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学做牛轧糖作文500字)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学做牛轧糖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3-04 08:43:58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学做牛轧糖作文500字)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正是在几百年前的今天,大诗人杜牧即兴创作的。一提到清明节,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种美食——青团。

在去买青团的路上,转念一想:我吃了那么多次青团,这次我为什么不自己包一次青团呢?于是,我参加了一个关于青团的特别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先跟我们介绍了青团的由来。相传在上千年前,晋文公与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见不符,介子推很生气,就跑到山上去了。晋文公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这个人非常固执,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烧在山上。晋文公非常后悔,下令在他的祭日里,所有人都不能生火。于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进米团中,并把豆沙塞入,这就是青团了。

接着,就是做青团了,我将艾草的汁拌入米团,使米团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团豆沙塞进去,向下一按,只听“卟”的一声,豆沙溅得我满脸都是。用各种吃法吃掉这些豆沙后,我想:应该是豆沙放多了,应该少放一些。

我再次调好青团皮后,用小勺子轻轻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团的皮中,再把皮合起来,一个豆沙少得可怜的青团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满意,因为豆沙实在太少了,都是皮,一点都不好吃,所以我又进入了尝试阶段,我包了各种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个一样,把豆沙“还”给了我,还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总是太少。

终于,在不断地尝试中,我终于得到了最多而又不会“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号试验品,口感很好。

慢!

虽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颜色上,我与老师包出来的样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师的青团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进去。我的青团却是绿绿的,没有那样漂亮的颜色。再次经历了一番尝试,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还比较好看的绿,勉强算得上“青”。

就这样,我学会了做青团,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团,一股清香在我嘴里荡漾。正是这股清香让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战场上的情景,让我想起了烈士永远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这样的一个节日里,青团让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为我们现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贡献与付出!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二】

今天晚上,弟弟让妈妈给他做沙包。我听见了,也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一个。”

“都这么大了,还玩什么沙包。”妈妈生气地说。

“妈妈,我不用你做。你只要给我剪好布,剩下的工作由我自己来完成。”我大声说。

“你行吗?”妈妈微笑着问我。

“不就是缝个小沙包吗?小意思。你就等着瞧吧!”我满不在乎地说道。

妈妈给我剪好布后,我就动手做起来。我先剪下一段长长的线,然后学着妈妈穿针的样子,把线头放在嘴里用唾液湿一下,左手拿针,右手拿线,打算把线插进针眼里。可是我试了很多次,线头却怎么也穿不过去。我想:可能是线头还不够湿吧!于是我又把线头放在嘴里舔,可还是不行。这时候,我心里真有点恼火,心想:“不就是一根小小的线头吗?我非把你穿到针眼里去不可。”于是我又信心十足地拿起线头,往针眼里塞。这次总算还不错,线头总算穿过去一点点。我正想把线头拉过去,可是一看,却犯难了,我一只手拿针,一只手拿线,怎么腾出手来拉线头呢?我灵机一动,张开大嘴用牙齿去咬线头。可是牙齿太大,线头太小,结果让调皮的线头又缩了回去。唉!真是气我了。没办法,只好向妈妈搬救兵了。

妈妈说:“你的线头穿不过去,是因为你老是把线头往嘴里含,把线头弄得又软又湿,它怎么能穿过去呢?你应该用手指沾一点唾液,再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将线头捻一下。线头变得又尖又细,这样就可以穿过去了。”

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一试,结果还真灵,一下子就穿过去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缝制了。我在线头上打了一个结,然后把两块布对齐,沿着一边开始缝起来。我笨拙地把针从布的这边穿过去,然后把布反过来,再把针拉出来。就这样翻一下,拉一针;再翻一下,再拉一针……一针一针吃力地往下缝。费了好长时间,才缝了一点点。妈妈看见了,对我说:“你这样缝太慢了,不要把布翻来翻去的,只要看着一面,将针一上一下地往前穿,针上快穿满了时,再将针拉出,这样缝起来才快。”

我试着用妈妈讲的办法缝下去,嘿,还真比刚才缝得快多了。我很快缝好了一边,又学着刚才的样子把另一块布对好,继续缝起来。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把沙包缝起来了。看着皱皱巴巴的沙包,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看着容易坐着难。这话确实有道理!今后做事,不但要想方法,找窍门;还应该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三】

“哇,好香啊……”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出炉了。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进入了我的眼帘。“啊呜!还真不错。”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我的心像打翻了的蜜罐——甜丝丝的。

那已经是去年端午节的事了。“吃粽子,赛龙舟,欢欢喜喜过端午……”我哼着小曲,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提着几把绿油油的竹叶。我们先把叶子放在水里浸泡。接下来就是准备包粽子的配料了。奶奶准备了糯米,红豆,五花肉,还有我最喜欢吃的蛋黄了……真是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让我来告诉你怎么做吧!

