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最难忘的客家习俗一篇作文(客家过年前的习俗作文)

最难忘的客家习俗一篇作文(客家过年前的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1 19:44:58
最难忘的客家习俗一篇作文(客家过年前的习俗作文)

最难忘的客家习俗一篇作文【一】

你们好!我是河南省开封县袁坊一中的郜静怡,看到这封信你们也许会感到惊讶。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们还是有缘关系的。

听老师和长辈们说,早先,你们的祖先也曾生活在我们这里,因为战乱,我们这个大家族的人走散了。硝烟弥漫了大地,战火飞满了全城,战争,让我们的很多同胞都失去了生命。一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被攫住了。当初,你们的祖辈们背井离乡的时候,一定很舍不得吧!一定还希望再回来看看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乡吧!我们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这些年,家乡发展得可好了。

经常听老人们唠叨,说以前村子里的人们住的都是低矮潮湿的'草房和瓦房,都是吃红薯叶子和杂粮,一年到头都是咸菜。一件衣服,老大穿过改改老二接着穿。整个村子只有一条小土路,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可下过雨后又泥泞不堪,用村里人的顺口溜来说就是“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听爸爸说,不光村子里,连我们的县城——开封县也很落后,整个县城都是低矮破旧的平房,只有县政府门前的一条主干道。路上的摩托车大都是公安局办案用的,小汽车更少见。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匮乏。每当夜幕降临,街道很是寂静,人们都早早地上床休息,街上漆黑漆黑的,更谈不上什么夜生活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家乡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首先,在住房上,家乡有了很大的改善。走进我们村,一座座小洋楼鳞次栉比地矗立在村子里,是那么美丽而神气。我们村还修建了生态小区——袁坊雅苑,每套都是三层的别墅式小洋楼,屋内统一配备有自来水和宽带。小区里有活动广场,还有各种健身器械,人们闲的时候过来锻炼身体,可方便了。另外,在开封县城,一个个新建的小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有带电梯的小高层,还配备有天然气、暖气和地热水等。有不少农民都在县城买了房安了家。

其次,在生活上,人们购物是越来越方便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商尝超市开了十几家。有专门卖服装的,有专门卖家电的,有专门卖家具的,也有专门卖自行车电动车的。各种生活用品在超市里更是应有尽有,甚至连配电脑,都不用往开封跑了,在村子里都能买到。家家户户几乎都用上了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太阳能热水器,城市里有的,我们农村几乎都有。

近些年,农民种田不但不缴公粮,而且每年还有补贴,村里人都说,这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的好事。我们村里现在搞特色种植和养殖。在村西头,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产出新鲜蔬菜。另外还有养鸡尝养猪尝养场等,村里有技术员帮助提供技术支持,只要好好干,一年可以收入十来万呢!

在物质上家乡不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精神生活和思想面貌上,家乡同样与日俱新。

现在,我们每几个村子就修建了一个文化大院,平时人们都去跳跳广场舞、锻炼一下身体。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还会请来豫剧团给村民们唱戏。这时候,老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来饱餐一顿精神的盛宴。每个小学都新建了幼儿园,孩子们到幼儿园里又学唱歌又学跳舞,可高兴了。我们村里出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了,随着河南人刘洋成了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后,大家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了。近些年,我们河南出的人才可多了。有乒乓球冠军邓亚萍、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人们公仆任长霞等等。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亲爱的客家同胞们,每当我牵挂你们时 ,就会抬起头望着天上的月亮。如果你们能来的话,我很乐意做你们的导游,带你们重新认识咱们的故乡。我会带着你们到我们村里、我们县城和我们古色古香的开封去看看,带你们尝遍家乡的小吃。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我们的家乡一定会发展地更美好。热情地欢迎你们回故乡恳亲、旅游、考察、兴办各种事业。

祝你们

身体健康

天天开心

最难忘的客家习俗一篇作文【二】

“民以食为天,柴米酱醋盐”。客家菜是广东三大菜系之一,而传统客家三大菜分别是:盐焗鸡、梅菜扣肉以及最传统的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久负盛名,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我们客家人的头道送酒菜,也是过年时必须上的菜式。

酿豆腐有两个传说,一说为(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应岭南少麦,思乡的中原客家移民便已豆腐代替面粉,将猪肉塞入豆腐中,犹如面粉裹着肉馅儿。因其味鲜美,于是成了客家民菜。

另一说,很久以前,有两个好兄弟,因在一次点菜时发生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店家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制作出酿豆腐。

