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当我跨入初中大门时作文)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当我跨入初中大门时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15:20:08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当我跨入初中大门时作文)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一】

昨晚随着子夜的倒计时,“五、四、三、二、一”人们在期盼和喝彩声中迎来了2017年,完成了新旧交替。历史的长河中2016成为记忆,2017成了承前启后的中流砥柱,成了历史长河浪花中新的一朵。

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生命的年轮又被刻上了一道深深的印记,火树银花不夜天,欢天喜地迎新年。虽然,此时正值隆冬,寒冷侵蚀着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东北更是滴水成冰、哈气成霜,可是,年轻人们都爱瞅着这美好的日子走进婚姻的殿堂,欢快的乐曲和嘹亮的唢呐声使节日氛围变得更加浓烈。

新的一年翻开新的篇章,新的一天就应该有新的气象。早上,那第一抹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我就知道今天的阳光与往日不同了,这是新年的第一道曙光,因此它格外的明亮。阳光透过窗口照进我小小的书房,那温暖也与往常不同,是因为新年的阳光吗?怎么感觉格外的温暖,格外的亮堂。新年的心情也大好,今天不用去上班了,不用拼命的在清晨赶时间奔波在生存的路上,可以,用心那阳光的温暖,用心感受那阳光的抚媚……披衣站在窗口,温暖来自那明媚的阳光,也来自那新年的喜庆。窗外,阳光下,地上厚厚的冰霜,在泛着光……那光秃秃的树也披上了薄薄的婚纱,风,微微掠过,枝头上不时有晶莹的霜花飘落,像婚纱上那闪光的鳞片闪亮。冬日的景色有些萧条,没了春季的新绿,也没了夏季的缤纷,更没有秋季的收获,可是冬季的景色也有冬季的美,那薄薄的冰霜,那晨曦的阳光还有那光秃秃的树,也是冬季奇异的一景。是因为新年一片响晴,还是因为新年心情大好,窗外萧条的景象也变得美轮美奂,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素描画,虽然,那素描只是淡淡的几笔,还没有浓墨重彩,但它的美丽它的夺目已经勾画在轮廓里,待时日,那素描定会是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奇异的绚丽画卷。

伫立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思绪在时间隧道穿梭……回忆着昨日的2016,展望着今日的2017,站在洒满2017第一抹阳光的窗前,思绪还穿梭在逝去的和未来的时空里…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二】

北崮山东北向海中延伸出去一座狭长的小山,当地叫它后大门。我曾经问过爸爸为什么叫它后大门,爸爸说:“可能是因为它像一扇大门一样挡住了从北方吹来的海风和流来的潮水,保护了南面的沙滩。”

我们把车停放在神州宾馆的门前,顺着宾馆北面的'一条小路就上山了。经过一户人家门口,登上一块巨石,向南眺望,在明亮的阳光下,整个墟沟尽收眼底。它枕靠着山麓,傍依着大海,是山海的孩子。它是一座美丽的小城,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整齐。向东望去,港口的一只只吊塔像一个个钢铁巨人屹立在码头上,挥舞着它们的巨臂不停地忙碌着。

可是,走了一会儿,没有路了。爸爸说:“没关系,我们另找一条路。”于是,顺着原路返回。快到山下时,我们看见一位老爷爷背者一袋红署,正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山上走。爸爸说这袋红署有六七十斤。我想:“这位老爷爷真了不起,我们两手空空爬山都觉得累,他这么大年纪还能背着这么重的东西上山,真让人敬佩!”

接着我们顺着另一条路上山。山路弯弯曲曲,而且很窄,仅仅够一个人走。有时一棵树长在路中间,有时路从突出的大石下穿过,一不小心就会碰头。在一块三四米高的大石下,路断了,我们手脚并用,爬了上去。

终于上了山岭,我们首先到了它的东端,只见笔直的拦海大堤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在蔚蓝的天空下,青灰色的连岛轮廓清晰,显得非常秀气,岛上的渔村依稀可见。然后我们沿着山岭向西走,大海拍击岩石发生哗哗的声音,一路伴着我们。山的北麓,长着茂密的松林。爸爸说,如果风大一些,我们就会听到阵阵松涛声。一路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老虎趴在路边,有的像乌龟探着脑袋。在小山的西北,山路向下拐的地方,有一块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大石立在路边,妈妈说:“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北海门’吧。”

