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作文)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01 08:36:57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作文)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一】

因为春节期间,在家里大鱼大肉吃多了,想吃点其他的,所以我来到了西安的小吃街,那儿有:烤肉、腊汁肉夹馍、凉皮、蒸碗、煎饼、牛肉面、腊汁肉揪面片等许多小吃。

下面我来说一说个别比较独特的小吃:

1、它被称为“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味酸、辣,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他就是凉皮!

2、锅盔:唐代传来。传说修乾陵时,工程浩大,人数众多,做饭难,工人用头盔烙食而成,现用铁锅烙制。料选精粉,细面压杆,慢火浅锅烘烤,体呈圆状,直径尺多,厚约寸许。锅盔外表斑黄,切口如白沙,酥活适口,能放好长时间,容易携带。

3、它是我最喜欢的,肉夹馍:在西安,到处是腊汁肉的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时代的演变,变成今天的腊汁肉。著名的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他选料精、调味好吃、火力到位,又经长时间小火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长时间放着也不坏。吃的人说:“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称赞。

……

西安的小吃还很多呢,下次再说吧!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二】

去年寒假,妈妈带我到西安外婆家去过年,顺便带我游览了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小雁塔、骊山、兵马俑……其中最具特色的还得属西安的古城墙了。

我和表姐从外婆家走出来,老远就看到了那高大的古城墙。听姐姐说,古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远处看古城墙,古色古香,却又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我们走到古城墙边,摸着城墙上的砖头,仿佛每一块砖都沾满了历史的痕迹。

古城墙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有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四座城门。站在城墙上,感觉古城墙就像一条长龙,听说它的长度近12公里,贯穿整个西安市区,一眼望不到头。

我和姐姐在上面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我们俩玩累了,就趴在垛口上面休息。姐姐告诉我,垛口就是古时候打仗射箭用的口子,箭可以从这个小洞往下面射。我从垛口往下望,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子,街道旁来来往往的人们,看起来都好小好小,像玩具一样。我看见古城墙上有人在租电瓶车和自行车,可以坐它游览古城墙,我也想租一辆,可姐姐说:“我们已经玩了一个下午了,才走了一点点,骑自行车环绕城墙一周要一个多小时呢!”唉!原来城墙那么长啊!我非常失望,只好等下一次了。

西安古城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盼望着早日再来西安,再一次触摸那沾满历史痕迹的古城墙。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三】

记得在春节大年初三,我们去西安旅游五天,其中一天早上,天还蒙蒙的亮着。我们一从旅馆下来,就立刻向这部去往华山的十五座出租车飞奔而去。一到达目的地,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巍然屹立三山五岳之一的华山。往山这边看,连绵不断的群山仿佛一条长龙飞向天边;往山那边看,群山重叠,仿佛海涛奔腾,巨浪排空。阳光在白雪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灿烂。洁白的雪,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真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时,妈妈去买搭缆车的票,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省上山的时间和力气,我和爸爸则走向了纪念品店。买了一柄写着华山论剑四个字,还画着一座华山的图案木剑。

我在缆车上远看,一片银白色的世界展现在眼前,茫茫大雪盖在了华山的身上,大地好像抹上了洁白的沐浴露,树木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银纱。山道上,人们小心翼翼地迈着步,生怕滑到了。可是,再看看走在上山路上的小朋友们,却蹦蹦跳跳,好像丝毫不在乎滑到在雪地上一样。他们银铃般的笑声给高耸入云的华山带来了无限生机。这时,一股清风吹来,把枝头上的雪吹落下来,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就像一群银白色的蝴蝶漫天飞舞,十分美丽。

我们三下五除二就爬到了半山腰,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就看见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不停地在翻越栏杆捡着一样样东西放进垃圾桶,直到我们慢慢地走近那名中年男子,才发现他捡的竟然是一件件的垃圾,穿的也只是一件单薄的衣服而已。我心里想:这位叔叔真厉害,竟然能不怕危险、不怕冷、不怕脏,在这个走一步都打个喷嚏的直入云霄的山峰上无私地维护着华山的清洁卫生。这些垃圾就像污点,而华山就像一张洁白的纸,但这些污点把纸给污染了,而这位叔叔却像一块橡皮擦一样,把污点给清理干净了,真是太伟大了呀!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四】