正宗酿豆腐的豆腐一般是由黄豆做的,无任何添加剂,一般是用刚从自家田中摘的黄豆,新鲜,再把黄豆,放进石磨子里,与水一起磨,直至把豆榨出浆水,而剩下的豆渣可做粥等食物,再将豆水,倒入大锅里煮,豆腐也算成形了,但还是个半成品,把豆腐放在个容器里,用大石头压,压出剩余水份,然后,把豆腐成品切成一块一块,接着,便是重要的“酿”。

把一块半肥半瘦的大猪肉挑瘦去肥,剁成末,这剁肉也是我儿时的游戏,再依个人喜好,放入香菇、或虾米、或大葱等,再使双筷子,,把猪肉“戳”进豆腐块正中处,这“戳”肉也有一定技巧的,不能将整块豆腐戳戳穿来放,不然煎出来的就孬了,最后,把所有酿好的豆腐放入锅中小火慢煎,火要适度不可大或小,豆腐煎至两面金黄,此时的豆腐可是香喷喷,金黄耀眼,但还在煲仔里焖一下,煲锅底可放大蒜苗、芹菜,全依据个人喜好,可在豆腐上放几片香菜,用来点缀所用,即可上桌。

酿豆腐一上桌,便“顾客盈门”,我家吃酿豆腐时,喜好沾上蒜末和酱油,这酿豆腐便有了些辣味和咸味,豆腐滑嫩,净白;猪肉味鲜,硬中带柔,柔中带刚,豆腐送入嘴中,滑溜,再咬一口猪肉,美味无比,真乃最佳搭配。

豆腐营养丰富,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律止渴、清洁肠胃,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猪肉用途多,用于温热病后,热退津伤,肺燥咳嗽,干咳痰少,咽喉干痛;补虚、润燥、润肌肤、止消渴。

豆腐的平淡,显出了客家人的淳朴,朴实,客家人不求于功名利禄,勤俭持家,这也是酿豆腐在客家文化上长期保留的原因之一。

最难忘的客家习俗一篇作文【三】

我的家乡安远有许多美味的小吃,糍粑、粄干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粄干是安远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小吃。也可以称作“烫皮”,未炒之前坚硬如骨俗称“骨纸”,但只要把骨纸放入锅中爆炒后,干瘦的骨纸就如花儿一般盛放,变得洁白如云,有些像庥雀变凤凰的华丽转身。炒骨纸是一件很有趣的活计,说它有意思主要是因为炒骨纸得用较粗的河沙,农妇们将河沙洗净,晒干,然后洒上油入锅爆炒,多炒几遍,河沙由黄变黑,这时就可以用来炒粄干了。粄干炒起来也是有技巧的,关键是懂得烧火。火烧大了,粄干会焦,火小了,骨纸不能完全膨化,吃起来有“骨头”。

用大米制成的粄干物美价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胆,安远家家户户都会做,现在市场上经济发达了,有专门做粄干的专业户,人们要吃,习上一袋即可。但在我看来,还是少了以前的'那份乐趣,以前大家参与了浸米、磨浆、上锅、切片、晒干、爆炒的全过程,就像一个园丁目睹了一朵花的孕育与怒放,感觉完全不同。

和烫骨纸、炒粄干一样有趣的还有打糍粑。

打糍粑是男人的一项集体活动,也是一项甜蜜的劳动,挥动胳膊时,人们常常被扑鼻而来的米香所迷倒。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入石锥中,在粗木棒不断捣之,直到米饭碎烂,再将其做成圆形,洒上芝麻豆粉,可煎可炸,香糯无比。糍粑若蒸,多用蕉叶包着,既美观,也能随身携带,真正的一举两得。

也许正因如此,作为我们客家骄傲的孙中山先生才会评道:“是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

最难忘的客家习俗一篇作文【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家乡梅州那里就有许多著名的风味小食,如梅菜扣肉,让苦瓜,仙人板,煎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酿豆腐。

你们知道酿豆腐的由来吗?让我告诉你们把: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豆腐。

那你们还知道酿豆腐是怎么做的吗?再让我来告诉你们把:首先要把猪肉剁成泥。接着,将猪肉泥加香菇泥、葱末、淀粉、盐、酱油、胡椒粉、猪油搅成胶状馅,猪肉泥必须手剁,否则颗粒太小不能塞进豆腐。然后,取大小合适豆腐块(大致长4cm宽3cm厚1cm)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跟,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也有嫌鲜豆腐酿起来太难用炸过的油豆腐酿的。最后锅置中火,加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酿豆腐逐个放入锅中煎呈金黄色,再加猪油,翻煎另一面。就可以出锅吃了。

不跟你你们聊了我要去吃酿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