沿着山路下到海边。这是一个小海湾,左边的山坡上长满了茅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泽;右边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大海。我们身边的一块大石上写着“碎石潍”三个字。只见大大小小的碎石布满整个海滩,石上粘满了螺壳、蛎壳。靠近水边的地方三五成群的人在敲海蛎子。妈妈见了忙跑过去问怎么敲,他们说要有工具才行,妈妈又追问:“工具在哪里买?”爸爸在旁边听了,晃着脑袋说:“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见没人理他,就向渔民们询问起关于潮水的知识。我和妈妈各找了一块带尖的石头,兴致勃勃地敲起海蛎子来。可一不小心,我的手被拉了一道口子,挺深的,流了不少。我这才知道,敲海蛎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这时候,快到中午了,我们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哦,忘了告诉你们,我们还拍了许多照片呢,永远记下了这快乐的半天,记下了这如诗如画的后大门!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三】

2017,无论是简单还是繁琐,无论是辉煌还是失落,无论是机会还是挑战,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真正要面对的还是今后的日子。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要面对的事情有很多;要面对的人有很多,经历了酸甜苦辣对自己的人生还是充满了信心,日子总是一天一天过的,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过去终归是过去,未来必将是未来。没必要为一些没必要的事付出没必要的必要;也不需要为一些人付出不需要的执着,迎接2017,挟着未知,带着期待…

我这个人喜欢把时间按照间断来划分,按计划去实现,虽然2017年年初就计划去哪里哪里旅游,但结果都没去,却去了很多不在计划内的地方游玩,尽管如此,我还是过得很充实,我也收获了太多难忘的美好。2017年我也结交了很多很多新朋友,2017年很多新朋友也逐渐变成老朋友,我也从朋友们的坚守和期盼中读懂了责任,体贴中感到了温暖,我收获了难得的愉悦和欢欣…

有时我在想:生活是不是总和我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什么,就会被什么伤害得最深。我听说:人突然明白的一瞬间是各式各样的,时间和空间之间有一层胎衣,无数的人在他们不同的位置穿透,降生到他们最初不愿面对的最现实的世界里,最后成为了差不多的人。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学会放下,放下不可能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过去的就别再翻回去,唯有好好享受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但,我感谢始终有你、有你们—我的朋友和敌人,感谢你们陪我过往的2016,一起迎接2017,也请原谅我渐少去的问候,我始终相信有很多人一直就站在我身后,之间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也许命运从那一刻开始改变。

2017,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辉煌同在。我将满怀信心,朝着目标迈进,无论多么忙碌;无论我身在何地,心底一定要预留一份该有的纯真,新年只不过是给我重新开始的机会。每天太阳重新升起的时候,都会给我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机会。

告别2016,迎接2017。过去再美好,即使努力回忆,终究回不去。眼下再艰难,勇敢微笑面对,终会跨过去;未来再遥远,只要不止步,终将能到达。

2017,相信自己一定会是幸运的。因为,越努力,越幸运。当心理状态调到最好的时候,所有的好运气,都会随之降临到你身上。只要懂得感恩,即使苦难也会是好运,助我成长的`好运。生命中的一切皆是美好,残缺亦是美。用好的心态,塑造好心情,好心情塑造最出色的自己。

迎接2017,让心更勇敢一点,更坚定一点,想做的就坚持到底,想要的就努力追求,迎接充满希望的2017吧!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四】

学生会说不一定会写,学生能说得好不一定能写得好。应该承认,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实现从口语向文字的转换。但对于这样一种转换,切忌操之过急,教师应本着“先放后收”、“广放渐收”的原则。

另外,要实现“口语向文字的转换”,还须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一个层次或阶段为意义的转换。意义转换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由口语向文字转换过程中意义的损耗,力争实现意义转换的最大化。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常发现有些学生出现不知选择何种措辞进行表达的“卡壳”现象,对此应鼓励他们放开思想,提醒他们“怎么想就怎么写”,“意义第一,词句第二”,力求把想要表达的意义全面地表达出来。