首先,要选出2片大小几乎相同的竹叶,把它们交叉卷成圆锥形;放进糯米,接着加入馅料,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再用凸出来的竹叶向下折盖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间。然后用麻绳扎起来。我看了会奶奶包粽子,就照着她的做法试着包了一个,可是最后不是馅溜了出来就是“犯人”逃脱了麻绳的管束。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有点灰心丧气,就想溜了。奶奶说:“做什么事不都是容易的,只要你认真学习,你一定行的。”于是我就在奶奶的指导下认真地学起来了。奶奶笑眯眯地说:“馅放进去的时候,你可以用汤匙压平,再把竹叶紧紧盖住,扎麻绳还是要讲究技巧。就像这样。”奶奶随手拿起竹叶包了起来。她动作是那样的轻巧灵活。扎粽子的手蝴蝶一样一上一下地舞动着。过了一会儿,一个“绿里透白”的小胖子,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功了。“一个,两个,三个……”我越包越起劲,越包越熟练……

每想到端午节,我心里总会有一种包不住的喜悦。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四】

你看,我们班的同学们一个个背着大包小包到学校,你猜我们要干什么?秘密是我们要做包子和馒头。一到中午要先讲怎么做,可我那时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了。因为我太激动了,想马上动手做包子。

到了食堂,我被派去洗葱了。先打开水龙头,抓起一根葱,利落的撕掉外围的一部分葱叶,留下了可以食用的一部分葱叶和葱白。一手抓住葱白,另一只手从葱白往葱叶上面“走”,来回用力搓了好多下,确认清理干净后,便放回盘子里。洗了两根后,不知道哪里“有人”发射了“催泪弹”。顿时,身体启动了保护系统,我看向镜子里的自己,眼睛泪汪汪的,眼圈红红的。最后,我想到一个妙招,闭着眼睛洗。另外两根葱很快就洗完了。我一回到组里,组长大人交给我一项新的“艰巨”任务,去和隔壁组“讨价还价”,要一块肉回来,为何?

因为刚才在分肉时,我手没有握稳,给组里的肉少分了一些,别人组里的肉比我们多出不止一倍。组里的人看见分到的那一点肉,一起用愤怒的眼神看着我。在那能人于无形之中的目光下,我连忙短期盘子大步奔跑,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狼狈,冲到隔壁组去要肉。在与“廖因斯坦”谈判过后,战果丰厚,得到一块体积大约45立方厘米大小的肉,外加一两葱花和些许姜末。

我喜滋滋的回到组里,开始拌馅。一个利落的动作,把油、糖、盐、葱花和姜末一股脑儿倒进肉盘里,先揉后拌。拌好的馅红黄绿相间,看起来像赤红的土地上,长出了绿树,开满了黄花(因为组长切得姜太多了。可是,我手上沾满了油,洗也洗不掉!我们开始包包子时,我包了一堆“丑八怪”,外加一个大大的肉丸子。我们目送这些包子们进了蒸笼,就去上至爱的电脑课了。

上完电脑课,再次来到食堂时,包子早已蒸好,等候我们享用。我迫不及待、抓起一个“丑八怪”,大口咬下去,想到了一句歌词:“我很丑,但是我很美味。”转眼间,一个包子进入了无底黑洞了。我还吃了豆沙包,以及其他组的“丑八怪”远亲包子。

美味的包子,勾起了小时候喜爱的胡萝卜羊肉包子。周末,我们家里要做包子,爸爸和面、做皮,我拌馅,妈妈和香香坐享美味。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五】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将至,我已包好粽子上网料理我的空间。

选取上好的芦苇叶,老嫩适宜,宽4—5厘米,长30厘米以上,放在锅里,水要超过叶面。先大火烧开,再文火闷大约45分钟。使之软化增加弹性,同时也起到消毒菌作用,起早了叶子脆,起晚了浪费。

起锅后放在冷水里洗净,剪去叶柄备用。捆扎以蓑草(要和芦苇叶同煮)为上,现在大多用尼龙线或者蛇皮袋拆成单股。

包时取3—4片苇叶,在大头窝成漏斗状。大头尽量往前推,使之严密,不漏米。上米(可依个人口味加枣子、咸肉、葡萄干等)后右手中指、无名指分开将其夹住,大拇指从后往前推压,使其紧、平。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朝里推成等边三角形,再将大拇指推过来的叶面盖在三角形上,并以左手拇指、食指顺势将漏斗口集合处捏紧,再将余下的尾把顺拐角贴折。再取线捆扎,松紧要适度,太紧,粽子硬,口感差,甚至会夹生;太松,没口劲,甚至会散。最后,把多余的叶尾剪掉就可以了。

再就是煮了,水要没过所有粽子,也是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45分钟以上。放在锅里待自然冷却后再起锅。可口的粽子就成功了。

