千金。只有怀着对人民群众无比深厚的感情,才能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生活的重量的作文【三】

可敬——“活好每一天,每一天都要有意义。”

2005年10月25日,文建明被诊断出了原发性肝癌并进行了手术。自那时起,他的生命就开始了倒计时。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没有绝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乐观的表示要继续活好每一天。文建明家一天的生活是从中药味开始的,每天每天他的鼻量都会增多,这意味着他病情的加重,他却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从小,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要活的有意义,但这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都只是句口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首往事,我们才发现有那么那么多的遗憾与后悔、空虚与蹉跎。单说在工作中,有多少人能坦荡的说始终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蹉跎掉了时间,时间忘记了我们。

可亲——“无论什么方法,必须和人民群众感情到了位,才是好方法。”

文建明刚上位,就被自己镇里的群众来了个下马威。胡一兵,这个三峡移民猪匠,扛着百斤猪肉闯进会场,要求文建明帮他卖掉。文建明二话没说自讨腰包并动员与会干部买下了猪肉,后来还帮助胡一兵办了肉牛养殖场,去年收入20多万元。

干部之所以是干部,不在于你的权力有多大,而是你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文建明的这一看似示弱的做法,却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当官,为民办事,不摆架子,这就是好官。作为一名客运一线职工,每天面对不同的面孔几百个,穿梭服务于不同阶层的人之中。单调的服务显然是不够的,要与旅客建立起感情,让旅客觉得可亲,才能真的使旅客感到“宾至如归”。

可信——“没有落伍的群众,只有落伍的干部。”

城南镇从前是有名的“城烂镇”,治安差,收入低,困扰着镇上的居民。文建明上任后,调动镇村干部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制定了定岗、定员、定酬的绩效式工作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在重病后,还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做出了“32工作法”,以供后来干部学习。

“没有落伍的群众,只有落伍的干部”,这句话表现了文建明不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从主观找原因的处事观点。客运工作中很多职工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碰到难缠的旅客,或者不听劝告的或者乱扔垃圾,就会消极对待,把一切责任推到对方身上。殊不知,事在人为,“没有难缠的旅客,只有没有找对方法的乘务员”,这句话用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非常适合。

可学——“与其等,不如用这些时间给老百姓做事。”

文建明说“我非常明白我的结局”,这句话让我感到心酸,我辛酸于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人人爱戴的好干部好公仆就要永远的离开我们。文建明却又笑着对记者说“与其等,不如给老百姓做事”,他在生命的最后还想着要为老百姓做最后的努力。

我禁不住的想象得知生命尽头的自己会是怎样一种心态,扪心自问,我是做不到这种坦然的。也许我会悲伤,也许我会愤怒,甚至是发狂,最终陷入绝望中不可自拔,只能一点一点听着时间的脚步悄悄离去惶惶不可终日,直至神带走我的灵魂。但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异常平静,文建明的乐观向上的态度不仅仅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忱,更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

人生多苦,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与它。然而,正是这许多苦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存的意义。如果没有负担,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生命的重量,它是取决于我们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负担,同时也是一种恩赐。

生活的重量的作文【四】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是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定位它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味,再将品味等同于奢华。

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味”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印象之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味,他们是这么说的:“XXX的家居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味”,“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二十年”。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 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做品味,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味。

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十来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能再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心机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拂尘抹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用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十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经过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的爱惜物用。这叫做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苟花钱,朝秦暮楚。他的品味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它的人格性情或许却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字眼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 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奔驰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侍应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育成。然而,如今有力奢华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我只不过是在北京一家火锅店见着它用“奢华”二字形容自己的材料,便忍不住发出这一大堆牢,这自然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