你们听说过兵马俑吗?我听说过,也在书上看到过,但对它的了解很少,很想亲眼去看一看。五一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了西安,去看真正的兵马俑。

刚刚到达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导游就提醒我们说要仔细听讲解,否则看到的不过就是两辆破车和几个大坑、几个陶人,没啥新奇的,感受不到这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我赶紧打起精神,先到一号坑,可走进去一看,里面人山人海,根本看不到兵马俑的影子。不过,我想那么多人来看兵马俑,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之处,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慢慢地往前走,凑到栏杆前,终于看到了兵马俑,兵马俑没有什么颜色,可是墙上图片里的兵马俑却是彩色的,怎么回事呢?听了介绍才知道,古时候用的是矿物质颜料,出土以后就被氧化了,颜色就会掉落,看来保存好兵马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我仔细地观察兵马俑,一排排的兵马俑排列整齐,看上去和真人差不多高,每个兵马俑脸上的表情仔细看都是有差别的,表情虽然不一样,神色却都很坚毅,眼光都看向前方,他们身披铠甲、手拿武器,再加上昂首挺胸、栩栩如生的战马,好像正整装待发,准备奔赴战场,看上去如此的威武雄壮,磅礴的气势把我给震撼了,好像一下就把我拉回到二千多年前的秦朝。真的很难想象在二千年多年前就能烧制出如此精美的兵马俑,当然现在我们能看到这么多完整的兵马俑,很多都是专家通过碎片修复起来的。

后来看到的二号坑和三号坑,面积比一号坑要小一些,但里面的兵马俑还是很精致。都说“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亲眼看到兵马俑和书上看到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当一排排威武的兵马俑展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为古人的智慧而惊叹!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五】

今天天气非常晴朗,我们高新二小三年级一年的全体老师和同学来到了西安市自弘中学,听老师说:“自弘中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这里有凤翔泥塑、剪纸艺术、草编艺术、版画艺术等四个非遗工作室。”

当看到各位大师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惊奇极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草呀、绳子呀、泥土呀,到了大师的手中,仿佛变魔术一般,变成了一件件的艺术品。

接下来就到了我们体验的时间了,我选择了“绳艺”。绳艺老师今天教我们的叫做“平结”,一开始绳艺老师让我们把已经结好头的绳子套在有钉子的木板上,然后让我们用左边的绳子压住中间的两条绳子,再用右边的绳子压住左边的绳子,接下来把右边的绳子从中间形成的环中穿过去,最后拉紧,就形成了一个结。这个看似简单的结,却让我手忙脚乱,怎么都打不好,这时,走过来一个大哥哥,他说:“别急,我来教你,慢慢来。”在他的指导下,我慢慢学会了打平结,最后编好了,哥哥帮我套在我的手上,我高兴极了,这可是我自己新手编织的呀。听哥哥说他们在这里每周都会有半天的手工课,现在他已经能够用绳子编织小鹿了,真让我羡慕呀!

今天的体验让我大开了眼界,不仅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学会了编织平结,真是大有收获的一天啊!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六】

8月12日离开华山我们继续向西,来到了西安。市区里边不知道怎么走,一直开着导航,设定的地点是西安明城墙。我们计划到西安的当天傍晚去明城墙上骑车。导航把我们带到了永定门,直接进到了西安的最中心的城区,到了导航地点我们先在附近找住宿的地方,发现这里除了酒店里有停车位,一般的宾馆都没有停车位,酒店一晚上就要好几百。最后我们选择了出来永定门,找离中心城区远点的地方住宿,最后找到了“外联宾馆”,是陕西省政府的一个部门的招待所,条件很好,才198元,不过只能住两天,两天后要用,我们在西安就准备住2天,所以就住这里了。