可能有人要说:这是娘们的事情,你怎么也——?我就是喜欢动手呢,没办法。

等我快要打完这文字游戏的时候,已经从厨房飘来淡淡的香味了,这就是所谓的成就感,最后一句算抒情吧。

端午节来了!我们全家都是跃跃欲试的,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每到端午节,我们就都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啊!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的习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还有赛龙舟!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只是吃粽子,我还特别喜欢包粽子,这样体会到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后,那种自豪与喜悦是满满的,什么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跑到奶奶那里去帮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门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进来,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术活,首先要选择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细选一番,最终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就是用把粽子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糯米填进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说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馅料充满整个粽子。

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粽叶的另一端开始慢慢的卷起来。卷到最后的样子,要留一点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卷起来,用大拇指把它压住,把卷起来的那一面对折过来,最后用棉线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来,捆好不让它散开就可以了!我们把二十个粽子全部包好之后,粽子们就该下锅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喷喷的粽子出炉!“好了!”当我听到奶奶的话时,天知道我有多高兴!我急忙把脑袋凑过去,去看看我的劳动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颠屁颠地请妈妈爸爸他们过来吃粽子,他们都说好吃,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六】

做月饼今年中秋节,我觉得是我过得最有意思的中秋节,因为我吃到了自己做的月饼。

早上,妈妈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我随妈妈来到她同事开的月饼店,才知道原来是和我一起做月饼。一听要“DIY”月饼,我一下子来了兴趣。我们穿上围裙,戴上工作帽,进入了工作间。房子中间是一张很大的桌子,我们围在桌子周围。桌上有一个圆球形的月饼馅,一盆专门做月饼的饼面粉和带有生肖图的木头模子。店主告诉我,那面皮可是要耗费很多材料和很多时间才做出来的,而且烤月饼时的温度也要适中,保持在79度左右。听完详细的制作流程介绍,我兴高采烈地做了起月饼来。我先把粉抹在手上,几次调整后总算搞定了比较适量的面粉,然后再把面团压扁,接着左手拿面皮,右手拿馅儿,用皮一点一点包住馅儿。包成一个球形之后,把这个圆球塞进带有图案的模子里,用手掌按平,再左敲敲、右敲敲,上敲敲、下敲敲,等把模子里的月饼敲松了,再把它抖出来。哈,一个花纹清晰美观的月饼诞生了!我特意在自己做的月饼上做了记号。妈妈和店主直夸我做得有模有样,十分精致。首战告捷,我好开心!……我们把做好的月饼放进了一个大烤箱里。过了半个多小时,香喷喷的味道迎面扑来。打开炉门我拿起自己做的月饼打量一番,确定是自己做的,然后咬了一口,啊,甜而不腻、又香又软,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来一个。今天是个特别让人愉快的日子,我亲自“DIY”了一回月饼,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做牛轧糖作文500字说明文【七】

“瞧瞧!做得多好!这不是‘团模团样’的吗?”我捏着手中鲜嫩的绿色面团骄傲地说道。

那天,我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快步走进家政教室。一进教室,一阵香味不知从何处扑鼻而来。老师神秘地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包青团。”

青团?早就“久仰”其大名了,虽然没吃过、没包过,但看着这个团,它又青又圆,应该“团如其名”,非常美味。我还记得奶奶曾说,青团青团,寓意着团团圆圆。可是老师却要我们亲手来包,像我这种“万年手残”能把它包得如杨玉环般圆润吗?

我抓了坨青团皮,它软软的,要不是要给它做造型,我早就开始“蹂躏”它了!我先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揉成一个球,再一手握团,一手用大拇指从中间“进攻”塑造成一个碗形。接着我用勺子挖了一大块香到流油的馅放进“碗”里,最后用三根手指把上面封严实。可在我捏的时候,馅却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满世界地到处乱窜,根本包不住。每当我捏紧时,它总会冲出来,非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可,害得我活生生把青团包成了个狗不理包子!我越看越揪心,上面的开口仿佛是它咧开的大嘴,嘲笑我是一个“手残党”。

看着眼前的“团非团”,我顿时恼羞成怒,恨不得一把将青团重重地摔在地上,并且选择放弃加自闭。

可就在这时,我想到了著名画家罗丹考了美术学院三次都失败了;大将韩信一开始也不被君王重用;凤雏庞统也因长相而被轻视……可是他们最后不都成功了吗?这区区的青团子又能难倒我吗?

后来,经过我的一番细心观察,才发现原来是我太阔绰了——肉馅放得太多了。吸取教训后,我开始对它进行一番“整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出了像模像样的.青团!

这次做青团的尝试让我深有感触:成功除了有“失败”这位母亲的呵护,还有“坚持”这位父亲作为坚实的后盾!