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传统文化变淡的作文(以传统文化消逝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传统文化变淡的作文(以传统文化消逝为话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01:50:40
关于传统文化变淡的作文(以传统文化消逝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传统文化变淡的作文【一】

这几天,也许是过了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缘故,天气一直晴冷无比。不论待在家中,还是出门,都明显地感觉到“过年”的味道渐渐浓烈起来。

打开电视,满眼都是各地春节晚会筹备、主持人拜年、春运潮、农民工回乡、学生放寒假、各行各业节日值班坚守岗位、各族同胞迎新春办年货等等和春节有关的节目。印象最深的是一则报道: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范围内,在40天时间内,3000万人的辛勤付出和坚守,保证了31亿人的安全顺利出行。也许,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却是那样温暖和耐人寻味:春节回家过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早已经成为一种温情精神的.寄托,一种漂泊灵魂的归宿,一种渗透脉的情结。

自己居住的是一个小城市。每时每刻,心灵都在被越来越浓烈的年味儿所感染着。

不必说晚上,那映红天际的绚丽礼花,响彻城市夜空的鞭炮声,单是白天,目之所及的人流车海,购物场景,喜庆氛围,都让人心情格外振奋和激动:春节美好的记忆,团圆的节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清晰可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区门口和沿街的空地上,变得喧哗和热闹起来了。看见自己居住的小区大门前,几个保安在用活动木栅栏,拉出一片隔离带。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忙什么啊?”“嗨,这不是过年了,城里的小商小贩和乡下的农用车,又要‘抢占’地方了。去年就随意停放影响出入,今年早点做准备……”

没过几天,小区门前和大街的便道上,帐篷,摊位,手推车,农用车真的聚拢而来,各式各样花红柳绿五颜六色的大小商品,种类齐全的农副产品和特产,全都冒了出来,真有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的意思。你别说,和超市和农贸市场相比较,在极短时间内的形成露天市场的东西也有其受欢迎的理由。比如说,本地产大葱大蒜味道好了,本地的“三粉”(粉条、粉皮、粉芡)不掺假了,农家的柴鸡鸡肉和鸡蛋鲜嫩了等等。

满载过年农副产品的农用车多了,而在城乡之间穿梭的城乡公交来往的班次也明显多了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村口,在站牌,等候着,说着,笑着,交谈着。城乡公交车离得远远的,孩子们就欢呼雀跃起来:“车来了,进城了!”车子还没有停稳,车门子“唰”地一声就打开了。“抓紧上啊,抢时间哩……”售票员在车门口扯着嗓子喊。人们呼呼啦啦,蜂拥上车。座位满了,就只好站着。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城乡公交就这样不知疲劳地来来往往着,大包小包,年货礼品,家居衣服等等,就这样从城市流通向乡村。

市区内,更是人来车往,热闹非常。不少的超市门口,大帐篷下的对联摊位、水果摊、烟酒摊、礼品摊等等成了长蛇阵;农贸市场里面,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人们你来我往挤拥不动,门口临时的蔬菜摊点前面也是人头攒动;商场大楼内,服装市场里和专卖店中的生意也是火爆异常,你想,过年了,谁还不添置几件新衣服?临街铺面,大红色的促销横幅扯起来了,橱窗上红色的迎新春招贴画挂起来了,树干枝桠上五颜六色的彩旗飘荡起来了,音箱里“红红火火中国年”的歌声响唱起来了,店铺、酒店、饭馆、歌舞厅、洗浴城和各单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了。临时泊车位,停满了车,市区公交不停地鸣着喇叭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缓缓而行……

当你走上大街的时候,凛冽的寒风也许会扑面而来,堵塞的路况也许还会存在,拥挤的长队也许还在延续。但是,此时此刻,当你完全置身于喧嚣热闹的声音中,置身于漫天飘扬的中国红中,置身于吉祥喜庆的迎新春氛围中,寒风、堵塞和拥挤,又算什么呢?在越来愈浓烈的年味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心中都会有幸福的暖流在尽情涌动,都会有祥和的感觉油然而生,都会有美好的祝愿展翅飞升……

关于传统文化变淡的作文【二】

关于过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关于传统文化变淡的作文【三】

年味儿淡了或许是现在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止是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在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有着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曾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关于传统文化变淡的作文【四】

总感觉这些年,春节的年味淡了。

过春节,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春节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春节时间比较长,从腊月的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春节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春节最为隆重的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春节的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春节的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之后春节过完。

从前,春节是隆重的,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春节”,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春节,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春节的吃的、用的,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春节地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地人,都会有这样地感受,儿时渴望春节地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地孩子都渴望春节地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只有到春节才能够吃到好吃地,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地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春节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春节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地增强,很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春节也不热闹了。

现在地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春节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春节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地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节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地衣服和春节没有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地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地庙会、元宵节没有了往日地魅力。

年味的确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