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贵州彝族的作文(关于彝族的风俗的作文)

关于贵州彝族的作文(关于彝族的风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14 00:07:11
关于贵州彝族的作文(关于彝族的风俗的作文)

关于贵州彝族的作文【一】

彝族的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传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本词条将从彝族火把节起源、传说、主要活动和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万岁。

啊!彝族的火把节真好,我爱彝族的火把节。

关于贵州彝族的作文【二】

举行换裙仪式后,少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赶场、看赛马、耍朋友、谈恋爱了。换裙时间是根据少女的'发育情况而定的,一般选在15~17岁之间,多择单岁。因为在当地彝民看来,双岁换裙会多灾多难,终生也不会吉利。至于换裙的具体日期,则要请老人好好地择算一下,才能最后定下吉日佳期。

换裙这天,主人家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富户要猪宰羊,大宴宾客;穷户最少也要鸡泡酒,招待亲邻。一大早,男女宾客便纷纷登门,送礼祝贺。按照当地俗规,举行换裙仪式时,绝不允许任何男子在场,只邀请女亲女友参加。

换裙仪式因地区不同,各有千秋。有的地方是请一位成年女性坐在果树下抽打一只小猪,待猪后,将猪在换裙少女的头上连续转几匝,以此来驱除邪恶。然后为姑娘挂上耳坠,梳成双辩,再换新裙。有的地方则先假设一物为夫方,如树木或磨子,然后把少女打扮成一位花枝招展的假新娘,由一位成年妇女背着,围绕假设之物走三圈,即算结婚。

在仪式进行的过程中,有的地方仅由妇女们说些逗笑少女的话和祝愿词,有的地方则一直在歌声和笑声中进行。先由为首的姑娘用歌声挑逗、审问换裙的少女,问她喜欢谁?是喜欢好吃懒做的人,还是勤劳勇敢的人?是喜欢诚实忠厚的人,还是喜欢投机耍滑的人?面对审问和戏弄,换裙少女一般不开腔回答,只是低着头羞涩低坐着,规规矩矩地接受一切审问。

所有审问的内容一概由坐在少女身边的一位姑娘越俎代庖,一一作答。最后,为首的姑娘总是独唱这样一首歌:要戴银牌要亲手系,要戴珠链要亲友串,要找知心人要亲自选。唱完、闹完之后,便请一位漂亮、能干、相好的妇女给换裙者梳头、戴哈帕:将原来梳在脑后的单辫梳结到前面来,正中分开,在耳后梳成双辫,再戴上哈帕。额前的刘海用少许水打湿抹光,使之整齐发亮,以显示少女情窦初开、秀丽端庄。再佩上艳丽的耳珠,珠光闪烁,更有含羞藏娇、妩媚动人的神态。最后换上蓝、黑等对比强烈的三接拖地长裙,走动起来,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充满了青春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这是最美好的时刻,在场的妇女或姑娘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或幸福的向往之中,从而使“沙拉洛”达到高潮。

“沙拉洛”仪式结束后,男子才能参加欢宴。大家席地而坐,愉快地吃着砣砣肉、荞馍和炒面等,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换裙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自由地找情人,谈恋爱。

关于贵州彝族的作文【三】

我是,个彝族女孩,跟妈妈离开故乡——美姑,已经有三年了。

去年十一月的一天,我和妈妈回故乡过年。临走前,有的同学问我: “十一月怎么就过年?”我告诉他十一月过年是我们彝族的风俗习惯。

到达故乡那天,正是大年初一,天下着大雪,冷得很。大概是我多年没有回去的缘故吧,一到那里,大家都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要我和他们坐在地毯上,喝麦子酒。我刚了一口,就听见从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猪叫声。姨妈告诉我说这是在年猪。她话音刚落,又从远处传来了“呜……”的铜号声和锣鼓声。姨妈说晚上乡亲们要跳舞了。这响亮的锣鼓声使宁静的村寨沸腾起来。

傍晚雪停了,寒冷的月光笼罩着这个小小的村寨和附近的山峦。等到每家的晚餐准备好了,孩子们就开始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去吃拜年饭。这样吃起来,不会胀破肚皮吗?不会的,大家只在每家尝一点,等把全村都拜完了, 肚子也饱了。

酒足饭饱后,人们都乘着酒兴来到大晒场上,燃起一大堆篝火。人们借着熊熊的火光唱歌、跳舞,还比赛斗牛。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跳起从小就喜爱的锅庄舞来。

正当我跳得起劲的时候,我冷不防被一位叔叔用绳子捆住,几个人上来托起我就往空中抛。我吓得心惊肉跳,想喊也喊不出,只吓得我闭着眼睛不敢往下看,他们一边抛,还一边喊着:“阿基亚:阿基亚……”一连抛了好几次,才把我放下来。姨妈一边扶着我,一边低声说: “这是在给你赶走身上的邪气,保你四季平安。”我揉着被捆得发痛的手臂,朝人们感激地笑了笑。

当月上中天的`时候,大家又举着象征光明的火把四处奔走,互相拜年,互相祝福,祝福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等每个人都向全村人拜完了,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家里。

过完了年,我和妈妈要动身回冕宁了。外婆拉着我的手说:“好不易来一趟,又急着要返,真舍不得哟。”我听了!心里一酸,眼泪就涌出来了。

现在,我回来已经快一年了。每当想起我们彝族过年的情景时,我就想起那可爱的故乡,更想念那些可爱的亲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