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复赛结果)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复赛结果)

更新时间:2023-03-24 04:58:50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复赛结果)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一】

那是在柳江古镇,我和同伴们在完成了写生创作到处闲逛之时,突然发现了一个转糖画的摊点,大家蜂拥而上,看着伙伴们兴高采烈大快朵颐的样子,我突发奇想,于是我对摊主说:“能让我亲自操作一次吗?”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我选择了马,因为马是我的吉祥物。我用小铜勺舀了一勺糖汁,由于我是第一次做,非常紧张,手都不听始唤,抖得厉害,糖汁溅在木板上,到处都是,根本不成图案。我拿出了钱对摊主说:“我能再试一次吗?”他同意了。这次我定了定心神,稳住了双手,可是马在头脑中的形象变模糊了,于是我的作品成了一半像马,一半又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我沮丧极了,这么简单的东西我怎么做不好呢?这时摊主对我说:“小兄弟,你是第一次做糖画吧!来,让我来教教你。”他先向我介绍了一些做糖画的基本要领,然后递给我一张马的图案,让我在一边临摹,然后他示范起来了。只见他执勺在手,静气凝神,流糖如丝,灵巧的手腕抖、提、顿、放,时快时慢,时高时低,倾刻间一匹骏马跃然于木板上。哇!我叹服啦!于是我老老实实地开始临摹图案,直到马的图案在我头脑中越来越清晰,于是我又走上了操作台,心中默念着操作要领,学着摊主的样子,开始了创作。啊!我终于成功了,我实现了儿时的愿望。

拿着我这幅最得意的创作,我明白了: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道理。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二】

刚踏入大门,我抬头一看,不禁“哇”了一声,只见公园绿树成阴,让我觉得自己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油油的颜色,真美!

再走一段路,我们都看见了一个湖。清澈的湖水犹如一片碧玉制成的镜子,柳树姑娘虽在湖边的三四米外,但也摆起辫子赞美湖儿。湖里小鱼连忙道谢。碧绿的湖,真美!

走啊走,一股爽郎的笑声传来,哈!原来已经到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游乐场啦!孩子们有的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有的急不可待,还有的.在用甜甜的声音撒娇,哀求家长让他们玩多一会儿,可能是实在舍不得吧!也可能贪玩。但更多的是喜悦、爽郎的笑声。啊!公园的声音真美。

东莞公园的美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尽,它传递着每一种美,传递着美丽的风景。

我爱东莞公园,更爱我的家乡,我希望让更多的人也领悟到美。

看来,我得好好保护环境,让更多人看见美,现在,我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三】

作者在前言里说,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一步一步地向你展示如何写成一本很棒的悬疑小说。而接下来,作者也是如此做的。他先分析人们阅读悬疑小说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悬疑小说创作的宗旨。

玛莉·勒德尔在《悬疑小说》一书中,给出了人们阅读悬疑小说的四个经典理由,她说,人们阅读悬疑小说,是为了获得:

一、追捕凶手刺激感的代入式体验……这是以侦探和读者的聪明才智为媒介,在智力层面实现的。

二、见证违法者受到惩罚的满足感。

三、对故事中人物(主要是主人公)和事件的自我认同感,这能让读者更有英雄的感觉。

四、对故事真实性的信任感觉。

关于悬疑小说作家需要了解的其他知识,包括:

● 英雄旅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在现代悬疑小说中出现的神话形式和功能可以对读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 “推理征服邪恶”几乎是所有悬疑小说的前提。

● 在现代悬疑小说中,几乎所有待解的案件都是谋案。

● 从审美或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悬疑小说只需要分为三种:类型悬疑小说、主流悬疑小说和文艺悬疑小说。类型悬疑小说关注悬疑本身。主流悬疑小说讲的是卷入谋案破解过程中的人的故事。与类型悬疑小说相比,人物通常更有“质地”。文艺悬疑小说常带一种肃穆而沉闷的格调,被视为行走在阴暗的边界。

悬疑小说的创作是从一个出色的点子开始。一个出色的点子可以是有关某位独一无二的英雄的点子;一个不同寻常的地点;一种新颖的人物动机;也可以是一个很棒的开篇;或是惊艳的高潮。总之,一个出色的胚芽点子,就是能够唤起你的激情并点燃你的创造之火的点子。

