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客家博物馆的作文(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作文)

客家博物馆的作文(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3 15:42:25
客家博物馆的作文(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作文)

客家博物馆的作文【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家乡梅州那里就有许多著名的风味小食,如梅菜扣肉,让苦瓜,仙人板,煎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酿豆腐。

你们知道酿豆腐的由来吗?让我告诉你们把: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豆腐。

那你们还知道酿豆腐是怎么做的吗?再让我来告诉你们把:首先要把猪肉剁成泥。接着,将猪肉泥加香菇泥、葱末、淀粉、盐、酱油、胡椒粉、猪油搅成胶状馅,猪肉泥必须手剁,否则颗粒太小不能塞进豆腐。然后,取大小合适豆腐块(大致长4cm宽3cm厚1cm)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跟,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也有嫌鲜豆腐酿起来太难用炸过的油豆腐酿的。最后锅置中火,加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酿豆腐逐个放入锅中煎呈金黄色,再加猪油,翻煎另一面。就可以出锅吃了。

不跟你你们聊了我要去吃酿豆腐了!

客家博物馆的作文【二】

我的家乡在梅州,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说起家乡的美食那可是让人数不胜数啊,但一想起就让我流口水的还是这道菜——酿豆腐。

这可是客家人人人皆知的一道名菜呢!大家都经常做,那味道可是赞不绝口的!我的材料是豆腐、猪肉、香菇。如果是想让酿豆腐更加美味,放点大葱是最好的选择。别看材料这么简单,它的营养价值可高着呢!吃了酿豆腐能补身体较虚的人,还能养身和调理骨质疏松。但它的口感有些咸,但有鲜味。它的汤汁醇厚,鲜嫩润滑,口味十分鲜美。

这道菜据说源于北方饺子,因为南方缺少小麦,所以客家人就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的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不管是节日的时候,还是平常的时候,它都是客家人的最爱。酿豆腐虽然香气馥郁,但要注意不要吃与豆腐、猪肉相克的是食物。与豆腐相克的食物有蜂蜜、茭白、竹笋和猪肝。吃完猪肉后最好不要喝太多茶。

听完我对酿豆腐的一番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着美味佳肴了?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美食在等着你来品尝!

客家博物馆的作文【三】

大家好!我是本地的导游,我叫xxx。欢迎大家来到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来,咱们边走边看吧。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的方面也是各具“特色”。

先说说咱们面前的客家民居吧!为什么说它与众不同呢?他们所在地是边远的山区,为了不受到外界的干扰,便营造了营垒住宅。这些住宅在建造的时候呢,先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粘合剂,再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起墙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楼。这些土楼多为三层至六层楼,一百至两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这些土楼大部分都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都是经受过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因为客家人崇尚圆形,认为缘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所以土楼都是围成的圆形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具有象征意义。

每户客家人的门前都刻着这样的正楷比联:“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想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致,每户人家平等的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屋各房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做卧室。两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怎么样?听了我的讲解,是不是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下面我们就以前进去参观一下吧。

客家博物馆的作文【四】

我的家乡安远有许多美味的小吃,糍粑、粄干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粄干是安远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小吃。也可以称作“烫皮”,未炒之前坚硬如骨俗称“骨纸”,但只要把骨纸放入锅中爆炒后,干瘦的骨纸就如花儿一般盛放,变得洁白如云,有些像庥雀变凤凰的华丽转身。炒骨纸是一件很有趣的活计,说它有意思主要是因为炒骨纸得用较粗的河沙,农妇们将河沙洗净,晒干,然后洒上油入锅爆炒,多炒几遍,河沙由黄变黑,这时就可以用来炒粄干了。粄干炒起来也是有技巧的,关键是懂得烧火。火烧大了,粄干会焦,火小了,骨纸不能完全膨化,吃起来有“骨头”。

用大米制成的粄干物美价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胆,安远家家户户都会做,现在市场上经济发达了,有专门做粄干的专业户,人们要吃,习上一袋即可。但在我看来,还是少了以前的'那份乐趣,以前大家参与了浸米、磨浆、上锅、切片、晒干、爆炒的全过程,就像一个园丁目睹了一朵花的孕育与怒放,感觉完全不同。

和烫骨纸、炒粄干一样有趣的还有打糍粑。

打糍粑是男人的一项集体活动,也是一项甜蜜的劳动,挥动胳膊时,人们常常被扑鼻而来的米香所迷倒。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入石锥中,在粗木棒不断捣之,直到米饭碎烂,再将其做成圆形,洒上芝麻豆粉,可煎可炸,香糯无比。糍粑若蒸,多用蕉叶包着,既美观,也能随身携带,真正的一举两得。

也许正因如此,作为我们客家骄傲的孙中山先生才会评道:“是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