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作文(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的作文)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作文(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9 12:42:45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作文(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的作文)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作文【一】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汤圆象征着团圆。

早上妈妈买了一包芝麻馅的小汤圆,打算当做晚饭吃。

好不容易盼到了晚上,妈妈给我们煮汤圆,一个个小汤圆纷纷掉落在水中,在水里慢慢变大,像一个个珍珠在水里舞蹈。

“你们可以吃几个?”妈妈问我们。“十个。”弟弟大声叫着。我不紧不慢的说:“我可以吃15个。”“我可以吃12个。”表弟说。

“好的。”妈妈拿起汤勺给我们一人盛了一碗。我小心翼翼地用勺子盛起了一个汤圆,先咬一口,黑黑的黑芝麻从汤圆里溢出来,我急忙把这个汤圆吃掉了。“哇,这个汤圆真是香甜软糯,香而不腻,软而不粘,口感滑嫩,越嚼越香啊!”我看着汤圆赞叹道。“是啊,好香呀!”弟弟也跟着我说。

“弟弟,表弟,你们知道吗?元宵节这一天月亮特别圆。”我跟他们讲起了月亮。表弟和弟弟听到这番话,急忙放下汤圆,去院里看月亮。“真的呀。”表弟说。“是呀。”弟弟也跟着说。

元宵节真是太美妙了,汤圆也烘托了节日的温暖气氛。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作文【二】

大年初五,我和妈妈一起去夫子庙逛灯会。

晚上吃完晚饭,我们乘车来到了花灯一条街,这里可真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呀!今年是“蛇”年,不用说,这里卖的灯以“蛇”为主,原先在家我还以为不会有太多的蛇灯,因为“蛇”很难做,丑了又没人要,便抱着看着玩着的念头来的。可是一到这里才发现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进入入口处,我一眼就看见一方木桌上盘着一条黄色的大蛇,身上点缀着金黄色的圆点,它瞪着一双黑色的眼睛,吐着金色的信子,远远望去如同真的一样。这里的“蛇”灯真是千奇百怪,有卡通状的小蛇,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有五六个蛇头围绕成一个圈能戴在头上像皇冠一样的“蛇”灯;有竖直着身子的小蛇,它张着嘴,含着一枚铜钱。不一会儿,我和妈妈看中了一条“黄金蟒”:它通体黄色身上有金黄的纹路,盘成圆形,一双红色的眼睛闪闪发光,嘴里含着一个大大的“金元宝”,制作得栩栩如生。

顺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兴致勃勃走到游艺街。那里也能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有卖棉花糖的;有卖“抖嗡”的;还有卖糖芋苗的。我看见一位叔叔在吹“糖人”,便兴奋地跑了过去,只见他先拿出一团糖,这糖像坨面一样被他揉搓,然后他把一端揉成丝,再对准使劲吹,在吹的过程中捏头,脚和身体,用笔装点头和耳朵,再点出眼睛,就这样一匹活灵活现的小马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最后,我提着蛇灯拿着吹出的小马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一年一度的“夫子庙灯会”总是热闹,今年的“蛇”年灯会更是好看。这美丽的灯会难道不是寓意我们美好的生活吗?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作文【三】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吧!那你们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我们的元宵节都是一家人去奶奶家过。

正月十五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先去洗了个手,又去了厨房,妈妈和奶奶在厨房,我说:妈妈,我和你们可以一起包汤圆吗?妈妈说:好的。我先拿了一个汤圆皮,然后舀一勺芝麻放在汤圆皮里,再包起来,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我做了两个汤圆,突然,奶奶的手机响了,电话里的人说:我是送酸奶的。奶奶说是送酸奶的人来了,叫我去取酸奶,我说:好的。我把酸奶放到了厨房里又继续包汤圆了。

这时,我已经包了五个汤圆,开始包第六个了,拿上一个汤圆皮,再舀上一勺芝麻,把皮包上,第六个汤圆做好了。奶奶让我休息一下,我看了一会电视。看完看视妈妈和奶奶的汤圆也包好了,我们一起把汤圆放在锅里煮,几分钟就煮好了。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坐在桌子旁边吃香喷喷的汤圆,我吃了一个汤圆,那里边的芝麻可香了,爷爷奶奶也吃了一个汤圆,也感觉特别香。我真高兴一家人可以一起吃到香喷喷的汤圆,感觉真幸福!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作文【四】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