在宾馆休息到下午6点我们就出发去明城墙,一个人骑了一辆共享单车,骑了半个小时就到了。门票65元,算是我们在陕西买的最便宜的门票了。上了城墙,上面很开阔,蓝色城墙砖铺的路面由于风化和磨损已经不平整,但凸凹都不严重。城墙登城口人很多,都是登上城墙就在附近散步,看景。离登城口越远人越少,我们租了辆双人自行车,两个小时200元,押金500元。我们边骑边看城墙两边的风景,城墙里边都是古城风貌,即时新建的楼房也都是仿古风格,城墙外边则是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两边建筑风格迥异,一定是政府统一规划。骑行在城市中心的城墙上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有种古代穿越过来的感觉。边走边看城市风景边拍照,一会儿天就黑了,一看已经过了一个小时,骑车要绕城墙骑行一圈,而我们走的才有三分之一。剩余一个小时我们一直在赶路,因为晚上9点前必须把自行车还了。

夜晚的城墙亮起了一排的红灯笼,沿着城墙一直延伸到很远,很美,我们仿佛置身在明朝的长安城,内城的建筑和布置更加重了这种错觉。这是这趟陕西之行最美的时刻。

历史悠久的西安作文【七】

假期里,我和父母一同去西安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兵马俑。那天是个万里无云、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展馆,门口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龙,静静的等待着进博物馆目睹“世界第八大奇迹”。走进大门放眼望去,无数的兵马俑都端端正正的站在一个很深的大土坑里,仿佛在迎接观光的游客。走近一点才发现兵马俑中有的完整无缺,有的缺了一只胳膊,还有的连头也没有,可能是出土时弄坏了吧。

然后,我们听到那些工作人员说,如此规模的随葬人俑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考古价值。目前已发掘了三号坑的全部和一号坑、二号坑的一小部分,四号坑是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据发掘部分可知,三个坑中一号坑最大,坑深五米,面积14260平方米是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阔九间、四周环绕回廊、四边各有五个门道的地下大厅。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分成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四个部分。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是三个厢房相通的建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曾历经坎坷和艰辛,凝聚着许多人的心和汗水。土坑里面埋藏着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个个栩栩如生,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真可以以假乱真了。这时我的心里又产生了和管理人员一样的感受,古代人民真聪明,绝不比现代人差。

我又认真地参观起来,这是我才发现,这些兵马俑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瞧,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队形整齐,组成前锋、左右两翼及中部车与步兵排成主阵的庞大阵容。出土兵器多是实用的青铜兵器,个别的为铁器。咦,这个目视前方,抬头挺胸,那个抬起手臂,指着前方,好像在眺望远方。突然,我又发现一个歌妓俑,一张笑嘻嘻的脸庞挂在身体上,它左手高举,右手向后摆,单脚立地,另一只脚抬了起来,做出一副能歌善舞的样子。这时,一只“野马”进入了我的视线,它看上去“英俊潇洒”,额头半黑半白,四只脚稳稳地站立在地上,噢,原来是兵马俑中的马俑。接着,我还看到胖胖的兵俑,还有瘦兵俑,看得我眼花缭乱,金星直围着我的头转。哦,我明白了,原来陶俑的雕塑是根据不同身分、不同年龄来设计的,面容神态各异。陶马形象准确生动,比例适度,体现出静中寓动的艺术效果。秦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秦代军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以及后吏服饰、雕塑艺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看到这里,我迫不及待把相机拿出来,给兵马俑照张相。而管理人员阻止了我,指了指墙上悬挂的醒目提示告诉我们这里不能照相,说:“相片是一种化学东西,在兵马俑跟前照相的话容易引起兵马俑的化学反应,令兵马俑褪色。”妈妈说:“对啊,8年前我来过这里,这里的兵马俑以前是彩色的,也是不允许照相的,而且光线很暗,那是为了保护兵马俑上的色彩,现在的人富裕了,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照相机了,来到这里的人都不听工作人员的阻止,坚持照相,所以现在的兵马俑都全成土色了,已经没有以前的光泽了。”

这次参观,我真是大开眼界,让我不由得想到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聪明啊,他们用智慧和心凝结成这无数的、工人参观的、流芳百世的“兵马俑”!这些劳动人民可真让人钦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