第二个层次或阶段是从语言层面进行美化与规范。语言不仅应该是规范的,更应该是美的、有意蕴和意趣的,文学性的文章是这样,议论文也应当如此。因为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而那些面目可憎、“硬邦邦”、“凉冰冰”、教条僵化的文章是少有人愿意问津的。近年来就有专家学者倡导为文者应打破文章体裁间森严的壁垒,使其相互取长补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实乃高见!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指导学生从语言层面下功夫,要在准确、精练的基础上,使议论文的语言或简洁明快,或生动活泼,或幽默诙谐,或辛辣讽刺……要发掘学生个性,形成一定特色。 第三个层次或阶段是从文体结构方面加强指导、训练。要围绕着议论文的基本要素,结合个案、实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完苏轼的作品《石钟山记》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首先我引导学生们直奔作文的主题:你同意苏轼的观点吗?班内学生分成了三大阵营,有的表示赞同,有的表示反对,还有的说对苏轼的观点要批判地接受。我趁机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都表达了自己的真实看法。你们各自的这些看法就是你们所要写的这篇文章的论点。但是,你为什么赞同、反对或是持折衷的观点呢?你的`根据是什么?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回答:“我赞同苏轼的看法。如果不经过事实证明就随意判断一件事情是存在还是不存在,那不成了瞎说了吗?”有的说:“我不同意苏轼的看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真的,比如魔术。”……见时机成熟,我当即引导: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道理和例子不就是证明你们各自观点所需要的论据吗?议论文写作并不难呀!当然,不是随便某个道理或例子都可写进作文里去,只有那些能强有力地支持你的论点、能打动说服别人的素材才能变成好题材。接下来我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完善、筛选想到的论据,并列成纲目备用。在此基础上,我抓住前面某同学关于“魔术”的论据,向该同学发问:你怎么证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呢?该生结合他的论点对其论据进行了详细解释。并补充说:“城里就有一家专卖店卖刘谦魔术的道具,利用道具,任何人经过一定训练,都可以把神奇的魔术变出来……”最后我告诉他:把你解释的这些关于论据和论点关系的内容整理好,写进作文里,这就是论证。

第四个层次与阶段是引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各个层面上有所深入与创新。当学生的程式化训练基本定型以后,要适时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模式,大胆创新,比如如前所述引导学生在语言层面上的创新;其次也可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创新,比如教给学生不但可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而且可以在文章的行文过程中或在文末提出论点,甚至可以不在文章的任何位置表明论点,而是把论点隐含在文章整体之中,等待读者自悟;再次可以在“三要素”基础上进行补充创新,比如对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一文的写作,除了“三要素”的规定性内容,我们还可以“节外生枝”,联系实际,陈述标题所蕴含的道理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这就是创新。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五】

现在,那座幼儿园怎么样了呢?周六那天,我终于忍不住推开了那扇五彩缤纷的大门,走了进去。我仿佛来到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各式各样的玩具更是鲜艳的,天花板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仿真水果,教室被老师和同学们装饰得各具特色。

我的目光落到一座木板小桥上。岁月悠悠,它已变得老旧,我不禁想起一些往事来:

读幼儿园时,我最爱玩的就数这座木板桥了,脚踩上去,它会前后移动。记得有一次,我在玩木板桥,这木板怎么也踩不住,我往前踩,它朝后溜;我朝后踩,它又向前跑。当时,我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现在想想真好笑。

走进教室,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不用说了。墙壁是雪白的',贴上纸花特别好看。地板是蓝绿色的,有一个个小方块。窗户上贴着窗花,课桌都是木纹的,黑板旁有多媒体的大屏幕。

不远处的操场上,小朋友们正在做广播体操,小手伸得笔直。他们用稚嫩的童音喊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看着他们,望望自己,我笑了。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世事无常,物是人非,故园陪着一批又一批小朋友度过欢乐的童年,它使我快乐,让我留恋。

我迈进中学大门作文【六】

好多老师认为学生生活阅历少,在作文写作时“无米下锅”。其实学生到了初、高中阶段,人人都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对社会、人生、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与观点,只是教师没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发现并开采这一资源,没能指导学生把说话与写作真正联系起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老人家是说进行启发式教学一定要讲求启发的时机。但这样守株待兔,坐等时机的到来,是否也有些消极的意味呢?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促成学生“愤”与“悱”状态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走向学习成功的彼岸。基于这一认识,在议论文教学中,我秉持“不启不愤,不发不悱”的认识,主动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关心的观点引路,“逼迫”学生开口,让“多年的哑巴”说出了心中的话,而且他们越说胆越大,越说越想说,越说越有话说,越说越流畅。许多学生都很惊讶:“我怎么会这么能说?”“我怎么会说得这么精彩?”在不知不觉中,一些曾被判为“无米下锅”的“贫农级”学生,在短短一个学年内突然变成了我任教班级的“米粮大户”。可见,作文课上学生写不出作文,并不等于学生无话可说,而真实情况多是我们教师的引导没到位,没能把学生的“话匣子”给“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