相反,坏点子则扰乱了悬疑小说的形式规则。譬如:英雄有通灵能力(将谋犯交付正义就不再依靠推理);手在道德上并没有犯罪(他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犯罪)。丑点子来源于平庸的业余侦探(低能者和懦夫)。

一旦有了自己的胚芽点子,你就需要坐下来,开始设计情节。在创作出情节背后情节(谋犯的谋计划)的作者(即谋犯)之前,有两件事需要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谋犯的动机是任何悬疑小说的驱动力量,是小说的引擎。除了是一个三维的形象饱满、带有支配性情感并充满戏剧性的人物之外,我们对谋犯的的塑造,还有其他几个方面要纳入考虑。即谋犯须得邪恶,他只是从他或她的`个人利益出发采取行动的邪恶者。谋犯又不可以表现出邪恶,他得是聪明和足智多谋的,须得受过创伤并且得是害怕的。

作家应该从人物的视角、以人物的口吻来为他写。这是深入人物内心的一种巧妙技术。在日记中,人物一定要完全地真诚、诚实并袒露心扉。

对人物进行检查,以确认创作的人物符合要求。

让谋犯自己创作情节背后的情节。

创作你的英雄时,要格外用心。悬疑小说的英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神话英雄。除了必须是一个三维的丰满的、戏剧性的人物并带有支配性情感以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充满勇气;

擅长他或她生计所系的本职;

有独特的天赋;

聪明且足智多谋;

受到过创伤;

是一个法外之徒;

有自我牺牲精神。

在英雄/侦探身上常见却不必要的特质:常常是一个独行侠;没有经济保障;忠于老友不忘初心;成性。

为类型化悬疑小说创造英雄时,应该让人物表现出戏剧性;需要其极度聪明并机智多谋;最好为你的侦探找一些稀奇古怪的怪癖。主流的小说人物需要有重病的孩子或者感情问题,主流的英雄/侦探通常要面临一些道德困境。文艺性的英雄/侦探通常都是一种黑暗的形象,有时候疯疯癫癫的,常常是躁郁症患者或瘾君子,有时候还是一个罪犯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四】

松山湖,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桃花,从远处看,那一排排桃花就像粉红的棉花糖。接着,我们到了大草坪,那儿简直是美丽极了,粉红的花朵和茂密的丛林,装点的美丽的大草坪。开始玩游戏了,玩的是老鹰抓小鸡,跑来跑去,真有趣,哈,老鹰抓到了一只小鸡,大家都玩的很开心。

然后,我们玩抓小鱼,游戏规则:有两个家长当渔夫,两个家长的手要搭起来,音乐响起的时候,小朋友就当小鱼,“小鱼”们就围着渔夫转,当音乐停的时候,两个家长就把手搭下来,看看会抓到那只“小鱼“,要在被抓到的那只”小鱼“的脸上贴一张纸条,如果两个家长没抓到“小鱼”,那就要在两个家长的脸上贴一张纸条哦。开始玩咯,第一局,我们转啊转,音乐一停,哈哈,没有抓到我,继续,转……音乐停,啊,抓到我了,我的脸上有一张纸条,再来,转……,嘻嘻,没有抓到,两个家长的脸上有一张纸条,就这样玩,玩了两局,我们就去玩其他的了。

接着,我去领了风筝来放,刚开始就我自己放,怎么也放不好,心里很急,后来,又试着用一只手来把风筝给抛出去,一只手拿着风筝线,可是,我的手不够长,还是放不了,就叫颜里拉来帮忙,颜里拉来抛风筝,我来控制线的`长度,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耶,成功了,我一边使劲跑呀跑,一边看着风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我连忙把风筝线递给颜里拉,可是,我的速度不够快,刚递给颜里拉,风筝就落了下来,玩了一段时间,我们就去中午饭了。

下午,我们到饭店旁边的租车点去租车,我和妈妈选了一辆双人自行车,接着,就开始出发了,我们绕着松山湖旁边的马路骑车,一路上,我们边骑车,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啊,一眼望不到头的松山湖,碧绿的湖水深不见底。道路旁边,是一片空地,许多人在那植树,哦,我才想起,原来,今天是植树节。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大片绿油油的油菜花,好像一片黄色的海洋,让我眼花缭乱。一路上,花儿和小草都伸直了腰,绽放出可爱的笑脸,像漂亮的娃娃,向我们挥着手。不知不觉,我们绕着湖边骑了三十多公里,回到了终点站,我都简直不敢相信,能骑那么远。

东莞的松山湖,真是美不胜收,漂亮极了。下次我还要来,美丽的松山湖!

东莞校园文学创作大赛作文【五】

既然小说都存在着读者,那么小说就一定存在着读者看小说时的感受。试问:如果读者读某部小说的或人物或情节或环境甚至细节时的感受是——这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那么,读者还会继续读下去么?我想,没有读者愿意去读一部自己感觉不真实的小说。没有人愿意去读某部小说,就意味着这部小说没有读者,而没有读者的小说是绝对不能称之为小说的。

也就是说,一部成功的小说,一定是能让读者读出“真实”的小说,纵然这种“真实”明明是“虚构”的。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情节是何等离奇,妖魔鬼怪各逞凶顽,飞禽走兽尽显神通,讲的是神怪,但是我们并不感到荒诞,相反受到感染得到启迪进而百读不厌。这些作品千百年来久传不衰,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们都让读者读出了真实。

怎样才能让读者从小说中读出真实,这是作者写小说时应该注重并落实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要让读者读出真实,作者必须写出真实,这就好比你手中必须有馒头,才能给乞丐馒头吃。否则你把一双空手伸给乞丐,对他说:给!馒头!那你一定是在骗人。乞丐不会接受你的“空手馒头”,读者更会拒绝你的失真文字。

怎样才能写出真实?窃以为作者必须本着一颗真心去写作。所谓真心,其实就是对小说中每个人物每个情节每个环境都倾注都寄予真情实感。美国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说:“在一个真正作家的气质中,总有一种近于痴狂的激情”,而这种“近于痴狂的激情”无疑是“真心”“真情实感”最好的诠释与体现。早先曾听许多人说写小说的都是疯子,起初很是反感,认为是对自己的污蔑与诽谤。但后来却无数次地在深夜为笔下的人物为笔下的情节大哭特哭,伤心欲绝感动欲绝悲愤欲绝,到那时我才终于知道自己的真心已经融入笔下的人物,痛着他们的痛、乐着他们的乐,甚至为他们神思恍惚、物我两忘。说到底,不也是进入了一种痴狂的境界,难以自拔么?当然,也正因为小说的字里行间倾注了我全部的真心真情、浸透了我太多的心泪水,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才会觉得真实感人,才会热泪奔涌秉烛夜读。

从小说创作而言,作者的确需要有一种“近于痴狂的激情”,但这种激情又必须有所节制,切忌让那种“痴狂的激情”完全左右了作者的头脑,那就近乎危险了。正如美国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受节制的激情只是激情而已,而有所节制的激情则是天才。”所以作者写小说时千万不要“走火入魔”,否则写完主人公跳楼自己就会爬到楼顶,那么痴情的读者读小说时也会“走火入魔”,会因为主人公的跳楼而跳楼。

写出真实,不能等同于照录生活。在日常写作与阅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有时,一些记述真实生活的文字,读起来反而味同嚼蜡,有隔膜之感、虚假之感。这就是小说与生活的区别,有些事在生活中毫无疑问是真实的,而一旦被写成文字,冠名于小说,就毫无疑问是虚假的。因为小说是艺术,小说虽然取材于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而这个“高于生活”,便是我们耳熟目悉的艺术加工——虚构。

写小说就得虚构,如果不虚构,那就正如作家张天翼先生指出的:“一个作家要是只限于写真人真事,那就是自己束缚自己了。”这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从读者的角度去说,当我们读《西游记》《聊斋志异》时,明明知道它们全是虚构的,却在心底依然被其感染感动,或者我们一直不曾有半分怀疑的人和事甚至一直感动着的情景、状态、细节,却突然在某一天因被作者亲口证实是他虚构的而义愤填膺等等,这就是艺术真实的魔力或曰魅力。

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加工,这便是小说的创作。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在虚构中倾注真心真情,这便是小说创作之核心。实者虚也,虚者实也,虚虚实实如能恰倒好处,纵然假,也足以以假乱真,无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